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贺发云

作品数:17 被引量:424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氮素
  • 5篇氮肥
  • 5篇土壤
  • 5篇氨挥发
  • 4篇尿素
  • 4篇菜地
  • 3篇氮素损失
  • 3篇水稻
  • 3篇番茄
  • 3篇白菜
  • 3篇包衣尿素
  • 3篇菜地土壤
  • 3篇大白菜
  • 2篇氮肥利用
  • 2篇氮肥利用率
  • 2篇氮肥效应
  • 2篇氮素矿化
  • 2篇稻田
  • 2篇藻类
  • 2篇水稻土

机构

  • 17篇中国科学院
  • 6篇北京市农林科...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17篇贺发云
  • 11篇尹斌
  • 9篇蔡贵信
  • 7篇曹兵
  • 6篇朱兆良
  • 5篇田玉华
  • 4篇徐秋明
  • 4篇金雪霞
  • 3篇范晓晖
  • 2篇周健民
  • 2篇李辉信
  • 2篇段增强
  • 2篇张启明
  • 2篇铁文霞
  • 1篇赵云华
  • 1篇黄耀
  • 1篇刘元昌
  • 1篇董晓英
  • 1篇杨苑璋
  • 1篇董彩霞

传媒

  • 5篇土壤
  • 4篇土壤学报
  • 2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中国蔬菜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核农学报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京郊区番茄地中氮肥的气态氮损失被引量:26
2006年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番茄地施用化学氮肥后的氨挥发、反硝化损失和N2O排放及其影响因素。氨挥发采用通气密闭室法测定,反硝化损失(N2+N2O)采用乙炔抑制-土柱培养法测定,不加乙炔测定N2O排放。结果表明,番茄生长期间全部处理均未检测到氨挥发,其原因是土表氨分压低于检测灵敏度,较低的氨分压是由于表层土壤的铵态氮浓度和pH都不高所致。在番茄生长期间,对照区即来自有机肥和土壤本身的反硝化损失和N2O℃排放量相当高,反硝化损失总量高达N29.6kghm^-2,N2O排放量为N7.76kghm^-2。施用化学氮肥显著增加了反硝化损失和N2O排放,3个施用化学氮肥处理的反硝化损失变化在N40.8~46.1kghm^-2之间,占施入化肥氮量的5.50%~6.01%;N2O排放量为N13.6~17.6kghm^-2,占施入化肥氮量的2.62%~4.92%;与尿素相比,包衣尿素未能显著减低反硝化损失和N2O排放。施用尿素的处理在每次追肥后,耕层土壤均会出现NO3^--N高峰,继之的反硝化和N2O排放高峰。反硝化速率与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总的看来,番茄生长期间没有氨挥发,而硝化反硝化是氮素损失的重要途径之一。
曹兵贺发云徐秋明尹斌蔡贵信
关键词:氨挥发反硝化损失N2O排放包衣尿素番茄
菜地和旱作粮地土壤氮素矿化和硝化作用的比较被引量:25
2005年
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南京郊区菜地和早作粮地土壤氮素矿化和硝化作用的特征,其菜地土壤是20年前从粮食作物改种为蔬菜的。结果表明,菜地土壤氮素矿化量和矿化率都显著高于相应的粮地土壤。改制对硝化作用没有固定的影响,其硝化作用是增强还是减弱主要取决于土壤pH是上升或下降。土壤氮素的矿化和硝化速率受土壤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和pH的影响。
贺发云尹斌蔡贵信金雪霞李辉信
关键词:菜地氮素矿化作用硝化作用
南京两种菜地土壤氨挥发的研究被引量:86
2005年
在南京雨花区武警农场和栖霞区东阳科技站先后进行了秋季小青菜和秋冬季大白菜田间试验,研究菜地土壤施用氮肥后的氨挥发及其影响因素,氨挥发采用密闭室间歇密闭通气法测定。结果表明,小青菜试验地的pH为5 .4 ,施肥后土壤pH值也未高于6 .0 ,故氨挥发损失低(<0 .4 % ) ;而在pH为7.7的大白菜试验地上,控释尿素、低氮和高氮3个处理(施氮量分别为N 180、30 0和6 0 0kghm-2 )氨挥发率分别为0 .97%、12 .1%和17 1%。以上结果表明,土壤pH是影响菜地土壤氨挥发的主要因素,降低氮肥用量能明显减少氨挥发,而施用控释尿素是一种有效控制氨挥发损失的措施。大白菜不同施肥期的结果还表明,施尿素后降雨通过降低表层土壤氮的浓度而影响氨挥发,降雨离施肥期越近,雨量越大。
贺发云尹斌金雪霞曹兵蔡贵信
关键词:氨挥发菜地大白菜控释尿素试验地
露地蔬菜的氮肥效应与氮素去向被引量:31
2008年
采用田间小区和微区试验相结合,研究了小青菜、大白菜和番茄3种露地蔬菜的氮肥利用率及其氮素去向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小青菜和大白菜上施氮增产显著(P〈0.05),而在番茄上未表现出增产效应;施氮使3种蔬菜的吸氮量显著增加。用差值法和^15N-示踪法测得的3种蔬菜氮肥利用率相当,且利用率随氮肥用量增加而降低。小青菜生长期间土壤氮素总损失低于10%,而大白菜和番茄生长期间土壤氮素损失分别为41.9%~48.6%和34.2%~46.0%。试验中未发现小青菜生长期间有氮素淋溶,大白菜和番茄分别有9.2%~10.9%和10%~10.2%的标记尿素被淋溶到40cm以下土层。
曹兵贺发云徐秋明蔡贵信
关键词:露地蔬菜氮肥利用率氮素去向
效益型简易无土栽培及其配套技术
周健民段增强杨苑璋曹志洪赵云华贺发云董晓英刘元昌
该项目在“无土栽培”单项技术或单项技术的组装过程中的“接口”研究中做出了自己的特色,不断推出独具中国特色、切合实际、易于推广的无土栽培配套技术体系,达到了经济实用的目的,所研制的无土栽培系统及其营养液自动控制系统,总体技...
关键词:
关键词:无土栽培自动控制
不同番茄品种苗期对缺钙胁迫的反应被引量:7
2002年
正常供钙下 ,不同番茄品种幼苗的吸钙量有较大差异 ,白果强丰 >佳粉 2号 >合作 90 3>江蔬 1号。缺钙培养使番茄幼苗干物质积累和吸钙量下降 ,合作 90 3和白果强丰的干物质量下降程度高于江蔬 1号和佳粉 2号 ,白果强丰的吸钙量降为CK的 9% ,江蔬 1号降为CK的 33%。在CK和缺钙培养中 ,幼苗的老叶含钙量均高于根、茎、幼叶和中位叶 ,但在缺钙培养中 ,中位叶和幼叶的含钙量下降幅度高于根和茎 ;各部位吸钙量CK为中位叶>老叶 >茎 >根 >幼叶 ,缺钙培养后老叶 >中位叶 >茎 >根 >幼叶 ,各部位吸钙量占整株吸钙量之比的变化趋势与此相同。品种间对钙的敏感性比较表明 ,白果强丰对缺钙最敏感 ,合作 90 3次之 ,佳粉 2号和江蔬
董彩霞周健民段增强范晓晖贺发云王火焰
关键词:番茄苗期
露地种植大白菜的氮肥效应与氮素损失研究被引量:23
2007年
采用田间小区和微区试验,研究了施用化学氮肥在露地大白菜上的氮肥效应和氮素损失。氮素总损失用^15N示踪法测定,氨挥发用通气密闭室法测定,反硝化损失用乙炔抑制-原状土柱培养法测定,不加乙炔测定N2O排放。结果表明,施用化学氮肥增产显著,用差值法计算得到的氮肥利用率在25.3%~47.2%之间,相应的示踪法氮肥利用率为18.1%~24.6%。化学氮肥显著增加了氨挥发、反硝化和N2O排放等气态氮损失;其中氨挥发占施氮量的0.97%~17.1%,反硝化占4.33%~8.55%,N2O排放在1.09%~1.63%之间变化。大白菜收获时9.2%~10.9%的标记尿素被淋洗到40cm以下土层。试验期间尿素的氮素总损失达41.1%~48.1%,以表观淋洗损失最为严重,其次是氨挥发,而反硝化损失最低。与普通尿素相比,包衣尿素明显降低了氨挥发。
曹兵贺发云徐秋明蔡贵信
关键词:大白菜氮肥效应氮素损失包衣尿素
菜地土壤氮素损失途径的定量评价及其环境影响
蔡贵信曹兵贺发云金雪霞尹斌范晓晖
该课题研究了南京市郊区菜地土壤的氮素转化特征和氮肥损失途径,表明菜地土壤有酸化趋势,其养分含量比粮田高,氮素矿化速率比相应的旱作粮地高,而硝化速率大多比粮田低。菜地因土壤pH相对较低以及灌溉较多,氮肥的氨挥发并不比粮田高...
关键词:
关键词:菜地土壤氮素损失
长期试验的水稻土上藻类培养生长状况的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利用25年定位试验获得的具有不同肥力的水稻土,进行藻类生长的室内培养试验。结果表明:不施肥的条件下,在不同肥力的水稻土上,藻类生长的生物量,以叶绿素a含量表征,有着明显的差异,在长期施用NPK+OM处理的水稻土上,藻类的生长状况最好,其藻类平均叶绿素含量为1.08μg/g,而在长期不施肥的对照水稻土上,藻类的生长状况最差,其藻类平均叶绿素含量仅为0.12μg/g。试验显示,藻类的生物量与所试土壤的碱解N、速效P与全P等养分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这为稻田生态系统中藻类生长及其环境效应的研究等提供了试验依据。
铁文霞贺发云田玉华尹斌朱兆良
关键词:水稻土藻类叶绿素A
太湖地区水稻季氮肥的作物回收和损失研究被引量:31
2009年
在太湖地区水稻土上,采用田间微区^(15)N示踪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磷肥配合下水稻季氮肥去向以及残留肥料氮在麦季的吸收利用。结果表明,水稻当季作物对肥料氮的回收率为29%~39%,土壤残留肥料氮的后效很低,后季冬小麦仅利用土壤残留肥料氮的2.4%~5.2%。经过连续两个稻麦轮作,0—60 cm土壤中残留肥料氮占施氮量的11%~13%,绝大多数在0—20 cm表层土中。水稻季施用的肥料氮向耕层以下移动很少,20—60 cm土层中累积肥料氮仅占施氮量的0.6%~1.1%,主要发生在小麦季及水稻泡田时期,肥料氮损失占施氮量的47%~54%,氨挥发和硝化反硝化气态损失是主要途径。高氮和高磷处理没有增加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率,过量施氮或施磷无益于作物增产和氮肥吸收利用。
田玉华尹斌贺发云朱兆良
关键词:稻麦轮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