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许颖

许颖

作品数:26 被引量:144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市昌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疫苗
  • 7篇流行病
  • 7篇流行病学
  • 7篇接种
  • 6篇流行病学特征
  • 5篇麻疹
  • 5篇免疫
  • 4篇预防保健
  • 4篇脊髓灰质炎
  • 4篇监测分析
  • 4篇减毒活疫苗
  • 4篇保健
  • 3篇疑似
  • 3篇疑似预防接种...
  • 3篇预防接种
  • 3篇预防接种异常...
  • 3篇水痘
  • 3篇流行病学特征...
  • 3篇免疫程序
  • 3篇接种异常反应

机构

  • 25篇北京市昌平区...
  • 4篇北京市疾病预...
  • 3篇北京市朝阳区...
  • 2篇北京市通州区...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市丰台区...
  • 1篇北京市西城区...
  • 1篇北京市昌平区...
  • 1篇北京市东城区...

作者

  • 25篇许颖
  • 17篇杨俊英
  • 14篇王海红
  • 12篇范肖肖
  • 11篇朱宗龙
  • 10篇张丽文
  • 9篇王涛
  • 6篇苑新海
  • 4篇卢莉
  • 3篇褚平
  • 3篇王靓洁
  • 3篇李晓梅
  • 3篇隋吉林
  • 3篇李娟
  • 2篇解艳涛
  • 2篇刘芳
  • 2篇庞星火
  • 2篇张合润
  • 2篇宁召起
  • 2篇易文娟

传媒

  • 5篇疾病预防控制...
  • 4篇中华预防医学...
  • 3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疾病监测
  • 2篇实用预防医学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中国初级卫生...
  • 1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首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疫苗和免...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京市昌平区6岁儿童加强接种前后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抗体水平监测分析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分析北京市昌平区6岁儿童加强接种疫苗前后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抗体水平变化,为控制相应传染病,完善相关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将昌平区20个镇街分成3个等级镇街,每级镇街随机抽取2个镇街,共6个镇街作为监测现场。每个镇街随机选取6岁儿童作为免疫水平监测对象,依据知情同意的原则,共入组308名儿童,各采集静脉血3 ml,用ELISA试剂盒定量检测麻疹、腮腺炎和风疹IgG抗体水平,在接种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麻腮风疫苗,MMR)后35~42 d,共采集274名儿童静脉血各3 ml,分析接种MMR前后麻疹、腮腺炎和风疹IgG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水平变化。结果加强MMR接种前,麻疹、腮腺炎和风疹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4.16%、87.99%和72.40%,加强接种后三者抗体阳性率均为100.00%。麻疹、腮腺炎和风疹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加强接种前分别为999 mIU/ml、469 U/ml和44 IU/ml,接种后分别为1 700 mIU/ml、2 293 U/ml和107 IU/ml。加强接种前后三者抗体阳性率和GMC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阳性率比较χ2=16.524、35.150和88.549,P=0.001;GMC比较t=-7.425、-10.001和-16.913,P=0.001)。结论 MMR加强接种前抗体阳性率下降,风疹和腮腺炎抗体阳性率较低,接种后风疹和腮腺炎抗体阳性率上升明显,昌平区6岁儿童麻腮风疫苗加强免疫效果良好,应继续保持较高的疫苗接种率。
张丽文朱宗龙苑新海王海红许颖吴杨
关键词: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抗体水平
2011-2020年北京市昌平区麻疹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分析2011—2020年北京市昌平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发现麻疹发病的重点地区和高发人群,为麻疹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北京市昌平区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确诊的585例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1—2020年北京市昌平区麻疹发病水平、时间分布和人群分布特征,采用MapInfo绘图分析病例地理分布。结果2011—2020年北京市昌平区累计报告麻疹病例58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0.79/100万。各年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3~5月,年龄主要集中在1岁以下儿童和20~44岁成年人群。除2019年发生1例成人病例外,其他年份发病率均以1岁以下儿童最高。职业以家政、家务及待业、散居儿童和干部职员为高发人群。全部病例中无含麻疹成分疫苗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占总病例数的79.83%。结论2011—2020年北京市昌平区麻疹主要以1岁以下儿童和20~44岁成年人群为主,麻疹免疫空白仍然是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建议在日后的工作中,提高含麻疹成分疫苗成人接种率,同时减少人员流动,减少聚集,保持社交距离,科学佩戴口罩,向公众普及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知识。
许颖范肖肖王涛张丽文杨俊英王靓洁魏孝侃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三间分布
2014—2021年北京市昌平区水痘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6
2022年
目的 分析2014—2021年北京市昌平区水痘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调整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导出2014—2021年昌平区水痘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利用EXCEL 2019和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2014—2021年昌平区共报告水痘病例10 075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62.34/10万;发病率居前三位的地区是沙河地区(106.92/10万)、南邵地区(83.30/10万)和城北街道(75.38/10万);每年的4—6月、10—12月为发病高峰期;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24∶1,20岁以下年龄高发,以学生、散居儿童、干部职员为主。共报告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起,均发生在学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水痘发病水平明显降低(χ^(2)=547.857,P<0.05)。结论 北京市昌平区水痘总体发病呈下降趋势,有较为明显的季节、地区、年龄、职业发病特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控制措施对水痘发病有影响。应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免疫接种范围,有效控制水痘发病;应高度关注学校水痘聚集性疫情调查处置工作,并加大监管和健康教育力度。
朱宗龙杨俊英许颖
关键词:水痘流行病学特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北京市昌平区2018年基层预防保健人力资源现状调查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了解2018年昌平区基层预防保健(防保)人员人力资源现状,为稳定社区预防保健人力资源队伍,优化资源配置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普查方法,以昌平区43家免疫规划预防接种门诊和5家其他预防接种门诊的预防保健科成员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的方式收集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辖区防保科人员配置现状进行分析。结果 2018年昌平区共有379名基层预防保健工作人员,平均年龄为34.11岁,主要集中在30~35岁,占32.72%;从业人员主要为女性,占88.13%。51.19%为本科学历,31.66%为大专学历;65.70%为护理专业,63.32%为初级职称,53.83%为专职人员,51.45%从事计划免疫工作年限不足5年。昌平区预防保健人员配备比为1.84人/万人。结论昌平区基层预防保健人员在年龄和学历配置上较为合理,但预防保健人员配备比较低,医务人员需求仍存在缺口,人才流失现象较为严重,公共卫生及预防医学专业人员配置不足。建议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完善激励机制,加强员工培训,优化职称晋升机制。
范肖肖王海红许颖杨俊英苑新海朱宗龙
关键词:免疫预防预防保健人力资源
2021年北京市昌平区带状疱疹首次就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了解2021年北京市昌平区带状疱疹首次就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利用昌平区一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基层卫生信息系统,对带状疱疹首次就诊病例分布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带状疱疹首次就诊病例11202例、发病率4.94‰;全年均有发病,夏季(6—8月)发病最多;平均发病年龄(53.82±16.67)岁,30~40岁及50~70岁为2个发病数高峰;男女性别比为0.82∶1;男性和女性发病率分别为4.13‰、5.87‰;病例多就诊于三级医院,就诊科室主要为皮肤性病科、内科;临床诊断前3位分别是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和带状疱疹性神经根炎;疫苗接种量增加不明显。结论2021年昌平区带状疱疹首次就诊病例以50岁以上人群为主,并发症以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为主;应在高危人群中做好宣传教育并鼓励高发人群接种疫苗。
朱宗龙杨俊英许颖
关键词:带状疱疹并发症流行病学特征
2017—2023年北京市昌平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北京市昌平区流行性腮腺炎(以下简称流腮)流行病学特征,为流腮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2023年昌平区流腮报告病例基本信息、临床症状及接种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季节指数法、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7—2023年昌平区共报告流腮病例1 15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7.65/10万。4—9月季节指数>100.00%,且9月(145.03%)和5月(138.82%)为两个高点。回龙观镇报告病例数(249例)及报告发病率(16.53/10万)均居昌平区首位;延寿镇报告病例最少(1例),龙泽园街道办事处报告发病率最低(0.25/10万)。流腮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33∶1,男女发病率分别为8.11/10万和7.11/10万;发病年龄集中在3~6岁,共435例(37.57%);以幼托儿童、学生和散居儿童为主,共报告936例(80.83%);临床症状以腮腺肿大(98.36%)和疼痛(79.62%)为主。病例中有腮腺炎疫苗接种史者884例(76.34%),疫苗接种剂次越高,发生腮腺肿大的部位越少(β=-0.293),出现发热(β=-0.279)和头痛(β=-0.568)的可能性越低。结论:2017—2023年昌平区流腮发病率较低,报告时间呈双峰分布,学校、托幼机构、流动人口聚集镇/街仍是流腮防控工作的重点。接种腮腺炎疫苗可降低腮腺肿大、发热和头痛发生的可能性。
范肖肖王涛王靓洁杨俊英许颖朱宗龙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季节性疫苗接种
2017年北京市昌平区健康人群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抗体水平监测被引量:30
2019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昌平区健康人群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抗体水平,为制定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采取多层抽样方法对360名健康人群采集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血清进行百日咳、白喉、破伤风IgG抗体检测,分析不同年龄组、性别、户籍等之间抗体水平情况。结果昌平区健康人群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00%、59.44%、68.33%,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GMC)分别为9.18、0.55、0.86 IU/ml。不同年龄组白喉、破伤风抗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性别、户籍和免疫剂次人群间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抗体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末剂DTaP和/或DT和/或DTaP-IPV/Hib≤1年、2~5年、6~14年后的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抗体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昌平区15岁以上人群白喉、破伤风抗体阳性率较低,随着免疫后时间延长,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抗体水平均明显降低。应加强小月龄婴儿、青少年及成人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的监测,推荐15岁以上人群、与1岁以下儿童有密切接触的成人及医务人员接种1剂Tdap疫苗。
王涛王海红易文娟范肖肖许颖杨俊英
关键词: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抗体水平
老年心房颤动合并肌少症患者发生肺部感染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2025年
目的探讨老年心房颤动合并肌少症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5月北京市昌平区医院收治的老年心房颤动合并肌少症患者461例,根据是否合并肺部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230例和未感染组231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心房颤动合并肌少症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建立肺部感染发生的风险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分析风险预测模型对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感染组年龄、冠心病、贫血、简易五项问卷(SARC-F)评分、血清肌酐、阵发性心房颤动比例显著高于未感染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清蛋白(albumin,ALB)显著低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ADL评分、SARC-F评分、ALB、血清肌酐、冠心病和贫血是老年心房颤动合并肌少症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DL评分、SARC-F评分和ALB是老年心房颤动合并肌少症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OR=1.477,95%CI:1.239~1.760,P=0.000;OR=0.989,95%CI:0.982~0.995,P=0.001;OR=0.933,95%CI:0.896~0.973,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ADL评分、SARC-F评分和ALB联合预测老年心房颤动合并肌少症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曲线下面积为0.829,最佳截断值为0.681,敏感性为87.2%,特异性为80.9%。结论ADL评分、SARC-F评分和ALB联合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对于老年心房颤动合并肌少症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孟昭伟许颖
关键词:心房颤动肺疾病比例危险度模型
北京市昌平区外来务工人员麻疹疫苗接种率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昌平区外来务工人员麻疹减毒活疫苗(MV)接种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5年4月在北京市昌平区20个镇(街道)选择16~40岁外来务工人员开展MV接种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健康知识、MV接种情况等。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对接种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调查对象MV总接种率为17.63%(241/136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查对象MV接种率呈16~20岁年龄组高于其他年龄组(OR=1.852,95%CI:1.111~3.088)、已婚人员高于其他人员(OR=1.369,95%CI:1.005~1.866)、健康素养合格者高于不合格者(OR=1.693,95%CI:1.246~2.301)、不知晓接种政策者低于知晓者(OR=0.451,95%CI:0.337~0.602)。结论昌平区16~40岁外来务工人员MV接种率低;年龄、婚姻、健康素养和是否知晓接种政策是影响外来务工人员MV接种的主要因素,需加强麻疹预防知识和MV接种政策的宣传以提高该人群MV接种率。
隋吉林杨俊英王海红许颖张丽文范肖肖
关键词: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率影响因素
2019一2020年北京市昌平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 分析2019-2020年北京市昌平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报告发生情况,评估疫苗安全性。方法 通过北京市预防接种管理系统和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系统AEFI监测系统收集2019-2020年疫苗接种数据和AEFI监测系统报告的个案数据,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9-2020年共报告AEFI 500例,报告发生率为22.60/10万,严重AEFI发生率为1.13/10万。一般反应报告发生率为14.83/10万,以发热、红肿、硬结为主;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为5.51/10万,以过敏性皮疹为主,严重异常反应临床诊断主要为热性惊厥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均痊愈。AEFI男女性别比为1.18∶1;3岁以下儿童占82.20%;主要分布在3-8月、占64.20%;接种疫苗后1 d内发生的不良反应占74.22%。AEFI发现后24 h内报告率、AEFI报告后48 h内调查率、预防接种单位AEFI报告覆盖率均为100.00%。结论 昌平区AEFI监测系统运转良好,使用的疫苗安全性较好,应继续提升监测敏感性,重点加强小年龄儿童和接种后24 h内的AEFI监测。
王涛杨俊英范肖肖张继涛许颖李晓薇
关键词: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