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靖

作品数:16 被引量:61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徐汇区医学科研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造影
  • 7篇血管
  • 7篇血管造影
  • 4篇动脉
  • 4篇冠状
  • 4篇冠状动脉
  • 4篇成像
  • 4篇磁共振
  • 3篇动脉血
  • 3篇动脉血管
  • 3篇血管成像
  • 3篇冠状动脉血管
  • 2篇电子设备
  • 2篇动脉疾病
  • 2篇动脉瘤
  • 2篇心肌
  • 2篇血管造影术
  • 2篇造影术
  • 2篇数字减影
  • 2篇数字减影血管...

机构

  • 14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苏州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浙江省人民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皖南医学院弋...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上海市第八人...
  • 1篇贵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4篇陆靖
  • 7篇李跃华
  • 5篇魏小二
  • 4篇李明华
  • 4篇陈元畅
  • 4篇张佳胤
  • 3篇王丹
  • 2篇李成州
  • 2篇朱丹
  • 2篇王武
  • 2篇李永东
  • 2篇丁月根
  • 2篇陈忠华
  • 2篇孙贞魁
  • 2篇汪璇
  • 1篇肖云峰
  • 1篇肖喜刚
  • 1篇曾强
  • 1篇赵俊功
  • 1篇韩峻峰

传媒

  • 3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上海医学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诊断学理论与...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华健康管理...

年份

  • 1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8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时间飞越法磁共振血管造影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和治疗的临床价值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评估无对比剂3.0T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诊断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6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前行三维时间飞越法磁共振血管造影术(3D-TOF-MRA)检查。对每枚动脉瘤,用3D-TOF-MRA决定患者适合的治疗方法,包括经或不经球囊/支架辅助的弹簧圈栓塞治疗、外科夹闭、保守治疗。3D-TOF-MRA术前治疗计划与DSA最终决策的动脉瘤实际治疗方式相比较判定其临床治疗价值。结果以动脉瘤为基础评估对颅内动脉瘤检测的准确性为96.9%,敏感度为97.6%,特异度为93.1%,阳性预测值(PPV)为98.8%,阴性预测值(NPV)为87.1%。依椐3D-TOF-MRA工作位上动脉瘤的解剖特点可以准确地制定术前治疗计划,其准确性、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9%、94.0%、100%、100%、74.4%。结论无对比剂3D-TOF-MRA在检测颅内破裂动脉瘤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并且可以有效、准确地制定适合的动脉瘤术前治疗计划。
陆靖李永东李明华孙贞魁谭华桥王武顾斌贤陈元畅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磁共振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3.0T三维时间飞跃法无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术诊断颅内微小动脉瘤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评价3.0 T三维时间飞跃法无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术(3D-TOF-MRA)诊断颅内微小动脉瘤(直径≤3 mm)的准确性。方法选择513例疑似动脉瘤或因其他脑血管疾病行3D-TOF-MRA检测的患者。经DSA确诊131例患有微小动脉瘤(143个),170例无动脉瘤。以该301例为研究对象,容积重建DSA(VR-DSA)为金标准,评估3D-TOF-MRA在诊断微小动脉瘤中的价值。评价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动脉瘤的数目及动脉瘤位置对诊断准确性的影响。结果 301例中,3D-TOF-MRA共检测出动脉瘤患者135例(149个)。①以患者为样本数,3D-TOF-MRA检测颅内微小动脉瘤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3%、98.5%、94.7%、95.6%及97.0%。以动脉瘤为样本数,上述指标分别为96.8%、98.6%、95.3%、94.6%及98.9%。②与无SAH患者比较,3D-TOF-MRA诊断SAH的假阴性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准确率虽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单发或多发动脉瘤对诊断动脉瘤无影响。④3D-TOF-MRA诊断位于大脑前动脉、椎-基底动脉的微小动脉瘤的准确性最高,均为100%,诊断位于颈内动脉系统、大脑中动脉的动脉瘤的准确性分别为97.3%和98.4%。与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及椎-基底动脉的微小动脉瘤比较,3D-TOF-MRA诊断颈内动脉系统动脉瘤的准确性略低,P=0.039。结论 3D-TOF-MRA对微小动脉瘤诊断的准确性高,基本可以替代DSA。
李永东陆靖孙贞魁李明华谭华侨王武陈元畅
关键词:磁共振血管造影术微小动脉瘤容积重建
血清肌酐与胱抑素C比值在糖代谢异常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研究血清肌酐与胱抑素C比值(CCR)在糖代谢异常发生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9年5月—2020年9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初诊的104例血糖异常患者和122名志愿者资料,按照CCR三分位值将受试者分为CCR低分位数组、中分位数组、高分位数组。收集并比较3组人群的体格检查结果和血清学指标检测结果。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研究CCR与各代谢指标的关系,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CCR与糖代谢异常(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发生风险的关系。以ROC曲线评估CCR对2型糖尿病的潜在预测价值。结果CCR低、中、高分位数组的糖代谢异常发生率分别为68.00%(51/75)、52.00%(39/75)和18.42%(14/76),随CCR的升高呈降低趋势(P值均<0.001)。CCR与BMI、腰围、FBG、餐后2 h血糖、HbA 1c、稳态模型评估法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胰岛素水平、空腹C肽、TG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85、-0.494、-0.364、-0.464、-0.377、-0.445、-0.409、-0.389、-0.399,P值均<0.001),与HDL-C呈正相关(r=0.445,P<0.05)。在调整年龄、性别、BMI、腰围、HOMA-IR等混杂因素后,CCR低和中分位数组血糖异常发生风险分别为高分位数组的3.965倍(95%CI为1.506~10.439,P<0.05)和2.837倍(95%CI为1.157~3.041,P<0.05)。男性组CCR预测糖尿病前期或2型糖尿病的AUC为0.848(95%CI为0.747~0.918,P<0.01),截断值为92.000,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61和0.714,约登指数为0.575;女性组AUC为0.738(95%CI为0.659~0.806,P<0.01),截断值为80.000,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01和0.721,约登指数为0.422。结论CCR与糖代谢异常的发生显著相关,CCR有望成为临床上糖代谢异常人群的早期筛查和个性化风险评估的有效指标。
杨迪李少博于浩泳肖云峰陆靖顾耕包玉倩韩峻峰
关键词:糖代谢异常身体成分
头颅磁共振平扫的脑外意外发现研究
2017年
目的·探讨头颅磁共振(MRI)平扫脑外意外发现(IECFs)的发生率和漏诊率,评估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 930例因怀疑颅内病变而行头颅MRI平扫的患者头颅MRI平扫资料,分析其IECFs。IECFs按临床意义分为3种类型:E1(无临床意义,如鼻窦黏膜增厚),E2(临床意义可能不大,如咽部对称性增厚),E3(有重要临床意义,如咽部非对称性增厚)。将结构式读片(从上至下按照器官系统逐一进行读片)的结果与初始的MRI报告结果进行比较,计算漏诊率。根据E3类IECFs患者的医疗记录,评价病变的临床意义和转归。结果·在7 930例患者中,发现53.13%的患者5 992处IECFs,其中E1类占82.2%(4 924/5 992),E2类占16.6%(995/5 992),E3类占1.2%(73/5 992)。IECFs和E1类的发现更常见于男性患者(P=0.000,P=0.024)。IECFs在不同的年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IECFs总的漏诊率为56.9%(3 409/5 992);E3类IECFs的漏诊率为32.9%(24/73)。73例E3类IECFs患者中,34例(46.6%)患者在研究期间接受最终诊断和适当治疗。结论·在头颅MRI检查的患者中,IECFs普遍存在,近1/3的E3类IECFs可能会漏诊;根据临床价值对IECFs进行分级报告,有助于患者的诊治,减少漏诊。
姚婷婷郁伟彬魏小二王丹陆靖李菁李跃华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发生率
DWI-FLAIR不匹配在指导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5-6h延长时间窗内静脉溶栓中的价值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探讨DWI-FLAIR不匹配在指导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5~6h延长时间窗静脉溶栓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5例,根据发病时间及FLAIR信号改变将患者分为3组:0~4.5h组、4.5~6h FLAIR阳性组与4.5~6h FLAIR阴性组。利用NIHSS评分及m RS评分对溶栓后患者的临床预后进行评估。结果:发病后0-3h、0~4.5h DWI-FLAIR不匹配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7%、40.9%;77.9%、76.9%;52.8%、75%;87%、43.5%。0~4.5h组与4.5~6h FLAIR阴性组溶栓后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4.5~6h FLAIR阳性组(P〈0.05),但0~4.5h组与4.5~6h FLAIR阴性组溶栓后NIHSS评分以及m RS评分低于4.5~6h FLAIR阳性组(P〈0.05)。结论:DWI-FLAIR不匹配能够作为客观影像标志指导发病时间不明确患者溶栓决策的判定。
周佳魏小二余蒙蒙陆靖李跃华
关键词:FLAIR溶栓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测量管腔密度梯度预测心肌桥收缩期压迫程度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测量的管腔密度衰减梯度(transluminal attenuation gradient,TAG)对预测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e,MB)收缩期压迫程度的有关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进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检查,且于前后1个月内实行有创性冠状动脉造影(invasive coronary angiography,ICA)检查,确诊为心肌桥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经ICA影像学诊断,将受试患者分成:无心肌桥收缩压迫、心肌桥收缩压迫程度<50%以及心肌桥收缩压迫程度≥50%三组。TAG被定义为造影剂浓度的衰减和冠状动脉管腔长度之间的线性回归系数。通过测量心肌桥的长度和深度,以及心肌桥血管的TAG,探寻这三者与在ICA检查中检测出的收缩期压迫程度之间的联系。结果:共纳入分析244例患者。TAG在无心肌桥收缩压迫的患者、心肌桥收缩压迫<50%以及心肌桥收缩压迫≥50%三组中线性相关(r=-0.53,P<0.001),其数值分别为[(-9.56±4.11)HU/10 mm,P<0.001],[(-13.35±5.82)HU/10 mm,P<0.001]以及[(-17.48±6.97)HU/10 mm,P<0.001]。反观MB长度或深度与心肌桥血管收缩期压迫程度未见明显相关性。经ROC曲线分析可得TAG最佳临界值取值为-14.8 HU/10 mm时,其曲线下面积最大即0.801,诊断准确性为82.0%,高于其他两组。结论:冠状动脉CTA上测量的TAG能预测MB收缩期压迫情况,而MB长度或深度对预测MB收缩压迫程度的诊断准确度不佳。
盛开陆靖张佳胤钟叶李跃华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心肌桥冠状动脉疾病
中国成年男性人群脊柱定量CT骨密度参考值和地区差异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究中国成年男性人群定量CT(QCT)脊柱骨密度正常参考值和中国不同地区骨密度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和西南6个地区接受低剂量胸部CT肺癌筛查的男性人群,采用Mindways公司的QCT系统测量腰椎椎体的骨密度。以10岁为1个年龄段,计算骨密度均值和下降率,按美国放射学院脊柱QCT骨质疏松诊断标准统计骨质疏松患病率。结果纳入男性50682例,年龄为(50.2±12.8)岁(20~98岁)。中国男性总体脊柱QCT峰值骨密度(173.11±28.56)mg/cm3,出现在20~29岁,然后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在70岁之前,华南地区男性骨密度相对较高,华中和西南地区较低,东北、华北和华东地区居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70~79岁和≥80岁2个年龄段各地区男性骨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国男性脊柱QCT骨密度总体下降约46.92%,40~49岁年龄段下降明显加速。≥50岁男性骨质疏松总体患病率约为11.42%,其中西南地区和华中地区患病率较高(分别为14.72%和13.87%),华北和华南地区较低(分别为8.53%和7.71%)。结论建立了中国成年男性人群的脊柱QCT骨密度范围,华南地区骨密度值最高,华中地区骨密度值最低。
陈刘萍翟建冉利梅李永丽吕英茹吴艳李绍林王晗琦潘亚玲陈彤彤吕海英赵凯平张玉琴马骁陆靖肖喜刚龚向阳杨泽宏陈伟高剑波李跃华杜霞李真林曾强程晓光陈爽吴静陆勇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密度
定量CT测量腹部脂肪分布和肝脏脂肪含量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性被引量:14
2021年
目的探讨定量CT测量的腹部脂肪分布和肝脏脂肪含量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3例行定量CT(QCT)检查的NAFL患者为病例组,同期检查的63例非脂肪肝患者为对照组。测量两组患者的腹部脂肪分布情况及肝脏脂肪含量(FatQI%)。比较两组间的差异与相关性,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NAFL的诊断效能。结果病例组的FatQI%、SAA、VAA、SMA、TAA、V/S及V/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L/S值与肝脏脂肪含量呈高度相关(r=-0.776,P<0.001)、与SAA、VAA、SMA及TAA呈中度相关(r=-0.499、-0.593、-0.409和-0.639,P<0.001);VAA和FatQI%是NAFL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ROC曲线显示,FatQI%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52(95%CI为0.919~0.985)。结论肝脏脂肪含量、SAA、VAA、SMA及TAA与NAFL有相关性,VAA和肝脏脂肪含量可预测和评估NAFL的指标之一,肝脏脂肪含量可作为NAFL影像诊断的参考指标。
周爽陆靖赵俊功刘晓虹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腹部脂肪分布
基于动态CT心肌灌注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技术可行性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究利用低剂量动态CT心肌灌注成像(CT-MPI)部分数据重建生成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_(CT-MPI))对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5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37个血管节段),采用第三代双源CT进行动态CT-MPI扫描,选取最佳动脉强化期重建CCTA_(CT-MPI)图像,以有创性冠状动脉造影(ICA)作为金标准进行比较。结果:与ICA相比,CCTA_(CT-MPI)基于患者、基于血管和基于节段的诊断准确度分别为92.00%、81.91%和85.46%。所有血管节段中,有93.18%的节段图像质量达到可诊断水平(Likert评分2~4),6.82%的节段无法诊断(Likert评分1)。重建出的CCTA_(CT-MPI)平均辐射剂量为(3.19±1.10)mSv。结论:该技术对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狭窄诊断准确度较高,图像质量尚可。这有望省去CCTA扫描,减少整体辐射剂量。
熊一嘉陆靖张佳胤李跃华钟叶
关键词: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心肌灌注成像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诊断复杂性冠状动脉狭窄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诊断复杂性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以及对制定治疗策略的影响。方法:选取69例接受冠状动脉CTA检查,提示有至少1支冠状动脉显著狭窄(≥50%)的患者。将冠状动脉狭窄分为复杂性病变和简单病变。前者包括分叉病变、完全闭塞病变、开口病变、弥漫长病变。后者为除复杂性病变所含类型以外的病变。分叉病变根据Lefevre分型进一步分为5型。所有患者均于2周内行CAG。将CTA的结果与CAG对照。结果:CTA共检出大于50%狭窄286处,其中简单病变为157处,复杂性病变为129处。其中分叉病变57处、闭塞病变22处、开口病变9处、弥漫长病变41处。57处分叉病变,按照Lefevre分型,有Ⅰ型18处、Ⅱ型21处、Ⅲ型5处、Ⅳ型6处、Ⅳa型5处和Ⅳb型2处。与CAG相比,CTA诊断简单病变的敏感度为92.16%,特异度为98.51%,阳性预测值为89.81%,阴性预测值为98.50%。CTA诊断分叉病变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9.12%,阳性预测值为85.96%,阴性预测值为100%。CTA诊断闭塞病变、开口病变和弥漫长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为100%。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可准确诊断各类复杂性冠状动脉狭窄,指导进一步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张佳胤李成州陆靖丁月根朱丹陈忠华李明华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冠状动脉疾病血管造影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