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晨阳

作品数:6 被引量:69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篇滤膜
  • 2篇乳液
  • 2篇乳液聚合
  • 2篇微滤膜
  • 2篇膜材料
  • 2篇膜分离
  • 2篇固含量
  • 2篇复合膜
  • 2篇高固
  • 2篇高固含
  • 2篇高固含量
  • 1篇乙烯
  • 1篇制膜
  • 1篇制膜工艺
  • 1篇乳胶
  • 1篇水通量
  • 1篇通量
  • 1篇脱盐
  • 1篇稳定性
  • 1篇相容性

机构

  • 6篇北京化工大学

作者

  • 6篇赵晨阳
  • 4篇孙本惠
  • 2篇刘福安
  • 2篇宋玉军
  • 2篇李效玉

传媒

  • 1篇现代化工
  • 1篇塑料
  • 1篇化工新型材料
  • 1篇高分子材料科...
  • 1篇中国塑料
  • 1篇北京化工大学...

年份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 2篇199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PVC/PMMA合金微滤膜的研制被引量:13
2001年
以PVC/PMMA合金为膜材料 ,研制出了具有非对称断面结构的微滤膜。经优化后膜的平均孔径为 0 .18-9.2 8μm ,在 0 .1MPa操作压力下膜的纯水通量可高达 2 2 0 0 0L/m2 ·h。对影响膜结构与性能的若干因素也进行了探讨。
赵晨阳孙本惠
关键词:微滤膜高分子合金相容性聚氯乙烯PMMA
PVC/PMMA微滤膜制膜工艺的优化及SAS分析被引量:2
2002年
通过计算机直接试验设计方法优化聚氯乙烯 (PVC)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合金微滤膜制膜工艺 ,利用SAS(数据分析系统 )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 ,建立回归方程模型 ,并用实验对模型赋予的优化值进行检验 。
赵晨阳孙本惠
关键词:制膜工艺SAS微滤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膜材料
复合型纳滤膜的制备及表征被引量:31
1999年
在聚砜基膜上用界面聚合法制备了两种复合型纳滤膜 P A01 和 P A02 。在03 M Pa 下, P A01 膜对 Mg S O4溶液(20 g· L- 1 ) 和 Fe Cl3 溶液(10 g· L- 1 ) 的脱盐率分别为960 % 和780 % , 水通量分别85 ( L·m - 2 ·h - 1 ) 和78 ( L·m - 2 ·h - 1 ) ; P A02 膜对 Mg S O4 溶液(20 g· L- 1 ) 和 Ca Cl2 溶液(05 g· L- 1 ) 的脱盐率分别为980 % 和888 % , 水通量分别为10 ( L·m - 2·h - 1 ) 和12 ( L·m - 2 ·h - 1) ; P A01 和 P A02 膜对本校地下水的脱盐率分别为840 % 和924 % , 水通量分别为78 ( L·m - 2 ·h - 1 ) 和12 ( L·m - 2 ·h - 1 ) 。结果表明, 所制得的复合型纳滤膜在低压下具有高的脱盐率和水通量, 可用在水质的软化、多价离子的分离和饮用水的深度净化等方面。还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 E M)
宋玉军刘福安赵晨阳孙本惠
关键词:纳滤膜复合膜膜制备脱盐水通量膜分离
界面聚合复合膜膜结构的表征方法研究被引量:1
1999年
概述了研究界面聚合反应成膜的膜结构和组成的9 种方法(DSC、平衡水吸收实验、ESCA、XPS、RBS, SEM、TEM、ATRIR、聚酰胺分子结构和膜分离性能关系的计算机模拟)
宋玉军刘福安赵晨阳田东敏孙本惠
关键词:复合膜膜结构膜分离膜材料聚酰胺
高固含量的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共聚物乳液的制备被引量:7
2004年
利用预乳化半连续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固含量高达65%的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St/BA/AA)聚合物乳液,并系统研究了固含量、单体配比、乳化剂含量、引发剂浓度、聚合反应温度及功能单体浓度对聚合物乳液主要性能的影响,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乳胶粒子的微观形态进行了表征。
赵晨阳李效玉
关键词:乳液聚合高固含量稳定性
高固含量乳液(St/BA/AA)的合成、乳胶粒径及其分布被引量:17
2005年
采用滴加预乳化液的半连续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固含量高达65%的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St/BA/AA)共聚物乳液,并系统研究了乳化剂含量、固含量、单体配比、功能单体浓度对乳胶粒大小及分布的影响,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乳胶粒子的微观形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乳化剂及功能单体浓度增加,乳胶粒粒径减小,分布变窄;增加固含量、单体BA用量,乳胶粒径增大,分布加宽。高固含量(St/BA/AA)乳液的平均粒径在150nm~500nm范围内,粒径分散系数为1.06~2.5,乳胶粒子呈多分散分布。
赵晨阳李效玉
关键词:乳液聚合高固含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