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中正
-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重点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术中磁共振成像在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1
- 2012年
- 目的探讨术中磁共振成像结合神经影像导航系统在经鼻-蝶入路垂体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术中MRI扫描辅助神经导航系统指导经鼻-蝶入路垂体肿瘤切除范围,分析术中MRI对手术过程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术中MRI扫描系统平均扫描(2.11±0.41)次,所需时间15~20min/次;手术时间共延长47~60min,平均(51.20±0.66)min。38例患者术中MRI共发现11例存在肿瘤残余,其中8例于更新神经导航计划后进一步扩大手术范围全切除肿瘤,3例因肿瘤质地坚韧且与周围解剖结构粘连紧密,仅行部分切除;初次全切除率为71.05%(27/38),在术中MRI导航系统辅助下最终全切除率达92.10%(35/38),提高了21.05%(8/38;χ2=4.290,P=0.018)。术后无一例发生与磁共振检查相关性并发症。结论经鼻-蝶入路垂体肿瘤切除术中应用MRI结合神经导航技术,为指导手术进程及实时判断手术效果提供了客观依据,从而避免了因术中脑组织漂移造成的术前导航偏差,提高肿瘤全切除率。
- 贺中正苏少波张川韩志铁李勇刚岳树源
- 关键词:垂体肿瘤磁共振成像立体定位技术
- 脑池段三叉神经周围结构的显微解剖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显微解剖观察三叉神经、小脑上动脉与岩静脉之间的解剖关系,以为微血管减压术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模拟经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手术对1 5例(30侧)成人尸头标本进行解剖,骨窗范围设计为2.00cm×2.50 cm,于4~24倍手术显微镜下观察显露范围和解剖结构,打开颅盖骨、剔除硬脑膜和大脑组织,显露小脑幕和脑干,通过显微镜解剖三叉神经、小脑上动脉和岩静脉,观察分析相关解剖学变异。结果经乙状窦后锁孔入路行微血管减压术可较好地显露三叉神经、滑车神经、岩静脉和小脑上动脉。约36.67%(11/30)标本小脑上动脉与三叉神经接触或压迫,1 5例标本内听道上结节形态变异较大,阻挡了对Meckel憩室的显露。其中单干型岩静脉24侧,双干型岩静脉6侧;约22.22%(8/36)岩静脉在内听道内侧缘外侧部汇入岩上窦,63.89%(23/36)在内听道内侧缘与Meckel憩室处三叉神经外侧缘之间汇入岩上窦,1 3.89%(5/36)于三叉神经外侧缘以内汇入岩上窦。三叉神经与岩静脉相对位置关系分为无接触型、接触型、属支"骑跨"型、蛛网膜粘连型和贯穿神经型。结论小脑上动脉和岩静脉与三叉神经解剖关系密切,是三叉神经痛的主要责任血管。岩静脉是微血管减压术中必须显露的血管结构,其位置、形态、分支和静脉回流区域存在明显变异,个体化处理岩静脉,有助于手术视野的显露,减少静脉系统并发症。
- 李海红岳树源李勇刚韩建国贺中正
- 关键词:三叉神经脑静脉显微外科手术神经解剖学
- 高场强iMRI在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 目的:探讨高场强术中磁共振结合神经影像导航系统在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 方法:38例手术指征明确的垂体腺瘤患者,采用GE Signa1.5T iMRI系统,结合Brain LAB神经导航系统辅助施行经鼻...
- 贺中正
- 关键词:术中磁共振神经导航垂体腺瘤
- 精准神经外科手术平台的构建—术中核磁共振及电生理监测的应用
- 上世纪70年代手术显微镜在神经外科中的推广应用,使神经外科医师可以利用很小间隙对病变进行处理,带来神经外科的一次飞跃式发展,神经外科手术日趋精细。但对于大脑半球实质内,尤其是功能区的手术由于缺乏客观准确的术中病变显像定位...
- 岳树源雪亮苏少波张川贺中正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