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郝臻

作品数:11 被引量:110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历史地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7篇地震
  • 5篇临震
  • 3篇地电
  • 3篇前兆
  • 2篇地电阻率
  • 2篇地脉动
  • 2篇地震前
  • 2篇地震前兆
  • 2篇玉树地震
  • 2篇震例
  • 2篇震例研究
  • 2篇震前
  • 2篇临震预报
  • 1篇导电流体
  • 1篇地球物理
  • 1篇地震波
  • 1篇地震记录
  • 1篇地震前兆观测
  • 1篇地震预报
  • 1篇硬件

机构

  • 10篇中国地震局兰...
  • 2篇青海省地震局
  • 2篇中国地震局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地震台网...

作者

  • 11篇郝臻
  • 6篇王建军
  • 6篇杨立明
  • 3篇杜学彬
  • 2篇张淑珍
  • 2篇胡永军
  • 2篇张素珍
  • 1篇张小美
  • 1篇薛顺章
  • 1篇魏德红
  • 1篇周克昌
  • 1篇范世宏
  • 1篇卢军
  • 1篇叶青
  • 1篇张世中
  • 1篇王军
  • 1篇纪寿文
  • 1篇张树勋

传媒

  • 3篇中国地震
  • 2篇地震学报
  • 2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西北地震学报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1
  • 1篇200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兰州地脉动实时跟踪技术系统"简介
杨立明郝臻王建军张素珍石学录
地电阻率中短期异常与地震的关系被引量:50
2000年
研究了 1 96次 MS3.2~ 7.9地震 ( 94%以上为 MS≥ 4.0地震 )前 1 1 39次 (道次 )地电阻率中短期异常 ,得到以下结果 :1异常时间与震级之间为非线性增长关系 ,大致分为 3个阶段 :MS≤ 5.0地震 ,异常时间随震级增大基本上是快速的线性增长 ;5.0
杜学彬薛顺章郝臻张世中
关键词:地电阻率中短期异常震级地震
强震临震微波动现象初步研究(一)被引量:10
2018年
利用宽频带数字地震记录资料,通过对汶川地震、玉树地震、青川地震等震例的反复对比研究,初步识别出可能存在的临震微波动。其特征表现为:(1)频谱范围较宽,优势频率集中在11~16Hz,频谱形态较为整齐;(2)在震前12~14天出现,有可能被震中距50km范围内的台站记录到;(3)可能具有方向性,其活动度变化显著的方位与发震断层、余震分布及震源位置较为一致。临震微波动可能与临震阶段震源区的预活动、微震动、微破裂或临震阶段相关活动构造微活动、微破裂、裂隙扩展等事件有关。
杨立明郝臻郝臻王建军张淑珍董蕾
强震临震微波动现象初步研究(二)被引量:9
2018年
为了验证和检验强震临震微波动现象及其主要特征,利用甘、青、川、滇、藏等区域台网200余个宽频带数字地震台站的波形资料,建立了实时监控技术系统。通过对2012~2014年间青藏块体发生的24次5级以上地震及部分无震区域台站观测的全程实时跟踪、动态监控,检验和验证了临震微波动现象的重现性和客观性,验证了临震微波动现象的频谱、时间、空间、方向性等特征,进一步得出了临震微波动现象可能与地震强度有关,且震级越大,震前出现持续临震微波动的可能性越大的结论。
杨立明郝臻郝臻王建军张淑珍董蕾
汶川、玉树地震临震波动现象的震例研究
来讲,宽频带数字地震记录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既可以有效记录到地震、爆破、塌陷等地球物理事件及环境变化,也可以记录到某些来源未知或目前尚未掌握的过程,其中可能就包含着来源于临震阶段震源预活动、地壳岩层微破裂、裂隙扩展等过...
杨立明郝臻王建军胡永军
关键词:地震临震预报裂隙扩展
青藏高原东缘地震波数字资料几种振幅比的前兆测定被引量:1
2005年
根据兰州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记录的祁连山中东段的地震资料,利用近震的几种体波及地震波初动的3种振幅比:尾波振幅比、纵波与横波振幅比、初动纵波与横波最大振幅的振幅比的4个振幅比参数rco、Rco、Sco1、Sco2,对该区的2000年6月6日景泰MS5.9地震、2001年7月11日肃南MS5.3地震和2000年9月12日兴海MS6.6地震及余震群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强震前各类振幅比会出现高值异常,振幅比参数出现异常后大部分大约1~4个月发震.振幅比参数Sco1、Sco2对应地震关系更明显,说明初动纵波的振幅比由于最先到达,它不受其他波迭加的干扰,能较好的反映孕震区的信息.
张树勋魏德红张小美郝臻
关键词:地震波振幅比前兆
地震前兆数据通讯与存储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我国的地震观测技术大体上经历了模拟观测时代、数字化观测时代和网络化观测时代三个阶段。九五以前,我国的地震观测技术主要以模拟观测为主。九五期间,我国的地震观测技术由模拟向数字化观测技术发展,地震观测仪器的数据通讯方式也主要...
郝臻
关键词:地震前兆观测数据通讯存储管理共享服务系统设计
文献传递
国家地电台网中心技术系统的建设和运行被引量:2
2013年
国家地电台网中心是在中国地震局"十五"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建设期间建成的,是全国地电观测台网系统的枢纽和核心,肩负着对地电台网所辖台站的数据汇集、数据质量监控以及对外提供数据服务等重任。本文介绍了国家地电台网中心软硬件技术系统的构成、功能以及建成后的运行情况。
叶青纪寿文周克昌卢军杜学彬郝臻王军
关键词:数据库硬件
汶川、玉树地震临震波动现象的震例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一般来讲,宽频带数字地震记录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既可以有效记录到地震、爆破、塌陷等地球物理事件及环境变化,也可以记录到某些来源未知或目前尚未掌握的过程,其中可能就包含着来源于临震阶段震源预活动、地壳岩层微破裂、裂隙扩展等过程的信息。
杨立明郝臻王建军胡永军
关键词:玉树地震临震震例数字地震记录地球物理
强震近震中区地电阻率变化速率的各向异性被引量:61
2001年
用归一化月速率方法处理了 6次强震前近震中区 1 1个台的地电阻率数据 ,得到在孕震中短期至短临阶段 ,与主压应力方向正交 (或近于正交 )测向的地电阻率下降变化的速率大于平行 (或近于平行 )主应力方向的变化速率 .产生变化速率各向异性的原因可能是 :在孕震后期的扩容阶段 ,裂隙走向沿主压应力方向优势排列 ,导电流体活动产生真电阻率变化速率的各向异性 ,表现为地表视电阻率变化速率的各向异性 .本文为视电阻率各向异性的实验结果提供了震例支持 ,物理解释比较清晰 ,可能成为研究某些强震孕育晚期震源区及其附近地壳应力状态的参考依据 .
杜学彬阮爱国范世宏郝臻
关键词:地电阻率各向异性主压应力地震前兆导电流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