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俊浩

作品数:11 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磁共振
  • 4篇成像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血管
  • 2篇血管性痴呆
  • 2篇抑郁
  • 2篇抑郁症
  • 2篇影像
  • 2篇静息态
  • 2篇静息态功能磁...
  • 2篇静息态功能磁...
  • 2篇功能磁共振
  • 2篇功能磁共振成...
  • 2篇阿尔茨海默病
  • 2篇白质
  • 2篇痴呆
  • 1篇多普勒超声
  • 1篇抑郁症患者
  • 1篇原发性
  • 1篇张量成像

机构

  • 6篇广州医科大学
  • 4篇广州市脑科医...
  • 1篇广州医学院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英德市人民医...

作者

  • 10篇陈俊浩
  • 5篇杜碧茵
  • 4篇黄癸卯
  • 3篇邹文锦
  • 3篇刘莎
  • 2篇黄建伟
  • 2篇林泰锋
  • 1篇林伟添
  • 1篇谭理连
  • 1篇袁小平
  • 1篇李新春
  • 1篇侯乐
  • 1篇钟笑梅
  • 1篇朱正兵
  • 1篇莫志标
  • 1篇张训
  • 1篇卢志伟
  • 1篇范敏珍
  • 1篇王岩
  • 1篇施海珊

传媒

  • 2篇当代医学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影像诊断与介...
  • 1篇中国CT和M...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 1篇磁共振成像
  • 1篇中国医学前沿...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2
  • 1篇199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鞍区及鞍旁肿瘤的CT诊断分析被引量:2
1999年
鞍区及鞍旁是颅内肿瘤好发部位之一,肿瘤类型繁多,临床诊断主要依靠CT,MRI等影像学检查,CT对多数鞍区及鞍旁肿瘤可以确诊,但少数肿瘤容易混淆。
陈俊浩袁小平王岩
关键词:鞍区肿瘤CT
健康成人和阿尔茨海默病的扣带回后部质子磁共振频谱对比分析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分析比较健康成人和阿尔茨海默病(AD)的扣带回后部质子磁共振频谱的特点,总结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临床拟诊为AD的患者15例,设为观察组A;诊断为血管性痴呆(VD)的患者32例,设为观察组B;再选取同期体检健康的人群48例,设为对照组,均给予头颅的常规MRI扫描和扣带回后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的单体素检查,观察比较三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A与观察组B、对照组的mI/Cr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I/Cr异常升高与AD的发病及进展有一定的相关性。
陈俊浩黄癸卯朱正兵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氢质子磁共振波谱
海马^1H-MRS对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及路易体痴呆诊断的应用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 :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D)、血管性痴呆(VD)及路易体痴呆(DLB)患者双侧海马磁共振波谱代谢物浓度变化特点,探讨海马1H-MRS在三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及对AD早期诊断及病情进展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3.0T磁共振对67例AD、37例VD、12例DLB患者及28例正常组(NC)进行双侧海马行单体素采集,测定并计算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醇(m I)与肌酸(Cr)比值。结果 :病例组双侧NAA/Cr值较NC组降低。AD组、VD组双侧海马m I/Cr值较NC组升高,DLB组与NC组间m I/Cr值无统计学差异。重度AD组双侧NAA/Cr值低于轻中度组。结论 :AD,VD,DLB患者海马区域存在代谢物的改变,这有利于三者的鉴别诊断,m I/Cr可视为AD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指标,NAA/Cr值有利于监测AD病情进展及判断预后。
杜碧茵谭理连陈俊浩钟笑梅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路易体痴呆海马
28例正常人眼球运动神经的MRI影像解剖分析
2014年
目的 应用MRI成像技术显示正常人眼球运动神经的颅内段、眶内段及海绵窦段的影像学征象。方法以28例正常人为研究对象,年龄25~39岁,平均年龄32岁,均于3.0T MR扫描仪上行MRI检查,扫描平面除常规的平面扫描,还包括特定的斜平面扫描,眼球运动神经脑池段采用头线圈,3D-COSMIC序列扫面,层厚0.8 mm;海绵窦段采用头线圈,层厚2.0 mm,FSE T1WI扫描;眼眶段则采用表面线圈,层厚2.0 mm,FSE T1WI扫描,运用多层面重建技术分别在沿神经长轴的层面显示3对眼球运动神经的走行及毗邻关系,观察各对眼运动神经的MRI影像特征。结果脑池段的动眼神经与展神经显示率为28/28(100%),滑车神经显示率为27/28(96.4%);海绵窦段的动眼神经显示率为28/28(100%),展神经及滑车神经显示率为20/28(71.4%);眶内段动眼神经显示率为27/28(96.4%),展神经显示率为25/28(89.2%),滑车神经显示率为13/28(46.4%)。结论 MRI能够清晰地显示眼球运动神经及其毗邻关系,是神经影像学的首选检查方法。
邹文锦侯乐黄癸卯施海珊杜碧茵黄建伟刘莎陈俊浩
关键词:正常人MRI影像
耳甲部电针对晚发型抑郁症增效治疗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的神经机制分析
2024年
目的观察耳甲部电针对晚发型抑郁症的疗效,并运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分析其可能的神经机制。方法选择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于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治疗的晚发型抑郁症患者64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2例。两组均常规服用抗抑郁药,观察组采用耳甲部电针治疗;对照组患者将治疗仪耳夹夹持在耳甲处,但不进行电流刺激。两组患者每次治疗30 min,每日2次,每周治疗5 d,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疗效和治疗前后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DRS-17)、患者健康问卷躯体症状量表(PHQ-15)、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量表(RBAN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的评分。治疗8周后行MRI扫描,采集静息态fMRI数据,计算差异脑区治疗前后各向异性(FA)值的变化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有所提高(90.63%vs 71.8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92,P=0.055)。治疗后,两组患者HDRS-17评分和PHQ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RBANS量表延迟记忆、注意、言语、视觉广度和即刻记忆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PSQI量表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双侧额叶、丘脑、海马和杏仁核FA值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以上各指标的改善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晚发型抑郁症,在常规抗抑郁药治疗基础上联合耳甲部电针,有望提高治疗的疗效,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患者神经机制有关。
范敏珍卢志伟陈俊浩
关键词: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睡眠质量神经机制
膝关节骨坏死的MRI表现研究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分析膝关节原发性骨坏死的MRI表现。方法收集广州医学院附属三院门诊、住院36例患者,发病时均有活动量增加或轻度损伤、行走疼痛症状,存在关节间隙周围压痛,麦氏征阳性。结果膝关节原发性骨坏死多数发生在胫骨平台软骨下骨及股骨的远端,MRI各期征象不同,I期例数最多,占54%,其典型MRI表现为:T1WI承重面软骨下区域低信号,T2WI见低信号区周围以高信号带包绕,脂抑序列示骨水肿。结论膝关节原发性骨坏死于MRI影像上有特征性的表现,能够提供病灶局部细微的骨质改变,MRI是其最有效的影像检查方法。
陈俊浩林伟添莫志标
关键词:膝关节磁共振
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探讨抑郁症患者注意力网络动态连接的整体变化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探讨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患者注意力网络动态连接属性的变化。材料与方法本研究纳入73位MDD患者以及71位健康对照者(healthy controls,HC),采集rs-fMRI图像,基于既往Meta分析结果构建注意力脑网络,利用一系列时间窗进行分割,计算并比较组间注意力网络的时间变异性变化。结果较HC组,MDD组注意力网络总体时间变异性异常升高(F=5.596,P=0.019),而注意力网络各节点的动态连接属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D组注意力网络的平均时间变异性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r=-0.025,P=0.845)及焦虑量表(r=-0.055,P=0.654)评分无显著相关性。结论MDD患者注意力网络整体动态连接属性存在异常升高,表明其注意力网络动态功能改变可能是网络整体水平动态连接的变化,而非某功能节点的局部变化。
刘莎张训黄癸卯杜碧茵陈俊浩成小芳邹文锦
关键词:抑郁症功能磁共振成像
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的神经影像和脑血流分析
2014年
目的:分析大脑中动脉(MCA)主干闭塞患者的神经影像和脑血流。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MCA主干闭塞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对70例患者进行头颅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记录患者颅内情况,如有无脑梗死、梗死病灶面积和类型等信息。同时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器检测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信息并详细记录检测结果。结果70例患者中23例为腔隙性脑梗死;40例为分水岭梗死;2例为多发性梗死;5例患者无异常。有10例出现头痛、头晕症状,37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和语言障碍。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显示,在MCA深度范围为35~60mm时,共有62例显示低流速信号,8例显示正常信号;在闭塞侧A1段64例患者显示流速增加,6例患者显示流速正常;在闭塞侧P1和P2段55例患者显示流速增加,15例患者显示流速正常。结论综合使用头颅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和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可以提高临床诊断MCA主干闭塞的准确性,为治疗提供更为客观的依据。
邹文锦李新春黄癸卯陈俊浩杜碧茵黄建伟林泰锋刘莎余灵光
关键词:核磁共振成像经颅多普勒超声
不同临床分期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患者的头颅MRI特征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临床分期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患者的头颅MRI临床特征,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2002年3月~2011年7月收治的13例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不同分期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的MRI临床表现。其中包括小脑受累患者4例,波及锥体束受累8例,有意识障碍1例。结果小脑受累患者MRI主要显示患者有双侧对称性的小脑半球损伤,根据患者的病情进展,会逐渐波及到病变的部位,患者MRI均无增强病灶。MRI病灶为T1W1低信号、T2W1高信号。结论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患者的MRI特征有较为显著的特点,不同临床分期患者受累部位不同。
陈俊浩李伟钦
关键词: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MRI
缓解期双相情感障碍Ⅰ型患者白质纤维结构异常的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缓解期双相情感障碍(BD)Ⅰ型患者脑白质神经纤维束的改变,及患者认知功能与脑白质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杨氏躁狂量表(YMRS)和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量表(RBANS)对患者进行入组的筛查与认知评估。应用3.0T磁共振仪对76例缓解期BD-Ⅰ型患者以及66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DTI扫描,使用PANDA软件包提取全脑白质纤维束的各向异性分数(FA)和平均扩散率(MD),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差异比较,及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BD组中各纤维束的FA与临床可重复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评分间的相关性。结果:相较于对照组,BD-Ⅰ型组的左、右侧钩束、右侧上纵束、右侧下额枕束及左侧毯束的FA值降低,MD值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D-Ⅰ型组的左、右侧钩束、右侧上纵束和右侧下额枕束的FA值与RBANS量表评估的总分及即刻记忆、延迟记忆、视觉广度和注意力四项因子的评分均具有正相关关系(r=0.32~0.44,P均<0.05)。结论:缓解期双相障碍BD I型患者多个脑白质神经纤维束微观结构受损,且与认知功能改变相关。
林泰锋杜碧茵陈锦佳吴海珊肖叶玉陈俊浩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扩散张量成像脑白质神经纤维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