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动脉
  • 11篇心动图
  • 11篇超声心动图
  • 10篇冠状
  • 9篇冠状动脉
  • 9篇超声
  • 7篇心肌
  • 6篇成像
  • 5篇心室
  • 5篇心脏
  • 5篇左心
  • 4篇血管
  • 4篇衰竭
  • 4篇速度向量
  • 4篇速度向量成像
  • 4篇左心室
  • 4篇病患
  • 3篇动脉疾病
  • 3篇端脑
  • 3篇多普勒

机构

  • 3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交通大学

作者

  • 32篇许燕
  • 21篇施仲伟
  • 13篇胡厚达
  • 8篇张凤如
  • 6篇罗晓颖
  • 6篇戚文航
  • 5篇葛孝虹
  • 5篇曹敏
  • 4篇吴立群
  • 3篇桂燕萍
  • 3篇丁风华
  • 2篇陶蓉
  • 2篇张瑞岩
  • 2篇陈云江
  • 2篇方跃华
  • 2篇华玮
  • 2篇王玮
  • 2篇陆林
  • 2篇陈晔芬
  • 1篇陈海涛

传媒

  • 13篇诊断学理论与...
  • 3篇中华超声影像...
  • 3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上海医学影像
  • 1篇临床超声医学...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心脑血管病防...
  • 1篇国际心血管病...
  • 1篇内科理论与实...
  • 1篇中华医学会超...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22
  • 3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5
  • 2篇2004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在缺血性心肌病伴糖尿病患者心室功能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在缺血性心肌病(ICM)伴糖尿病患者心室功能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入选2016年6月至2018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住院或门诊就诊的ICM患者,根据有无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各128例。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测量各个切面的圆周应变(SC)及圆周应变率(SrC)、径向应变(SR)及径向应变率(SrR)、纵向应变(SL)及纵向应变率(SrL),分析两组间的差异以及各参数与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间的相关性。结果 (1)ICM伴糖尿病患者斑点追踪成像显示的室壁运动功能较不伴糖尿病的患者更差。(2)3个切面观的SL、SrL在两组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20^-2.052,均P <0.05)。(3)在ICM伴糖尿病患者中,SL、SrL与NT-proBNP、NYHA心功能分级间的相关性较非糖尿病患者更明显。(4)ICM伴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的室壁运动减弱程度在各个节段有所不同。结论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可更灵敏地发现ICM伴糖尿病患者的室壁运动减弱并评估其最严重受损节段,其中SL及SrL是评估这部分患者心室功能的最佳参数。
许燕范骎陶蓉王芳
关键词:缺血性心肌病糖尿病斑点追踪成像
超声心动图诊断动脉导管未闭动脉内膜炎1例
2010年
患者女,62岁.主诉反复发热伴胸闷1个月.发热多在夜间发生,常超过38℃.外院血培养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但使用抗生素治疗3周后体温仍反复升高,转入我院.人院时患者呈贫血貌.无发绀,血压110/80mmHg(1 mmHg=0.133 kPa),心界略向左下扩大.胸骨左缘第2肋间闻及连续性机器样杂音,3/6级,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水肿.胸片示心胸比例>0.50.红细胞2.20×1012/L,血红蛋白62 g/L.白蛋白21g/L,红细胞沉降率87.0mm/h,高敏C反应蛋白38.70mg/L,血培养再次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许燕施仲伟赵强王哲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诊断动脉导管未闭动脉内膜炎红细胞沉降率反复发热心胸比例
经胸超声冠状动脉血流显像预测左前降支狭窄
目的:评价经胸超声冠状动脉血流显像技术(TTDE)预测左前降支(LAD)狭窄的准确性。方法:65名临床怀疑为冠心病的患者,在静息状态下用TTDE探测LAD血流,计算舒张期血流速度与收缩期血流速度的比值(DSVR)。这些患...
陈云江施仲伟胡厚达许燕葛孝虹
文献传递
以心脏粘液瘤为主要表现的Carney综合征2例被引量:1
2022年
1病例简介病例1,女性,26岁,因“发现右房占位2年”入院。查体:神清,精神可。下唇多发点状黑色素沉着,舌床左侧见类圆形肿物,直径1 cm,表面呈蓝色。双指末端可见多个咖啡色点状色素沉着。腹部、下肢布满宽大紫纹。唇周、中下腹、双腿毛发增多。心率100次/min,律齐,未及明显杂音。
桂燕萍许燕苏秀秀方跃华
关键词:黑色素沉着心脏粘液瘤
解剖M型超声技术检测左心室室壁运动的准确性
2007年
目的评价解剖M型超声技术检测左室壁运动的准确性。方法两个月内两次测量3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左室短轴二尖瓣水平观和乳头肌水平观的6个节段以及心尖四腔观的4个节段的室壁收缩快速射血期最大厚度、舒张期末厚度和收缩期增厚率。结果两次测量结果显示,左室壁所有各节段的收缩快速射血期最大厚度、舒张期末厚度和室壁收缩期增厚率的平均值均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解剖M型超声技术测定左室壁各节段的收缩期增厚率等指标时有较好的可重复性,因此有可能用于准确定量分析左室壁节段性运动。
许燕施仲伟胡厚达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解剖M型超声
原发性心脏淋巴瘤一例被引量:2
2009年
患者女性,71岁,2008年11月12日因反复发热伴活动后胸闷气促3个月入院。发热多发生在午后和夜间,以低、中度发热为主,最高可达39℃。患者有高血压病史20年。查体:体温36.4℃,血压152/68mmHg(1mmHg=0.133kPa),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界略向左下扩大,心律齐,无病理性杂音,无心包摩擦音,双下肺可闻及细湿啰音,肝脾未及肿大,双下肢无水肿。血常规检查:白细胞6.4×10^9/L,
许燕施仲伟臧旺福陈海涛项捷周健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病史反复发热病理性杂音心包摩擦音血常规检查
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特点——单中心资料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分析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研究,共入选413例住院的心衰患者和100名年龄、性别、体重匹配且同期超声心动图检查正常的正常对照者,收集病史及体格检查、血液生化检测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的资料。根据心衰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50%或<50%将心衰患者分为射血分数正常心衰组(192例)和射血分数低下心衰组(221例)。随访2组患者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通过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衰患者占心衰患者的46.5%。与射血分数低下的心衰患者相比,射血分数正常的心衰患者多为老年女性,其收缩压和脉压明显升高,且多合并心绞痛和糖尿病(P<0.05);心肌存在对称性肥厚,经二尖瓣血流频谱A峰显著降低,E/A比值加大,等容舒张时间(IVRT)显著缩短(P<0.05)。另外,与正常对照者相比,射血分数正常的心衰患者大多合并有贫血和肾功能不全,其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也显著升高(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2组心衰患者的心脏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36)。结论:射血分数正常的心衰患者的临床特点提示,心内和心外因素可能在射血分数正常的心衰患者病程进展中都起了重要作用。
罗晓颖许燕施仲伟张凤如戚文航
关键词:心力衰竭射血分数超声心动图心脏事件
速度向量成像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左室壁运动的改变,评估治疗效果。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例,在介入治疗术前3d、术后1周内及术后3个月随访时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VVI技术测量心肌形变及时相指标。结果与术前相比,梗死相关节段的应变、应变率、节段射血分数、收缩后应变指数等指标在介入治疗术后1周内已有改善,术后3个月随访时改善更加明显。结论VVI技术可以作为评价血管再通治疗后局部心肌功能是否恢复以及恢复程度的一种无创性新方法。
费杨华施仲伟许燕张凤如胡厚达曹敏
关键词:血管成形术经腔冠状动脉速度向量成像
N端脑钠肽前体预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后新发心房颤动的价值研究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探讨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的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与其新发心房颤动(房颤)间的关系。方法:测定236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心梗)入院患者入院时以及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1 d、3 d、7 d的血浆NT-proBNP水平,并持续监测患者入院7 d内有无房颤发作,根据结果将患者分为房颤组(n=51)和无房颤组(n=185)。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心脏超声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NT-proBNP预测急性心梗患者新发房颤的临界值,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价NT-proBNP水平对急性心梗后新发房颤的预测价值。结果:急性心梗后的新发房颤率为21.6%。单因素分析发现,房颤组患者的年龄、左心房内径、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以及合并高血压、前壁心梗、左前降支和三支血管病变的构成比均显著高于无房颤组;房颤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无房颤组;房颤组患者的NT-proBNP水平无论在入院时,还是术后1 d、3 d和7 d均显著高于无房颤组(P<0.05)。ROC曲线显示,入院时NT-proBNP水平预测急性心梗患者新发房颤的曲线下面积为0.74(95%CI为0.60~0.90,P<0.01),最佳临界值为1403.6 ng/L。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1403.6 ng/L(OR=1.8,95%CI为1.3~2.4)、年龄>69岁(OR=1.6,95%CI为1.3~3.1)和左心房内径>43.8 mm(OR=1.3,95%CI为1.1~1.9)是首次心梗患者新发房颤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检测在早期预测急性心梗后新发房颤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罗晓颖许燕张建盛吴立群戚文航
关键词:N端脑钠肽前体急性心肌梗死
二尖瓣附瓣四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二尖瓣附瓣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及临床表现。方法4例成人患者经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二尖瓣附瓣。结果4例患者均有心脏杂音,但2例无明显症状。超声心动图显示2例患者为单纯二尖瓣附瓣伴左室流出道梗阻;1例患者合并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在服用负变力性药物后左室流出道内的收缩期压力阶差降至正常;另1例患者合并多种先天性心脏畸形,但无左室流出道梗阻征象。结论二尖瓣附瓣可能并不极为罕见,超声心动图能检出本病,并与其他左室流出道狭窄.梗阻性异常进行鉴别。
施仲伟曹敏许燕
关键词:主动脉瓣下狭窄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