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会议论文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家系
  • 3篇动脉瘤
  • 3篇内障
  • 3篇先天
  • 3篇先天性
  • 3篇基因
  • 3篇白内障
  • 2篇栓塞
  • 2篇栓塞治疗
  • 2篇栓塞治疗颅内...
  • 2篇突变
  • 2篇先天性白内障
  • 2篇颅内
  • 2篇颅内动脉
  • 2篇颅内动脉瘤
  • 2篇路图
  • 2篇脑胶质瘤
  • 2篇家系基因
  • 2篇胶质
  • 2篇胶质瘤

机构

  • 6篇哈尔滨医科大...
  • 3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9篇赵佳鑫
  • 5篇董白晶
  • 5篇刘晓谦
  • 3篇齐艳华
  • 2篇马兰茗
  • 2篇苏红
  • 1篇王丽
  • 1篇党秀红
  • 1篇李利
  • 1篇王策
  • 1篇汤加斌
  • 1篇乔万臣
  • 1篇慕璐岩
  • 1篇赵天书
  • 1篇秦向英
  • 1篇胡炜
  • 1篇宋玉文

传媒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贝伐单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复发性脑胶质瘤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观察贝伐单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复发性脑胶质瘤患者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0年2月至2010年9月共18例复发性脑胶质瘤患者给予贝伐单抗联合替莫唑胺方案治疗,具体方案为:替莫唑胺150~200mg/(m2.d),口服,d1~d5,28d为1个周期;贝伐单抗5mg/kg,每14d静脉滴注1次。至少接受2个周期化疗后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并记录6个月无进展生存率和6个月总生存率。结果 18例患者获PR 6例(33.3%),SD 9例(50.0%),PD 3例(16.7%)。6个月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66.7%(12/18)和77.8%(14/18)。主要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均为1~2级。结论贝伐单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复发性脑胶质瘤近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耐受,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赵佳鑫刘晓谦董白晶
关键词:脑肿瘤胶质瘤贝伐单抗替莫唑胺
结晶型先天性白内障一家系基因突变筛查
目的:对一结晶型核性先天性白内障家系进行突变筛查以确定其突变基因。方法:相关眼科检查确定家系临床表型,对家系成员进行两点连锁分析以确定致病基因位点,直接测序分析寻找基因突变。结果:家系中6名患者均为结晶型核性
赵佳鑫王丽苏红齐艳华
文献传递
东北地区不典型性Leber's视神经病二家系基因诊断
目的:对东北地区临床表现不典型的二个 Leber’s 视神经病家系进行确定诊断。方法:对二家系共21人进行相关眼科检查,并通过突变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法(mutation- specific priming polym...
赵佳鑫马兰茗党秀红齐艳华
文献传递
应用DSA三维路图技术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董白晶赵佳鑫刘晓谦
先天性白内障一家系基因位点连锁及突变筛查
目的:对一先天性核性结晶型白内障家系致病基因突变进行筛查,从而进一步探讨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病机理以及其表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关系。 方法:根据家系表型,选取核性先天性白内障候选基因附近的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标记(sh...
赵佳鑫
关键词:白内障致病基因基因定位先天性白内障
应用DSA三维路图技术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目的探讨DSA三维路图技术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三维路图技术对5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栓塞治疗的过程和效果。共52个动脉瘤,其中单发动脉瘤48例, 多发2 例,按动脉瘤发生部位分后交通动脉瘤1...
董白晶赵佳鑫刘晓谦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文献传递
前循环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刘晓谦董白晶赵佳鑫
一先天性粉尘状白内障家系的致病基因筛查
目的:利用基因筛查的分析研究方法,寻找一先天性白内障家系致病基因,探索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病机理,从而为先天性白内障的产前诊断提供依据,并且对中国人群先天性白内障图谱的绘制提供有价值的补充。方法:收集常染色体显性
马兰茗赵佳鑫苏红齐艳华
文献传递
Stathmin在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与胶质瘤恶性程度关系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检测Stathmin在正常脑组织及不同级别胶质瘤微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利用结合CD105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磁珠内皮细胞分选系统特异性分选出68例胶质瘤微血管内皮细胞(其中低级别胶质瘤(WHO分级Ⅰ-Ⅱ)24例,高级别胶质瘤(WHO分级Ⅲ-Ⅳ)44例)和20例正常脑组织微血管内皮细胞。应用免疫组化、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tathmin在胶质瘤微血管内皮细胞和正常脑组织微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证实Stathmin在正常脑组织微血管内皮细胞、低级别胶质瘤微血管内皮细胞和高级别胶质瘤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百分率分别是20%,66%和95%(P<0.05)。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显示,Stathmin在胶质瘤微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明显增高。低级别胶质瘤组、高级别胶质瘤组分别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低级别胶质瘤组与高级别胶质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着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Stathmin表达上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tathmin在脑胶质瘤微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随肿瘤恶性程度增高而增加,可能为脑胶质瘤的生物治疗提供一个新靶点。
秦向英乔万臣慕璐岩宋玉文汤加斌董白晶胡炜王策赵天书李利赵佳鑫刘晓谦
关键词:脑胶质瘤STATHMIN微血管内皮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