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诗雄 作品数:12 被引量:43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不同病理特征直肠癌的MR灌注成像参数分析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 探讨不同病理特征直肠癌MR灌注成像参数的改变。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为直肠癌的35例患者影像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MR灌注成像检查,并获得直肠癌和癌周正常直肠壁各MR灌注参数值对比剂容积转换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e)及初始强化曲线下面积(iAUC)]。分析病理学特征,包括组织分化程度、T分期、N分期、脉管浸润和神经周围浸润情况;对不同病理状态的MR灌注参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直肠癌Ktrans及iAUC均高于癌周正常直肠壁(P均〈0.05),直肠癌Ve低于癌周正常直肠壁(P〈0.05),Ke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5)。不同组织分化程度直肠癌的Ktrans、Ve、Kep和iAU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3~4期直肠癌Ktrans及Kep较T1~2期显著升高(P均〈0.05);T1~2期与T3~4期直肠癌的iAUC及V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N1~2分期的Kep高于N0分期(P=0.006),余各灌注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有无脉管浸润和神经周围浸润的直肠癌MR灌注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直肠癌的MR灌注成像参数可反映其不同病理特征。 唐翠 续晋铭 卢晓玲 邱诗雄 张兰花 滕美珠 左晓明 王培军关键词:直肠肿瘤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子宫肌瘤的低场MRI检查和诊断 2003年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的低场MRI检查方法、表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子宫肌瘤分别行B超和MR检查,对其MR表现作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36例共61个病灶。MR检出54个,检出率88.5%,B超检出43个。检出率70.5%,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6.08,P<0.05)。大多数病灶在T1WI,T2WI均为低信号或T1WI等、T2WI低信号。10个病灶变性在T1WI,T2WI信号不均匀。结论:MR矢状位检查是扫描子宫的必要层面,对子宫肌瘤的术前患者应常规MR检查,可弥补B超在发现病灶与定性方面的不足。 续晋铭 查期 邱诗雄关键词:子宫肌瘤 磁共振成像 MSCT后尿道排泄造影术对前列腺增生症致膀胱出口梗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尿道排泄造影成像术(MSCT-VUPU)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继发膀胱出口梗阻(BOO)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临床诊断为BPH继发BOO的患者28例,全部患者行MSCT-VUPU扫描。另选取无排尿困难、并经临床检查无前列腺增生的10例受检者作为对照组,同期接受MSCT-VUPU扫描。扫描数据经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由两名影像医师共同对全部病例的MSCTVUPU影像学改变做出诊断。结果:28例BPH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后尿道狭窄。28例中,表现为不同程度膀胱小梁化改变21例,膀胱形态改变9例,膀胱壁增厚及粘膜强化7例。膀胱形态改变及膀胱小梁化程度均与前列腺增生症分期呈正相关(r=0.524、0.514,P<0.05),膀胱粘膜增厚强化与小梁化程度呈正相关(r=0.485,P<0.05)。后尿道前列腺部上下径与前列腺后叶前后径呈正相关(r=0.729,P<0.0001)。结论:MSCT-VUPU技术使BPH患者在排尿过程中完成扫描并获得到膀胱及尿道全程显影;具有无创、清晰及可以任意方位重组观察等优点,能客观判断BOO引起的后尿道及膀胱的形态并评估膀胱功能。 张兰花 叶飞 邱诗雄 曹明祥 陆鸿海关键词:前列腺增生症 尿路造影 后尿道 磁共振灌注成像-弥散成像不匹配对指导超时间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的价值 2009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成像-弥散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DWI)不匹配对指导超时间窗(>6h)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的价值。方法选择在发病12h内完成磁共振检查,且(PWI-DWI)/DWI×100%>30%的40倒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溶栓组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activator,rt-PA)0.6~0.9mg/kg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在溶栓前、溶栓后1周、2周、3个月分别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1HSS)评分,溶栓前、溶栓后2周、3个月分别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结果溶栓组在溶栓后1周、2周、3个月NIHSS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P<0.01);在2周和3个月,溶栓组ADL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在PWI>DWI影像学模式指导下,适当延长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溶栓时间窗具有可行性。 李欣 王雅琼 邱诗雄关键词:弥散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依达拉奉对脑梗死患者超时间窗溶栓治疗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超时间窗(>6小时)溶栓患者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发病6~12小时内完成核磁共振灌注成像(PWI)、核磁共振弥散成像(DWI)检查且PWI>DWI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A组)、溶栓+依达拉奉治疗组(B组)和对照组(C组)3组,A组、B组均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0.6~0.9mg/kg静脉滴注溶栓治疗,C组常规治疗。3组患者在溶栓前、溶栓后1周、2周、3个月分别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B组在溶栓后1周、2周、3个月的NIHSS评分分别为7.43±3.32、6.71±3.26和4.08±2.13,均较A组、C组降低(P<0.05);溶栓后2周、3个月的ADL评分分别为67.23±13.72和81.54±12.21,较A组、C组明显升高(P<0.05);B组治疗后复查头颅CT梗死面积小于A组和C组;3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PWI>DWI影像学模式指导下,将依达拉奉和rt-PA联合应用可适当延长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溶栓时间窗。 王雅琼 李欣 邱诗雄关键词:脑梗塞 纤溶酶原激活剂 神经保护作用 早期弥散加权成像及血管成像在临床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应用 2006年 目的 研究早期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指导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调查急性脑梗死30例,对30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合临床表现及溶栓效果和病因分析判定早期DWI和MRA对临床的指导作用。结果 早期DWI结合MRA可以判定梗死缺血区对应的血管分支,指导溶栓选择,其中静脉溶栓28例,动脉溶栓2例,3例为多发性梗死,颈内动脉狭窄2例。结论 DWI可显示早期脑梗死病灶,早期头颅MRI结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可指导临床溶栓选择。 李欣 李子付 邱诗雄 朱小风关键词:急性缺血性卒中 弥散成像 MRA 溶栓 放射技术应用于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对比观察 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对比不同方法诊断冠心病的检出率以对放射性技术诊断冠心病的价值做出评价。方法:于2017年9月—2018年9月抽取我来我院检查并接受治疗的128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全面的冠心病检查,包括X线平片检查、CT检查、核磁共振检查、放射性核素诊断、冠脉造影检查,将冠脉造影检查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对比几种诊断的冠心病检出率。结果:冠脉造影诊断显示128例患者均为冠心病(100%),X线平片检出率为79.69%(102/128),CT诊断检出率为85.94%(110/128),核磁共振诊断检出率为88.28%(113/128),放射性核素诊断检出率为93.75%(120/128)。结论:放射性技术诊断冠心病具有较高的准确率,能够为患者冠心病的诊治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滕美珠 续晋铭 邱诗雄 薛晓瑜 陈建华 周萍关键词:冠心病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对40例TOBS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头颅CT及常规MRI、弥散加权成像(DWI)进行分析。结果TOBS多以中脑、丘脑、颞叶、枕叶功能缺失症状为主。临床功能缺损症状与影像学病灶基本相符,发病24h内头颅CT诊断率为400/0,MRI-DWI诊断率为100%。结论MRI-DWI系列检查对于超急性期TOBS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且MRI-DWI对后颅凹病变诊断明显优于CT及常规MRI。 李欣 李子付 邱诗雄关键词: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CT 核磁共振成像 心肌桥近端冠状动脉硬化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血脂及心电图的关系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心肌桥(MB)患者冠状动脉近端粥样硬化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血脂水平及心电图ST-T段的关系。方法:338例拟诊或确诊有冠状动脉疾病并行MD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的患者,共检出MB患者86例及符合条件的47例纳入对照组,按MB近端冠状动脉有无粥样硬化分为MB合并近端粥样硬化组59例与孤立性MB组27例,比较不同组间的CIMT、血脂水平及心电图ST-T段结果。结果:MB患者的CIMT增厚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B合并近端粥样硬化组的CIMT增厚发生率显著高于孤立性MB组,(P<0.05),两组血脂水平及心电图ST-T改变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岁组的MB近端冠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显著高于<60岁组(P<0.01)。结论:MB近端冠状动脉硬化与CIMT厚度增加有密切关系,测定MB患者的CIMT厚度对预测评估其近端冠状动脉硬化导致冠心病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张兰花 唐翠 邱诗雄 裘佳玉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心肌桥 冠状动脉成像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血脂水平 磁共振血管成像与脑血管造影在椎基底动脉成像中的比较分析 2006年 目的 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技术椎基底动脉成像的影像学特点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缺血性脑脑血管病惠者影像学资料、通过脑血管造影(DSA)后椎基底动脉造影结果与磁共振椎基底动脉影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磁共振血管成像椎基底动脉的影像学特点及差异分析。结果 在30例磁共振血管成像中,椎动脉枕段均存在信号流失,通过椎动脉基底动脉MRA发现异常结果与DSA造影结果比较,发现椎基底动脉存在不等的血管病变或异常。结论 磁共振血管成像能够及时提示后循环血管病变,但特异性不高,需要DSA进一步明确后循环血管情况。 李子付 李欣 邱诗雄 朱小风关键词:椎基底动脉 磁共振血管成像 脑血管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