许源源 作品数:78 被引量:676 H指数:13 供职机构: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湖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政治法律 经济管理 社会学 文化科学 更多>>
如何实现全面小康到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被引量:1 2020年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加强解决相对贫困问题顶层设计,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安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应将乡村振兴的主要任务放在全面实现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上;同时,不断完善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形成较为完备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 许源源关键词:全面小康 扶贫瞄准问题研究综述 被引量:11 2008年 扶贫瞄准是关系扶贫绩效的关键环节。现有的文献仅从三个角度研究了扶贫瞄准:扶贫瞄准应该瞄准到区域,还是应该瞄准到农户(或人口);扶贫资金的瞄准绩效;扶贫瞄准对象的确定方式。这些文献的研究存在着诸多不足,主要在于缺少对扶贫制度和扶贫体制如何影响扶贫瞄准的探讨,以及没有探讨贫困农民在扶贫瞄准过程中应如何发挥作用。 许源源 江胜珍国内地方治理研究的热点议题和未来展望 被引量:4 2020年 地方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CiteSpace软件对CSSCI期刊论文进行计量分析,发现我国地方治理研究的主题有地方公民参与、地方治理现代化、地方政府与社会关系、地方治理变革实践四类。未来地方治理的研究应该聚焦于地方部门治理的精准化、地方间协作治理的常态化和中国地方治理经验的国际化。 许源源 邓敏论地方政府合作扶贫的构建 被引量:8 2008年 地方政府合作扶贫不仅包括传统的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之间的合作,还包括贫困地区与贫困地区之间的合作以及次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之间的合作。合作扶贫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各合作方的利益互补。要使合作扶贫能够良性地推进,除了有一定的信息协调基础外,还必须构建相关的组织,并提供一定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许源源 李小飞关键词:合作扶贫 地方政府 “行政国家”与“隐形社会”:农村扶贫中的国家与社会关系 被引量:9 2010年 国家与社会作为我国当前农村扶贫的二种力量,可视为行政国家与隐形社会。行政国家是行政权力的不断扩张与拓展,农村扶贫中表现为政府扶贫机构的庞大及行政扶贫权力的扩渗。隐形社会相对于无社会状态而言,在农村扶贫中表现为一定程度的社会组织化及作用的隐性和潜在性。二者在农村扶贫中以"国家相对主导,社会主动参与、分开行动为先,尝试合作为后"的状态实现互动,这种作用关系对当前我国农村扶贫的扶贫战略和发展产生了影响。 许源源 邹丽关键词:行政国家 农村扶贫 传统社会乡贤文化及其当代实践转换 被引量:3 2023年 乡贤文化是扎根于乡土中国的母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传统宗法文化与儒家文化交汇融合,孕育出独特的乡贤文化。在中国传统社会秩序建构中,“乡绅之治”及其文化是传统社会和谐安定的“稳定器”,发挥着聚民心、树良俗、美邦族的独特作用,成为中央集权属地治理的重要支撑。近代以降,随着封建王朝走向衰亡,传统乡贤文化日益式微。新中国诞生至今,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朝着现代化方向加速前行。在现代化的强大张力中,城镇化改变乡土底色,工业化冲击乡土文化,市场化解构乡土价值。系统梳理乡贤文化资源,对其重新体认和发掘,建立现代治理与传统乡贤之治的有机联结,推动新乡贤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公共伦理的弘扬者和时代精神的培育者,成为乡村振兴的时代之需。 许源源 涂颖洁关键词:伦理意蕴 在邀功与避责之间:基层政府履责行为波动探微--基于Q县项目资金运作过程的观察 2024年 基层政府履责行为是透视中国之治的重要窗口之一。学界围绕基层政府履责行为从宏观制度因素、中观运行规律、微观策略选择等不同层面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但对导致履责行为变化的原因缺乏清晰的认识。基于“任务-资源”分析框架,通过对Q县基层部门“蜂业翻番”项目资金运作过程展开分析,研究发现基层政府的履责行为存在波动变化特征,受不同情境下任务和资源的匹配程度影响较大。具体而言,基层政府在资源约束情境下会积极地“争资跑项”,在任务超载情境下会采取观望等待、忙而不动、避重就轻等避责策略,在时间增压情境下会想方设法地灵活应对,从而导致其履责意愿在邀功倾向与避责倾向之间波动变化。这说明,基层政府的避责行为通常并非源于一开始即有的主观故意,而是在政策执行过程中阶段性的策略选择。研究揭示了基层政府履责行为波动变化的特征及原因,为构建基层政府权责均衡的责任结构提供了政策建议。 许源源 门垚关键词:基层政府 资源约束 浅析行政权力腐败产生的原因及其治理──由行政权力系统的特征引发的思考 1999年 从行政权力系统的特征分析出发,揭示行政权力腐败产生的深层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许源源 江胜珍 卢斌关键词:行政权力 反腐败 治理方法 数字乡村的实现机制研究——基于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的双案例扎根分析 被引量:1 2024年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方向,明确数字乡村的实现机制,有利于整体带动和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本文通过对两个转型较为成功的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开展跟踪调研,将所获访谈及政策等文本进行扎根理论分析,总结提炼出数字乡村的实现机制理论模型框架。研究发现,组织保障、硬件升级、服务提质、典型示范、经验扩散是传统乡村实现数字乡村的五个关键环节。通过对治理结构的“有效”调适、主体行动的“持续”深化、经验成效的“整体”扩散,共同呈现出数字乡村的实现机制。对此,本文提出贯穿于数字乡村建设全过程的政策建议,并提出在未来数字乡村的实践过程中,应进一步重视数字乡村治理结构的动态化、建设目标的柔性化、典型检验的严格化等议题。 许源源 谭丰隆 陈奕醇关键词:数字乡村 扎根理论 乡村振兴与健康乡村研究述评 被引量:10 2021年 以CNKI数据库中的311篇CSSCI来源期刊论文以及Web Of Science平台中的716篇核心合集库文献作为研究样本,运用CiteSpace5.6.R2软件进行可视化计量分析,发现既有健康乡村研究文献的主要议题有乡村居民个体健康影响因素、乡村中的特殊群体健康、乡村健康风险与健康保障三个方面,国内研究与国外研究在议题设置阶段上有些许差别。进一步分析可知,国内研究将集中于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治理现代化,相关重点议题有:“大健康”理念下的健康乡村研究、健康乡村政策研究、健康乡村韧性度提升研究、数字化健康乡村研究。 许源源 王琎关键词:乡村治理 文献计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