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宁宁 作品数:8 被引量:22 H指数:3 供职机构: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T细胞过继免疫治疗法在肿瘤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 2011年 目前T细胞过继免疫治疗技术已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尤其是在肿瘤领域的应用,具有肿瘤抗原特异性的T细胞过继免疫疗法不仅可以在体外实验中诱导肿瘤细胞死亡,而且已经部分应用于临床患者并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有望成为从基因水平上解决肿瘤疾病的前沿武器。本文对近年来T细胞过继免疫疗法在肿瘤疾病治疗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郭宁宁 王辉 肖兰凤关键词:基因治疗 肿瘤 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0年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象选取为70例晚期胃癌患者,均为2016年10月到2019年9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患者,采用双盲法将患者分组研究,每组各35例,其中一组成员命名为对照组,单纯采用阿帕替尼治疗,另外一组成员命名为观察组,联合替吉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及不同药物治疗方式引发的毒副作用,记录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疾病控制有效率占比中,观察组患者97.14%较对照组77.14%更高(P<0.05);毒副作用占比中,观察组28.57%与对照组20.00%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分析得知,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在提升,且观察组提升幅度比对照组大(P<0.05)。结论:晚期胃癌患者采用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疾病控制率更高,疗效突出,一定程度帮助患者提升生活质量,虽毒副反应有所增加,但对治疗效果未产生影响,在患者耐受范围内。 郭宁宁 姜蕲乘 王志峰 牛连夫关键词:晚期胃癌 毒副作用 生活质量 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与E-cadherin、Vimentin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组织中E-cadherin、Vimentin表达与EGFR突变的关系。方法:收集在本院进行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检测患者肿瘤组织中EGFR基因突变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中E-cadherin、Vimentin表达情况,分析EGFR基因突变、E-cadherin、Vimentin与患者临床参数的关系;Pearson相关系分析E-cadherin、Vimentin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突变的危险因素。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突变6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与患者性别、肿瘤组织类型、患者吸烟有关(P<0.05)。与EGFR基因野生型患者相比,EGFR基因突变者肺组织中E-cadherin表达显著升高,Vimentin表达显著降低(P<0.05)。E-cadherin、Vimentin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分期相关(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cadherin与Vimentin呈显著负相关(r=-0.483,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cadherin高表达,Vimentin低表达与EGFR突变患者有关。 郭宁宁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上皮-间质转化 E-钙黏蛋白 肺癌患者TCR Vβ亚家族表达及记忆性T细胞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及胸水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的T细胞受体(TCR)Vβ亚家族及记忆性T细胞的表达情况。方法分离健康人和肺癌患者的T细胞,采用流式方法检测Vβ24个亚家族及CD45RO和CD28的表达情况,统计分析Vβ24个亚家族及记忆性T细胞的特点。结果 43例肺癌患者外周血TCR Vβ亚家族主要高表达Vβ3(11/43)、Vβ9(12/43)、Vβ13.2(7/43);15例胸水TIL主要高表达Vβ3(5/15)、Vβ9(3/15)、Vβ21.3(3/15);肺癌组记忆性T细胞(29/35)多于健康对照组(4/35)(P<0.05)。结论肺癌患者TCR Vβ亚家族存在选择性表达的情况;肺癌患者以记忆性T细胞为主。推测这种高表达Vβ亚家族的T细胞可能部分是记忆性T细胞。 郭宁宁 黄树林 邵红伟 吴凤麟 王辉 刘魁凤 舒阳春 贾筠 肖兰凤关键词:肺癌 TCR VΒ基因 记忆性T细胞 初发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TAL1基因异常表达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细胞中TAL1基因异常高表达在初发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经细胞免疫学、细胞形态学核组织化学染色等确诊为首次发生的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50例为观察A组,化疗缓解的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50例为观察B组,并收集本实验所涉及的急性白血病细胞组样本(NB4、HL-60、CCRF-CEM、Jurkat细胞株),同时收集30例经体检健康正常人外周血样本作为对照组。分析在AML患者中TAL1 m 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T-ALL细胞TAL1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且其在Jurkat细胞内更高,TAL1mRNA在HL-60细胞内表达异常高,不仅高于对照组,更高于T-ALL细胞内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L1mRNA在初发急性髓性细胞白血病患者中表达比经化疗缓解患者中的表达水平要高,且AML-M1、AML-M3和AML-M5均表现为较高的m RNA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L1与AML的发病有密不可分的关系,TAL1异常高表达对于初发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陈宫玉 陈艺 林小龙 郭宁宁关键词:急性髓性白血病 MRNA 晚期肺癌患者胸水及外周血中T细胞受体(TCR)Vβ亚家族表达的对比研究 2012年 目的探讨晚期肺癌患者(Ⅲ~Ⅳ期)胸水及外周血中T细胞受体Vβ亚家族的表达,比较二者的异同。方法收集2010年7月至2012年5月共89例临床诊断为肺癌晚期的患者胸水及外周血标本,采用流式细胞仪方法测定其T细胞受体Vβ亚家族的表达情况,统计分析胸水及外周血中Vβ亚家族表达的异同。结果 89例晚期肺癌外周血和胸水均主要高表达Vβ3和Vβ9,分别为Vβ3(16/89)、Vβ9(18/89)和Vβ3(20/89)、Vβ9(15/89);患者胸水与外周血Vβ亚家族存在差异,部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胸水中Vβ3的高表达相对于患者外周血和健康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肺癌患者胸水及外周血中Vβ亚家族的表达不全相同;晚期肺癌胸水中的高表达Vβ亚家族少于外周血,其中Vβ3在胸水中可能有特异性。此研究为晚期肺癌的生物治疗及T细胞过继免疫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郭宁宁 陈敬生 区裕升 肖兰凤关键词:晚期肺癌 TCR VΒ基因 外周血 胸水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TK1检测及EGFR靶向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TK1检测及EGFR靶向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80名行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免疫印迹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其血清TK1水平,并分析不同参数血清水平的变化情况(年龄、性别、病理类型、肿瘤最大直径、淋巴结转移及脏器转移等),分析两组血清TK1水平,观察组采用EGFR靶向治疗后不同时间段血清TK1水平,进一步分析TK1水平与EGFR靶向治疗效果的关联。结果患者的血清TK1水平与肿瘤最大直径、淋巴结转移及脏器转移等有关(P<0.05),与年龄、性别及病理分类等无关;观察组血清TK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血清TK1水平为(2.05±0.13)pmol/L,治疗3个月后血清TK1水平为(1.84±0.08)pmol/L,治疗6个月后血清TK1水平为(1.60±0.12)pmol/L,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K1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观察组患者经过组织学或外周血驱动基因EGFR检测后得知,组织突变者58例,血液突变者22例;19del突变者45例,21L858R突变者35例。患者历时6个月靶向治疗后,其中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46例,疾病稳定22例,疾病进展3例。结论针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检测其血清TK1水平对疾病分期、治疗及预后,甚至疾病复发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能预测EGFR靶向治疗效果,了解疾病治疗进展。 郭宁宁 戴光明 欧阳鹏 廖国龙 牛连夫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晚期肿瘤患者营养状态的改善效果 2023年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晚期肿瘤患者营养状态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80例晚期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均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统计营养状态分数,对照组接受常规营养支持,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和护理,统计80例晚期肿瘤患者营养筛查结果,比较两组营养支持治疗前后营养指标[体重指数(BMI)、血红蛋白(HGB)、白蛋白(ALB)]、免疫功能指标(CD4^(+)、CD3^(+)、IgA、IgG)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80例晚期肿瘤患者中,营养风险发生率为58.75%,其中消化道肿瘤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为73.81%,呼吸道肿瘤患者为46.15%,其他肿瘤患者为40.00%。治疗7 d后,两组BMI、HGB、ALB、CD4^(+)、CD3^(+)、IgA及IgG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晚期肿瘤患者营养状态的改善中具有更显著的优势,能有效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和营养状态,且不良反应发生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廖国龙 郭宁宁 刘文东关键词:晚期肿瘤 营养风险筛查 营养状态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