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唤钦

作品数:1 被引量:21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毒株
  • 1篇强毒
  • 1篇强毒株
  • 1篇来源地
  • 1篇RFLP分析
  • 1篇H株
  • 1篇MSE
  • 1篇虫株

机构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1篇张德林
  • 1篇李华文
  • 1篇翁亚彪
  • 1篇朱兴全
  • 1篇林瑞庆
  • 1篇郑唤钦
  • 1篇谢德华

传媒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05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中国4个弓形虫虫株GRA6基因的比较分析被引量:21
2005年
通过对国内来源于不同宿主的ZS人株、SH人株、CN猪株、QH绵羊株4个弓形虫虫株,以及国际标准强毒株RH株的致密颗粒抗原(GRA6)基因进行PCR-RFLP分析,首次对中国弓形虫虫株进行了基因分型研究,旨在了解中国弓形虫基因型的分布情况,从而为进一步的分子遗传学研究以及弓形虫病的防制提供资料。PCR-RFLP分析显示两种带型:RH、SH、CN3株弓形虫为一种带型,QH和ZS2株弓形虫为另一种电泳带型。GRA6序列分析结果显示:RH、SH、CN3株弓形虫的GRA6基因序列上的MseΙ酶切位点与国外报道的RH株一致,同属于基因型Ι,为强毒株;QH和ZS2株弓形虫的MseΙ酶切位点与国外报道的弱毒株BEVERLEY株和ME49株一致,同属于基因型Ⅱ,与PCR-RFLP分析结果一致。除MseΙ酶切位点外,中国的几个虫株GRA6序列与GenBankTM注册的RH株及BEVERLEY和ME49两个弱毒株有个别碱基的差异。结果证明中国人源弓形虫包含了Ι、Ⅱ两种基因型,而动物源性弓形虫则因宿主和来源地不同亦有Ι、Ⅱ两个基因型。
谢德华翁亚彪李华文郑唤钦林瑞庆张德林朱兴全
关键词:虫株RFLP分析MSE强毒株H株来源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