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义华
- 作品数:7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中文系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 文学经典建构的政治性被引量:2
- 2006年
- 劳工阶级与女性文学创作的特点同白人中产阶级男性主导建构的文学经典是有着很大的不同的,它们各自有着自己创作题材、式样上的差异。而差异的背后是文化的、创作目的的不同。用一个群体的文学标准去评价另外的群体的文学,甚至因此贬损另外一个群体的文学是荒谬性的。文学从来都不是一种个人活动,在文学经典的建构中隐藏着意识形态。正是这种潜在的意识形态的建构为排斥、贬损、甚至是压迫他者提供了某种合法性。
- 陈义华
- 关键词:性别阶级文学经典政治性
- 走出身份阐释的焦虑——从“与世界接轨”等口号说开去
- 2005年
- 中国的传统文化身份被西方书写、撕裂、扭曲。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文化身份的重构,存在着不少的误区。文章从这些误区谈开去,运用后殖民理论分析了西方汉学再现中国文化身份背后的权力运作。同时,笔者对后殖民批评的批评,剖析了中国文化身份建构的困境,并就中国文化身份建构的策略进行了论述。
- 陈义华刘飞
- 关键词:文化身份权力话语
- 聆听“他者”愤怒的呐喊——评里拉·甘地的《后殖民理论批判导论》
- 2006年
- 文章主要关照新生代后殖民理论家里拉.甘地的代表作品和西方学术界后殖民批评评述的学术新动向。文章分析了里拉.甘地的理论与经典后殖民理论代表理论家的联系,也评述了里拉.甘地的理论在历史记忆、后殖民女性主义以及民族与民族文学方面的新见解。
- 陈义华
- 关键词:后民族主义创造性模仿
- 后殖民语境下的中国文化身份建构被引量:3
- 2005年
- 文化身份的建构是困扰着逐渐步入现代化的中国的一个现实问题。运用后殖民批评理论分析了西方汉学对于中国文化的再现过程中所隐含的权力话语的同时,也指出了后殖民批评家专于解构,无视权力背后的商品化,以及热衷理论轻实践的弊端对中国文化身份建构在理论话语资源的利用方面的可能影响。最后就中国文化身份建构的策略提出了建议。
- 陈义华刘飞
- 关键词:后殖民权力话语文化身份
- 贱民研究学派与后殖民批评被引量:5
- 2006年
- 本文讨论贱民研究学派产生的历史语境、最初的学术目标以及该学派的流变。其中贱民研究学派与后殖民批判的互动关系以及它作为第三世界学术的特点将是讨论的重点。
- 陈义华
- 关键词:语言转向后殖民批评
- 《坎撒普拉》叙事中的后殖民策略
- 2006年
- 在对拉奥的小说进行叙事分析的基础上关注来自殖民地的作家在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是如何利用边缘的位置对殖民主义的霸权话语进行消解的,同时论述在消解过程中有哪些叙事的要素可以利用,这种消解策略在世界文学的大背景下又会有什么样的效果。
- 陈义华
- 关键词:话语本土
- 后殖民语境下的民族叙事
- 2007年
- 陈义华
- 关键词:后殖民语境民族叙事极端民族主义反殖民主义现代民族国家西方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