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洪波 作品数:11 被引量:79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黑龙江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更多>>
偏肿栓菌产锰过氧化物酶条件优化 被引量:9 2011年 采用LNAS(低氮天冬酰胺-琥珀酸)培养基用4种不同的底物处理方式,对白腐菌偏肿栓菌在28℃下进行静止培养,得到不同时间内的培养液,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别检测在470,420,310nm处对于2,6-二甲氧基苯酚(2,6-DMP)、2,2’-连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ABTS)、藜芦醇(VA)的氧化作用后光密度值的变化情况,作为其木质素降解酶系统锰过氧化物酶(MnP)、漆酶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产生的依据。结果表明:偏肿栓菌可产生MnP(必须在Mn2+存在的条件下)和漆酶(不依赖于Mn2+),但不产生LiP;在培养液内添加底物木屑和2,6-DMP后可显著提高2种酶的分泌量。在此基础上,用含Mn2+和青杨木屑的LNAS培养基对偏肿栓菌在30℃下静止培养作为初始培养条件,然后采用2次正交试验和多种单因素试验对偏肿栓菌产MnP的培养基组分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试验设定的因素和水平范围内的最优组合是培养液果糖浓度为5g.L-1、酒石酸铵浓度为15mmol.L-1、锰离子浓度是200μmol.L-1、吐温-80浓度为0.25mL.L-1,MgSO4.7H2O浓度为0.35g.L-1、矿质元素溶液和维生素溶液加入量分别为10和1mL.L-1;培养液pH值4.5;培养温度27℃;150r.min-1摇瓶培养条件下装液量为110mL。酶活可达314.52U.L-1,比优化前提高8.4倍。 张玉龙 池玉杰 闫洪波关键词:木质素降解酶 锰过氧化物酶 正交试验 Lenzites gibbosa锰过氧化物酶1基因启动子序列的克隆 被引量:3 2012年 根据已克隆到的Lenzites gibbosa锰过氧化物酶1cDNA全长基因Lg-mnp1,在5'端设计了3个巢式特异性引物,利用染色体步移技术克隆得到了其上游1 568 bp的启动子序列。采用Signal Scan进行了启动子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在起始密码子上游-92~-43 bp区域为Lg-mnp1启动子的基础启动子区;在-52 bp处有一个转录起始位点,-83 bp处有1个TATAAA-box,-119、-196 bp有2个反向CCAAT-box(ATTGG)。启动子区也存在多个顺式作用元件,包括转录因子SP-1(GGGCGG)、转录因子AP-2(CCCMNSSS)、热激元件HSE(NTTCNNGAAN)及6个推定的金属响应元件MRE(TGCRCNC)等。 吴书景 池玉杰 闫洪波关键词:锰过氧化物酶 启动子 染色体步移 苏云金杆菌β-外毒素的生态安全性研究 本文为了研究β-外毒素的生态安全性,采用两水相系统,从苏云金杆菌库斯塔克亚种和苏云金亚种的培养上清液中分离出β-外毒素,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了其OD值曲线,并用落叶松毛虫幼虫进行了β-外毒素的生物测定,确定了提取出的β-... 闫洪波关键词:苏云金杆菌 外毒素 生态安全 毒力测定 文献传递 偏肿拟栓菌锰过氧化物酶cDNA基因克隆及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锰过氧化物酶(MnP;EC1.11.1.13)是一种依赖H_2O_2的亚铁血红素糖蛋白酶,是一种常见的降解木质素的过氧化物酶,广泛存在于白腐菌中,目前国内对白腐菌MnP的研究多集中在酶学的基础研究上,对于白腐菌MnP的分... 闫洪波关键词:锰过氧化物酶 基因克隆 毕赤酵母 异源表达 文献传递 苏芸金杆菌β-外毒素对5种土栖真菌的影响 2008年 苏芸金杆菌2亚种β-外毒素对青霉、毛霉、链隔孢和木霉属5种真菌的抑制能力不同。库斯塔克亚种β-外毒素原液、100倍液对5种真菌的抑菌率分别为42.39%~69.86%和21.81%~36.81%;苏芸金亚种β-外毒素原液、100倍液对5种真菌的抑菌率分别为38.27%~61.54%和14.69%~35.90%。2个亚种的β-外毒素的3个处理浓度对前4种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亚种β-外毒素间抑菌率无显著差异,浓度间抑菌率存在极显著差异。 李巍娜 闫洪波 杨玉焕 王黑子来 景天忠 王志英关键词:苏芸金杆菌 土壤真菌 红平菇木质素降解酶系统漆酶、锰过氧化物酶及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的检测 被引量:36 2009年 White rot fungus Pleurotus djamor H1 was stilly cultured at 28 ℃ under 4 different kinds of LNAS culture solution,the extracellular enzyme solutions were sampled at different interval,O.D.values of the solutions,representing manganese peroxidase(MnP),laccase and lignin peroxidase(LiP)activities,were measured spectrophotometrically by monitoring the oxidation of 2,6-DMP at 470 nm,ABTS at 420 nm and veratryl alcohol(VA)at 310 nm,the lignin-degrading enzymes of the fungus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enzyme activities and medium composition and substrates were gained.Results indicated that Pleurotus djamor could produce MnP and laccase simultaneously,but no Lip.Substrates wood sawdust and 2,6-DMP could significantly enhanced MnP and laccase activities,the biggest Mnp and laccase activity were 5 U·L-1.and 38 U·L-1 when no substrates were added,and 69 U·L-1 and 205 U·L-1 when substrates added.The paper offered a basic ligninolytic enzymology of Pleurotus djamor for future utilization of the enzymes and further study on MnP and laccase mechanism of the fungus. 池玉杰 闫洪波关键词:红平菇 锰过氧化物酶 漆酶 6种白腐菌腐朽前后的山杨木材酚酸种类和含量变化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被引量:4 2008年 研究阔叶树上的6种木材白腐菌火木层孔菌、粗毛盖菌、偏肿拟栓菌、三色革裥菌、冬拟多孔菌和血红密孔菌对山杨材腐朽前后木材中游离酚酸种类和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受6种白腐菌腐朽后的山杨木材中酚酸的种类和含量各不相同,在山杨材被分解120d后,偏肿拟栓菌、三色革裥菌、血红密孔菌和冬拟多孔菌的9种游离酚酸总含量远大于粗毛盖菌和火木层孔菌的9种游离酚酸总含量,表明前4种对木质素分解能力较强的菌种获得了较高含量的酚酸;但从9种游离酚酸总的含量上看,与各菌种对木材和木质素的分解百分率不尽相同,初步分析的原因表明在木质素被分解的过程中除了有这9种游离酚酸产生以外,可能还会产生其他的游离酚酸以及苯环二聚体、三聚体和各种寡聚体以及杂环的形式,所有这些苯环结构总体造成了对木质素分解百分率的差异。对9种酚酸进行分析测试,只构成对木质素分解的一部分,不足以用来解释对木质素的全部分解能力,其他的酚酸和游离酚酸以外的苯环结构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分析测试;从各种游离酚酸单个含量上看,各种白腐菌的种类和含量都各不相同,表明不同白腐菌对同一木质纤维基质的分解途径、中间降解产物各不相同。另外,未腐朽的木材中本身就含有一些微量的酚酸成分,这些酚酸在生物分解过程中会降解和转化成其他成分,是否有可能转化成其他种类的酚酸还有待进一步证明。 池玉杰 闫洪波关键词:酚酸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苏云金杆菌β-外毒素对落叶松毛虫的毒力测定 被引量:3 2006年 用两种苏云金杆菌β-外毒素对落叶松种子活性、落叶松毛虫毒力进行了测定,并且进行了苏云金杆茵β-外毒素对落叶松毛虫黑卵蜂的毒力试验,结果表明:苏云金杆菌β-外毒素对落叶松种子发芽率具有抑制作用,对落叶松毛虫幼虫致死率可迭69.7%,对落叶松毛虫黑卵蜂(Telenomus tetratomus Thomson)致死率达57.3%。 胡春祥 闫洪波 王志英 杨玉焕 王艳军 于凤龙 于宪军关键词:苏云金杆菌 毒力测定 落叶松毛虫 偏肿革裥菌Lg-mnp1基因克隆及表达研究 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研究偏肿革裥菌Lg-mnp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情况。[方法]根据白腐菌锰过氧化物酶(MnP)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RACE及染色体步移等方法,克隆偏肿革裥菌Lenzites gibbosa CB1的全长MnP1基因(GenBank登录号JQ327834),进行蛋白序列分析,并通过双酶切的方法获得重组质粒,将该重组质粒电转化至巴斯德毕赤酵母中进行异源表达。[结果]获得偏肿革裥菌Lenzites gibbosa CB1的全长MnP1基因,命名为Lg-mnp1。蛋白序列分析表明Lg-MnP1含有4个二硫键属于短MnP,预测成熟蛋白分子量为35.94kD,pI为4.43。通过双酶切的方法将Lg-mnp1的开放阅读框(ORF)序列连接到pPICZB载体上,获得重组质粒pPICZB/Lg-mnp1,转化子经PCR验证后,在BMMY培养基中甲醇诱导培养,在未添加血红素的培养液中MnP胞外酶活在72 h达到最高为7 U/L,表明Lg-mnp1已被转化至毕赤酵母中并可诱导表达。[结论]该方法对偏肿革裥菌Lg-mnp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情况进行研究,为偏肿革裥菌Lg-mnp1基因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依据。 闫洪波 池玉杰 吴书景关键词:锰过氧化物酶 基因克隆 毕赤酵母 基因表达 昆虫分类的主要技术手段 被引量:16 2006年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各个学科的交叉渗透,昆虫分类也由过去的形态分类学逐步向综合性学科发展,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内容上都有了质的飞跃。新的昆虫分类技术对昆虫形态学以外的其他特征进行分析是对形态学观察的一个补充与完善,会使我们的工作更加简单,结果更加准确。 李志勤 闫洪波 李成德关键词:昆虫 技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