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兰

作品数:11 被引量:164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6篇护理
  • 3篇腰椎
  • 3篇手术
  • 3篇术期护理
  • 2篇腰椎间盘
  • 2篇腰椎间盘突出
  • 2篇腰椎间盘突出...
  • 2篇置换术
  • 2篇手术期护理
  • 2篇突出症
  • 2篇椎间盘
  • 2篇椎间盘突出
  • 2篇椎间盘突出症
  • 2篇髋关节
  • 2篇髋关节置换
  • 2篇髋关节置换术
  • 2篇围手术
  • 2篇围手术期
  • 2篇围手术期护理
  • 2篇骨科

机构

  • 11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郭兰
  • 6篇梁苗苗
  • 3篇杜容娇
  • 2篇丛琳
  • 1篇常宁
  • 1篇张波
  • 1篇兰晶
  • 1篇王振鹏
  • 1篇李嘉
  • 1篇叶茂
  • 1篇李微

传媒

  • 2篇中国实用乡村...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护理管理
  • 1篇中国实用护理...
  • 1篇护理研究(上...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4
  • 3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负压吸引技术在骨科延迟愈合伤口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自制的负压吸引技术在骨科术后延迟愈合伤口中的应用方法 将术后伤口延迟愈合病人采用自制负压吸引装置,即用16F吸痰管,前端开数个侧孔,将吸痰管前端包埋于泡沫敷料中,用透明薄膜敷料封闭,吸痰管与墙式中心负压连接,压...
郭兰梁苗苗
关键词:负压吸引技术湿性愈合
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被引量:33
2013年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并对不同病种病人加以分类侧重,为病人赢取时间从而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骨科病例214例,按照双盲随机对照分组分为实验组(预见性护理)和对照组(传统护理)各10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骨科护理,日常护理中无明显侧重;实验组采用预见性分组机制,将病人按照不同情况类别分为重症、急症及普通三种,日常护理中有侧重地首先护理急症,然后重症,最后普通,争取在最短时间内为最需要的病人提供最有效的护理,同时与普通组病人沟通,寻求病人理解。结果:实验组病人的护理明显比对照组的病人预后好,且满意度高,并发症也明显降低。其中,关节组病人满意度最高,颈腰椎病人其次,创伤病人满意度效果则最低。结论:预见性护理明显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及治愈率,尤其在骨科中按照不同病种区分病人,可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而且也促使护患关系更加和谐。
杜容娇郭兰王振鹏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骨科护理传统护理日常护理医护关系
腰椎术后切口深部感染的回顾性分析和围手术期护理
2013年
目的探讨腰椎术后切口深部感染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5例腰椎术后切口深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清创后采用有效的置管冲洗引流及围手术期的多种护理措施。结果平均随访3.6年,1例于清创3周后感染复发,其他病例感染症状均消失,恢复正常生活工作。结论围手术期有效的护理措施利于腰椎术后切口深部感染患者的治疗和恢复。
郭兰杜容娇
关键词:腰椎深部护理
一种上药肢体支撑架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上药肢体支撑架,包括底盘,所述底盘的底部四角都固定安装有万向轮,所述底盘的顶部安装有支柱,且支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悬吊支架。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架的顶部贯穿的第一螺杆,和第一螺杆的底...
徐俏郭兰
高龄患者髋部骨折145例围手术期的护理
2013年
探讨高龄髋部骨折患者的护理经验。在术前、术后护理等相关方面注重科学的评估,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同时在恢复患者活动康复锻炼、预防切口感染等方面将循证护理理念应用于临床实践,对护理工作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杜容娇郭兰
关键词:骨折髋部高龄护理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4
2020年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93例髋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与ERAS护理组各47例,2组患者均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常规护理组采取常规围手术期护理,ERAS护理组采用ERAS理念进行围手术期护理,成立ERAS护理小组,除常规护理人员外,包括护士长1名,骨科医师1名。对比2组患者治疗情况,术前24 h、术后24 h、术后48 h与出院时疼痛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ERAS护理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95±0.45)、(1.34±0.56)、(5.73±1.65)d,均短于常规护理组的(5.52±2.52)、(2.15±0.84)、(10.04±2.14)d;住院费用(49450.50±880.52)元低于常规护理组(53053.50±780.50)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6.639~31.622,均P<0.05)。ERAS护理组术后24 h、术后48 h与出院时NRS评分分别为(3.35±0.85)、(2.65±0.52)、(1.74±0.65)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32±1.05)、(3.48±0.54)、(2.36±0.5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526、4.856、4.456,P<0.05)。ERAS护理组护理满意度为95.7%(45/47)高于常规护理组的76.60%(3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5.035,P<0.05)。结论ERAS理念在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梁苗苗郭兰丛琳
关键词:加速康复外科髋关节骨关节炎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
微型营养评估法在心力衰竭病人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分析心力衰竭病人中营养不良及营养不良风险的发生率以及其可能对病人长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对我科收治的368例诊断心力衰竭并出院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在病人出院前进行数据采集,应用微型营养评估法对病人进行完整的营养评估,将病人分为营养良好,潜在营养不良及营养不良组.用Cox回归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心力衰竭最常见的原因为心肌缺血(42%),14.13%病人存在营养不良,59.78%的病人存在潜在营养不良,26.09%的病人营养良好;平均随访25个月,3组病人的死亡率分别为75.8%、34.7%和17.6% (P<0.001);在Cox多因素分析中,营养不良是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子(P<0.001,OR=6.25,95%可信区间为3.03~12.87).[结论]心力衰竭病人中营养不良及潜在营养不良发病率较高;营养不良是心力衰竭病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李微郭兰兰晶
关键词:心力衰竭营养不良死亡率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7
2020年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因素及对策。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原发疾病、手术因素、术后因素、实验室指标(术前D-二聚体)等临床资料,观察上述资料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相关性。结果 513例患者术后DVT发生率为8.97%。单因素分析显示,DVT和非DVT患者的年龄、高脂血症、术前D-D、糖尿病、手术时间、假体类型、原发疾病、护理方式、术前制动天数、BMI、置换关节数、术中失血量、术后输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吸烟、抗凝药物、麻醉方式、高血压、饮酒、置换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5岁、BMI≥28kg/m^2、糖尿病、骨水泥型假体、术后卧床时间≥3d是影响DVT发生的风险因素(P<0.05),循证护理是DVT发生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工作中应注意识别DVT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并与护理工作相结合,以减少DVT发生率。
叶茂常宁梁苗苗郭兰李嘉张波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下肢深静脉血栓影响因素
观察脊髓损伤患者留置导尿、间歇性导尿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
目的 观察脊髓损伤患者留置导尿、间歇性导尿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对象:确诊为脊髓损伤的患者方法:随机分为常规留置导尿组(对照组)、间歇导尿组(实验组)对照组:饮水量1500-2000 ml/24h以上,选取16号双腔气...
郭兰梁苗苗
关键词:脊髓损伤间歇性导尿泌尿系感染
椎间孔镜与传统开窗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与围术期护理被引量:18
2019年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及传统开窗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围术期护理策略。方法 选取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椎间孔镜手术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开窗手术方式。观察2组患者术中、术后3个月Oswestry功能指数(ODI)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经及时有效的术前、术后护理干预,60例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2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脑脊液漏、神经根损伤、压疮及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研究组切口长度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2组ODI评分及VAS评分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前、术后3个月,2组间ODI评分、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开窗手术方式相比,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创伤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及恢复工作更早。
梁苗苗郭兰丛琳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开窗手术护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