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描述四川省2007~2008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监测中,分离到的部分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Nonpolio Enterovirus,NPEV)的型别特征,探讨AFP病例可能的病原谱。方法对四川省2007~2008年AFP病例中分离到的14株NPEV进行基因测序定型。结果测序结果经比较分析,确定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A组的柯萨奇病毒A组4、5、10型(Coxsackievirus Group A Type4、5、10,CVA4、CVA5、CVA10)和EV71型(Type71,EV71)各1株;EVB组的埃柯病毒(Enteric Cytopathogenic Human Orphan Virus,ECHO;引起细胞病变的人肠道孤儿病毒)6型(ECHO6)和30型(ECHO30)各3株,ECHO251株,CVA91株,CVB3和CVB5各1株。结论四川省2007~2008年AFP病例的病原谱可能包括多型别的NPEV。
目的了解四川省健康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水平,为制定乙肝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18年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采集四川省辖区内9个县区、不同年龄段的1901名健康人群的血液标本,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其HBsAg携带率情况。结果1901名受检对象HBsAg的阳性率为1.37%;其中,9个监测地区阳性率为0.00%~4.67%;不同年龄组阳性率为0.00%~5.58%;汉族与少数名族阳性率分别为0.82%和3.25%,不同地区、年龄组、民族的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χ^(2)=28.036,P<0.001;χ^(2)=46.461,P<0.001;χ^(2)=12.865,P<0.001)。调查人群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接种率为67.28%,接种率随年龄的增长呈逐渐下降趋势。HepB接种史是影响成人HBsAg阳性率的主要因素。9个县区调查人群中,HepB接种者HBsAg阳性率为0.31%,低于无或不详HepB接种者HBsAg(3.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40,P<0.001)。结论四川省健康人群HBsAg的携带率较低,加强乙肝监测以及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HepB预防接种,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从而预防和控制乙肝的爆发。
目的了解四川省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基因型和S基因变异。方法收集2022-2023年四川省11个监测点乙肝病例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血清样本,提取病毒核酸,扩增和测定S基因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HBV基因型和α抗原决定簇氨基酸变异。结果共获得115株HBV毒株基因序列,其中B基因型50株、C基因型58株和D基因型7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4.8%-100%、95.0%-100%和96.0%-99.3%,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2.2%-100%、91.0%-100%和96.0%-99.0%。28株(24.35%)HBV毒株出现α抗原决定簇氨基酸变异,主要分布在该区域的第一环内和126、127、129、131、133、134、140位点;1株在123与124位点之间插入了氨基酸K和A,1株172位点的氨基酸变异为终止密码子,各1株出现新的糖基化位点N129和N131。结论四川省HBV优势流行株为B和C基因型,且出现一定比例的HBV抗原性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