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新

作品数:59 被引量:708H指数:12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周围神经显微外科重点实验室课题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4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1篇医药卫生
  • 2篇经济管理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23篇臂丛
  • 12篇臂丛神经
  • 11篇神经损伤
  • 9篇手术
  • 8篇神经移位
  • 8篇臂丛神经损伤
  • 7篇正中神经
  • 7篇撕脱
  • 7篇撕脱伤
  • 7篇随访
  • 7篇细胞
  • 6篇解剖学
  • 5篇雪旺细胞
  • 5篇腋神经
  • 5篇远期
  • 5篇外科
  • 5篇根性撕脱伤
  • 4篇神经根
  • 4篇术式
  • 4篇随访研究

机构

  • 51篇复旦大学
  • 7篇上海医科大学...
  • 4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金华市中心医...
  • 1篇卫生部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市中心医...
  • 1篇湖州市第一人...

作者

  • 59篇赵新
  • 31篇劳杰
  • 24篇顾玉东
  • 14篇张丽银
  • 13篇张高孟
  • 11篇高凯鸣
  • 6篇李继峰
  • 4篇王涛
  • 4篇虞聪
  • 4篇熊良俭
  • 3篇徐建光
  • 3篇周俊明
  • 3篇徐秀玥
  • 3篇徐晓君
  • 3篇张沈煜
  • 3篇刘靖波
  • 3篇李岩峰
  • 3篇何继银
  • 2篇陈琳
  • 2篇朱艺

传媒

  • 32篇中华手外科杂...
  • 3篇中华医学会手...
  • 2篇中华显微外科...
  • 2篇中华骨科杂志
  • 2篇中国康复医学...
  • 2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生物骨科材料...
  • 1篇按摩与康复医...
  • 1篇第八届全国骨...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8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3
  • 6篇2002
  • 3篇2001
  • 3篇2000
  • 3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6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组神经束支部移位治疗臂丛神经上干损伤的近期疗效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通过在各受区神经近入肌点处同时进行多组神经束支部移位,恢复臂丛神经上干损伤后丧失的肩肘功能。方法2007年2月-9月,收治4例单纯臂丛神经上干损伤男性患者,年龄21~39岁。均为车祸伤。左侧1例,右侧3例。患侧肩关节外展、外旋、上举及屈肘不能;耸肩、伸肘、屈伸腕指肌力≥4级。肌电图检查:副神经、尺神经及肱三头肌长头肌支功能好;正中神经功能轻度受损。患者于伤后3~11个月入院。于全麻下行后路副神经到肩胛上神经、肱三头肌肌支到腋神经、尺神经部分束支到肱二头肌肌支和/或正中神经部分束支到肱肌肌支移位术。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其中1例术后出现手部尺侧麻木症状,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余患者未出现与供区神经相关的运动、感觉功能受损症状。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12个月。术后3~4个月患侧均出现肩外展、屈肘动作。肌电图显示3组受区肌肉均可记录到新生电位。术后6~7个月,患者肩外展30~65°,屈肘90~120°,肌力3~4级。1例随访12个月患者肩外展、上举、外旋及屈肘主动活动度基本正常,三角肌、肱二头肌外形轮廓接近正常。结论应用功能相近的供体神经进行多组神经束支部移位具有供区损失小、恢复时间快、功能恢复佳等优点。尤其适合因伤后时间长延误治疗及锁骨上探查有风险的臂丛神经上干损伤患者。
陆九州徐建光徐文东徐雷顾施辉沈云东赵新顾玉东
前髁上皮瓣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3
2003年
目的 介绍小腿部一个新型皮瓣。方法 临床应用胫前动脉髁上皮支为蒂的前髁上皮瓣修复4例手部皮肤缺损。1例为带蒂皮瓣,3例为游离皮瓣。皮瓣切取的面积最大为16cm×10 cm,最小为12 cm×6 cm。结果 4例皮瓣全部存活。术后随访3个月至半年,皮瓣色泽、质地、厚度均良好。结论 前髁上皮瓣是一个新型皮瓣。具有皮肤质地薄,取皮面积较大,解剖容易等优点。特别适合于手、足皮肤缺损的修复。
张高孟张洪权汪江宁张丽银童致虹赵新李晋
关键词:手部皮肤缺损胫前动脉软组织损伤硬膜外麻醉手术方法
进胸取膈神经移位术后肺功能的变化被引量:8
2002年
目的 研究进胸取膈神经移位术后患者肺功能的变化。方法 对 5例进胸取膈神经移位患者术前及术后 (8~ 14个月 )肺功能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5例在术后均未出现供氧不足症状。 3例出现膈肌抬高 ;术后肺活量 (VC)、肺活量预计值百分数 (VC % )分别比术前减少 17.3 %和 3 2 .3 %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tvc=3 .49、tvc% =4.17,P <0 .0 5 )。其它项目如残气量 (RV)、肺总量 (TLC)、残气量 /肺总量比值 (RV/TLC)、用力肺活量 (FVC)、1s用力呼气量 (FEV1)、1s用力呼气量 /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5 0 %肺活量的最大呼气流量预计值百分数 (FEF 5 0 % )的变化 ,和术前相比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进胸取膈神经移位术后成人的肺容量有部分丧失 ,但其丧失程度在机体可耐受范围内 。
张丽银赵新张高孟王涛顾玉东
关键词:膈神经肺功能臂丛神经损伤
选择进胸取膈神经移位路径的应用解剖学研究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为选择进胸取膈神经移位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损伤的移位路径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对 2 9侧尸体标本 ,观测进胸获取膈神经、经不同路径移位可到达的上臂部位。结果 进胸取膈神经经肋间引出胸腔作移位时 ,经第二肋间腋前线处引出的膈神经远端 ,距肱骨内外髁连线的距离最近 ,平均为上臂长度的 3 8.6% (左侧 )和 5 2 .4% (右侧 )。膈神经从颈部抽出经胸腔外移位时 ,沿臂丛神经行径置于锁骨后方的膈神经远端 ,距上臂内髁的距离最近 ,平均为上臂长度的 2 5 .9% (左侧 )和 3 9.0 % (右侧 )。结论 上述两种路径分别为进胸取膈神经经肋间和经胸腔外移位 。
赵新张高孟劳杰张丽银王涛
关键词: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手术路径解剖学
医用防肌腱粘连膜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9年
肌腱粘连是指肌腱损伤修复过程中周围组织的增生和侵入。早在1918年,BunneH就提出肌腱愈合的过程就是粘连形成的过程。在手外科领域中,肌腱问题占很大比例,损伤肌腱修复术后极易导致粘连,一定的粘连有利于断端获得血管输送血液的营养,同时还使肌腱周围增生结缔组织膜的成纤维细胞接触肌腱而发挥修复作用。但粘连过多又使修复后的肌腱功能受到限制,严重影响手的各种运动功能。因此,防止粘连成了手部肌腱外科的一个中心问题。
刘宇洲劳杰赵新
关键词:粘连膜医用肌腱粘连肌腱愈合
正常神经部分束移位治疗臂丛不全撕脱伤的解剖学研究
为了给临床应用正常神经部分束移位提供解剖学依据.该研究在2.5倍放大镜和手术显微镜(6-16倍)下采用逆行显微分离法对福尔马林固定成人上肢的神经进行了下列研究.解剖时用10%冰醋酸浸渍神经.以肱骨内外髁连线与肱骨大结节最...
赵新
关键词:正中神经尺神经腋神经臂丛神经损伤
创伤性臂丛神经损伤合并肩袖及肱二头肌长头腱损伤的超声诊断被引量:12
2006年
目的了解创伤性臂丛神经损伤合并肩袖及肱二头肌长头腱损伤的发病情况。方法以 50例诊断明确的臂丛神经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臂丛上干损伤35例,全臂丛损伤15例;用超声检测的方法,探查其是否合并有肩袖及肱二头肌长头腱的损伤。结果肩袖及肱二头肌长头腱完全损伤5例 (5/50),部分损伤17例(17/50);臂丛神经上干损伤合并肩袖及肱二头肌长头腱损伤有21例,占21/35;全臂丛神经损伤有1例,占1/15。结论臂丛神经上干损伤合并肩袖及肱二头肌长头腱损伤有非常高的发生率(21/35)。在制订臂丛神经上千损伤治疗方案的同时,需兼顾对损伤的肩袖及肱二头肌长头腱的治疗,尤其是对完全损伤肩袖的修复。
劳杰何继银顾玉东张丽银虞聪赵新陈为民
关键词:臂丛神经损伤肩袖损伤
第二跖背动脉的应用解剖学研究被引量:11
1999年
目的 为应用足背动脉一个吻合口提供两套血供 (第一、第二跖背动脉 )给第二趾移植的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放大 5倍显微镜下 ,对 10 0例 2 0 0侧新鲜尸体的第二跖背动脉进行显微解剖学研究。结果  ( 1)第二跖背动脉按解剖位置及动脉起始点 ( D1 )及与交通支吻合后 ( D2 )两者口径分为四型二类。 型(浅表型 ) :69例 ,占 3 4.5 % ;口径 1.4 4± 0 .3 2 mm。 型 (肌内型 ) :72例 ,占 3 6%。 型 a类 ( D1 >D2 ) :64例 ,占 3 2 %。 型 b类 ( D1 D2 ) :3 7例 ,占 18.5 %。 型 b类 ( D1
劳杰顾玉东熊良俭赵新
关键词:动脉局部解剖学跖背动脉
10例上干型胸廓出口综合征诊治回顾性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通过对10例上干型胸廓出口综合征(thoracic outlet syndrome,IDs)患者的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前中斜角肌起点切断治疗的疗效。方法对10例明确诊断为上干型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前中斜角肌起点切断,记录手术前后症状、体征和肌电图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进行疗效分析,并与颈5、6椎间盘突出征病例进行鉴别诊断。结果术后10例随访5—7年,平均6.2年。按顾玉东提出的臂丛神经上干功能评定标准评价:优5例,良3例,可2例。结论明确上干型胸廓出口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前中斜角肌起点切断效果满意。与颈5、6椎间盘突出征鉴别诊断明确。
李战春劳杰赵新顾玉东
关键词:胸廓出口综合征随访研究外科手术
中药泡浸对肢体功能锻炼消肿止痛效果临床研究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寻找外伤后,手及足部消肿止痛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使用传统的中药浸泡液,在腕部及足踝骨折愈合后泡浸,纳入随机单盲的临床测试。记录肢体的容积变化,关节活动改善及自我评估结果。[结果]泡浸药汤组,在消肿和关节活动方面,都有改善。足部受伤者,改善情况更明显。在各组的自我评估中,药汤泡浸组的疼痛减少情况,明显优于安慰剂组。[结论]中药泡浸发肿肢体,具有客观疗效。
赵新梁秉中寿奎水
关键词:消肿止痛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