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小云

作品数:7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造影
  • 2篇脂肪
  • 2篇全消化道造影
  • 2篇消化道
  • 2篇消化道造影
  • 2篇内镜
  • 2篇化道
  • 2篇胶囊内镜
  • 2篇肠道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电子肠镜
  • 1篇电子肠镜检查
  • 1篇性疾病
  • 1篇血清
  • 1篇血清PG
  • 1篇血清胃蛋白酶...
  • 1篇血性
  • 1篇伊托必利
  • 1篇营养不良

机构

  • 7篇湛江中心人民...

作者

  • 7篇陈小云
  • 5篇刘汉影
  • 3篇王启明
  • 2篇陈其慧
  • 1篇陈平湖

传媒

  • 3篇黑龙江医药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处方药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4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伊托必利对重症患者营养不良及肠道屏障功能的改善效果评估
2023年
目的探讨伊托必利对重症患者营养不良及肠道屏障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108例重症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肠内营养治疗以及益生菌肠内营养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伊托必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营养状态[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微营养评估量表(MNA-SF)评分]、胃肠功能[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血管活性肠肽(VIP)]、肠道屏障功能(D-乳酸、二胺氧化酶及细菌内毒素)。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血清TP、Alb、Hb水平以及MNA-SF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血清TP、Alb、Hb水平以及MNA-SF评分分别为(65.71±4.12)g/L、(34.37±3.58)g/L、(101.65±6.46)g/L、(12.56±1.2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1.24±3.97)g/L、(32.46±3.21)g/L、(98.44±7.11)g/L、(11.08±1.6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IFABP低于本组治疗前,VIP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IFABP(25.69±5.73)μg/L低于对照组的(32.82±6.01)μg/L,VIP(47.35±5.68)ng/L高于对照组的(41.63±6.23)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D-乳酸、二胺氧化酶、细菌内毒素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D-乳酸、二胺氧化酶、细菌内毒素分别为(15.52±4.02)mg/dl、(9.26±2.21)U/L、(14.11±4.67)U/L,均低于对照组的(20.76±5.79)mg/dl、(12.29±3.89)U/L、(16.29±4.83)U/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腹痛腹泻、食欲减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托必利可改善重症患者的营养不良状态,促进肠道屏障功能的恢复,纠正胃肠功能紊乱,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王启明刘汉影陈小云
关键词:伊托必利重症营养不良肠道屏障功能胃肠功能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脂肪肝的相关性探讨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诱发的感染对于脂肪肝发病的影响。方法选择体检中心2019年7月~12月体检者,筛查出通过14C-尿素呼气试验的检查结果,并结合腹部超声的相关资料,依据B超检查结果对体检者分组,分别为病例组(n=430)与健康组(n=732),研究幽门螺杆菌诱发感染与患者年龄、血脂水平、BMI、性别存在的相关性;将脂肪肝组分为幽门螺杆菌诱发感染组(n=236)与非感染组(n=194),借助统计学研究两组人群血脂水平与BMI存在的差异,结合相关因素分析相关性;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研究幽门螺杆菌诱发感染对于脂肪肝发病的影响。结果脂肪肝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的发生率54.9%,对照组的发生率为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肝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结果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脂肪肝不存在相关性。结论幽门螺杆菌诱发感染与血脂水平存在相关性,与脂肪肝发病没有明确的相关性。
陈小云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脂肪肝
血清胃蛋白酶原在胃相关疾病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了血清胃蛋白酶原(PG)在胃相关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3月在本院接受体检的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这段时间内来医院进行就诊的胃炎患者48例、胃癌患者52例,胃溃疡出血患者43例,胃溃疡不出血患者44例,检测各组患者的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以及(PGⅠ/PGⅡ) PGR水平,并分析PG在不同胃病症患者中的体征差异。结果:胃溃疡不出血组的PGⅠ、PGⅡ水平处于高位而PGR降低,差异有意义(P<0.05),胃癌组PGⅠ水平以及PG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胃炎组、胃溃疡出血组,胃溃疡不出血组的PGⅠ、PGⅡ、PGR阳性率得到了提升。结论:血清PG在胃相关疾病中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可准确判断是否有胃部疾病,争取到治疗时间,值得推广。
韩晖陈小云陈其慧刘汉影
关键词:血清PG胃炎胃癌胃溃疡
PillCamSB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的下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通过与全消化道造影的对比,探讨辅助诊治不明原因的下消化道出血的胶囊内镜,于基层医院中的推广价值。方法:对90例不明原因的下消化道出血患者分别进行PillCam SB胶囊内镜及全消化道造影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基层医院中,不明原因的下消化道出血患者56例参与PillCam SB胶囊内镜检查,8例为小肠糜烂;12例为小肠息肉;1例为克罗恩病;1例为肠虫症;10例为小肠肿瘤;1例为小肠憩室;2例为小肠血管性疾病;7例为回肠末段淋巴滤泡增生症。34例参与全消化道造影检查,仅发现2例为小肠糜烂;2例为小肠肿瘤;3例为小肠息肉;2例为克罗恩病;1例为小肠憩室。结论: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的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中,比全消化道造影有明显的优势,在基层医院中是较高性价比的检查,值得推广。
刘汉影王启明陈小云
关键词:胶囊内镜下消化道出血全消化道造影
PillCam SB胶囊内镜与全消化道造影在慢性腹泻疾病诊断中的对比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通过与全消化道造影检查的对比,探讨PillCam SB胶囊内镜在慢性腹泻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4例慢性腹泻的患者进行PillCam SB胶囊内镜及全消化道造影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4例因病因未明确而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后,再接受全消化道造影检查,在胶囊内镜检查中,发现1例Crohn病;3例小肠憩室炎;22例小肠糜烂;7例小肠肿瘤;31例未见病变者。全消化道造影检查中,发现2例小肠糜烂;1例Crohn病;1例小肠憩室炎;7例小肠肿瘤;49例小肠功能紊乱;4例未见病变者。结论胶囊内镜在慢性腹泻疾病诊断中对于小肠黏膜的器质性病变,尤其是黏膜平坦病变的诊断有明显优势。而全消化道造影在肠道形态、肠动力学方面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刘汉影王启明陈小云
关键词:慢性腹泻全消化道造影
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合二甲硅油在电子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价值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合二甲硅油在电子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价值。方法:本组研究纳入80例在我院接受电子肠镜检查的患者,病例资料的入选时间自2018年5月起至2019年5月,将80例电子肠镜检查患者按照奇偶数法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共60例,仅给予患者使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进行检查前肠道准备,而另一组为研究组,共6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二甲硅油进行肠道清洁,对比两组的肠道清洁度、清晰度以及患者腹胀程度,评估肠道准备效果,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对照组的肠道清洁度、视野清晰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的腹胀程度略低于对照组,但组间对比差异不显著( P >0.05)。 结论: 在电子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应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合二甲硅油肠道准备效果好,有助于提高肠道清洁度和清晰度,减少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陈小云陈平湖韩晖陈其慧
关键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电子肠镜检查肠道准备
脂肪性肝炎患者应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的效果评价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分析研究脂肪性肝炎患者应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择了2019年7月—12月我院消化科门诊治疗的80例脂肪性肝炎患者,采用随机方式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患者。研究组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的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的治疗方案。口服剂量: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1.5g,3次/天;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456mg,3次/天;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150mg,3次/天。两组患者在药物干预的同时配合低热量饮食,并借助适量运动进行辅助治疗,治疗持续28天。对比两组患者脂肪性肝炎转归率;治疗前后肝功能的改善效果;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情况;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脂肪性肝炎转归率、肝功能的改善效果、血脂变化均要优于对照组,此外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要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存在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脂肪性肝炎患者的治疗,应用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效果较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韩晖陈小云刘汉影
关键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脂肪性肝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