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希
- 作品数:28 被引量:219H指数:9
- 供职机构: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利用β-二项分布研究新型甲型H1N1流感的聚集性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利用β-二项分布研究研究新型甲型H1N1流感暴发时小单位内的聚集性,为新型甲型H1N1流感基础研究及其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来源于一次封闭环境下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暴发数据,使用二项分布与β-二项分布分析新型H1N1流感在宿舍内的聚集性。结果本次新型甲型H1N1流感暴发数据不符合二项分布,符合β-二项分布,不同人口数的宿舍组内相关系数均大于0.75,罹患率π与聚集系数θ呈负相关。结论本次新型甲型H1N1流感暴发具有较强的聚集性,集体单位内以及单位间的社交活动特点对聚集性有重大影响。
- 陈雄飞董晓梅陈希肖新才李铁钢王玉林王鸣
- 关键词:H1N1流感聚集性
- 2014-2016年广州市老年人跌倒/坠落伤害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3
- 2018年
- 目的掌握广州市老年人非故意跌倒/坠落伤害(elderly unintentional fall-related injuries,EUFI)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实施科学的预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描述广州市伤害监测哨点医院首诊EUFI病例的人口学特征及伤害信息;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气象与EUFI发生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2014-2016年广州市伤害监测哨点医院共报告EUFI病例4 451例,占非故意伤害的50.80%,男女性别比例为1∶1.67;秋季(27.68%)高发;发生地点主要为家中(73.58%);伤害的性质主要为挫伤/擦伤(48.51%)和骨折(30.67%);伤害严重程度主要是轻度(62.39%)。EUFI与当日的平均风速、气压、降水量呈正相关,与日照时长、气温呈负相关(均有P<0.05)。女性、≥70岁、外省/外籍、低温是危险因素(均有P<0.05)。结论跌倒/坠落是广州市老年伤害的主要原因,与低温等气象因素相关,高龄女性、外省人口是危险人群,应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 廖英王玉林刘华章孙敏英秦发举陈希黄婷苑傅传喜
- 关键词:老年人气象因素
- 广州某中学部分学生甲型H1N1流感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了解流感大流行过后,广州中学生对甲型H1N1流感的基本认知、态度和行为,为制定适宜的健康教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广州市某中学初中三年级全体学生,采用自填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甲型H1N1流感知识、认知态度和行为改变。结果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404份,获得有效问卷396份,有效应答率为98.02%。调查对象对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自我防护措施知识的知晓率为67.68%~96.46%,自我防护措施全答对者占53.79%(213/396);对流感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75.25%(298/396);64.39%(255/396)的学生自述平时注重体育锻炼,80.81%(320/396)的学生表示打喷嚏时能用纸巾掩住口鼻;10.35%(41/396)的学生睡眠时间超过8 h;26.26%(104/396)的学生近一年主动注射过甲型H1N1流感疫苗。71.46%(283/396)、51.77%(205/396)和65.15%(258/396)的学生分别希望从宣传栏、宣传单张以及学校广播获得流感防控知识。结论受调查学生对甲型H1N1流感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应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根据学生特点,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宣教方式。
- 沙国霞孙延兰陈希李铁钢王鸣
-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知识
- 新型甲型H1N1流感症状因子分析
- 2012年
- 目的探讨因子分析在新型甲型H1N1流感临床症状研究中的应用,为新型甲型H1N1流感基础研究及其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一次封闭环境下新型甲型H1N1流感暴发数据,使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探讨新型甲型H1N1流感症状的因子,根据因子的组合,结合专业知识定义因子的临床类型;用证实性因子分析验证因子假设,计算因子负荷,计算每个病例的各因子预测值,分析新型甲型H1N1流感症状的特点。结果探索性因子分析发现,新型甲型H1N1病例的临床症状可以分为消化道症状、卡他症状、下呼吸道症状、全身症状与上呼吸道症状。证实性因子分析发现,2.29%、32.09%、2.87%、7.16%与37.54%的病例分别具有典型的上述对应症状,2.29%、33.52%、4.01%、18.05%与37.54%的病例的主要临床症状类型分别对映前述症状。42.12%的病例不具有任何一种典型临床症状特征,38.68%的病例具有1种,14.33%的病例具有2种,4.87%的病例具有3种。4.58%的病例仅有发热症状。结论新型甲型H1N1流感的症状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且以上呼吸道与卡他症状为主。因子分析能较好地应用于新型甲型H1N1流感临床症状特征研究,为临床症状的综合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
- 陈雄飞李铁钢柳洋王玉林陈希刘建华李美霞王鸣
- 关键词:H1N1流感症状
- 构建大规模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筛查指标体系研究被引量:8
- 2021年
- 目的建立适用于大规模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核酸筛查时,科学确定筛查范围的指标体系。方法采用文献检索和头脑风暴法,拟定大规模人群新冠病毒核酸筛查指标体系初始框架和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及Delphi法结合的方式,对全国21名专家进行两轮咨询,确定大规模人群新冠病毒核酸筛查指标体系及权重。结果两轮咨询的专家积极指数均为100%,权威系数(Cr)分别为0.88±0.08、0.89±0.07,变异系数(CV)范围(0.08,0.24)、(0.09,0.25);Kendall’s W协调系数分别为0.34、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02、249.90,P<0.05)。最终确立了包括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58个三级指标的大规模人群新冠病毒核酸筛查指标体系,并确定了各指标权重。结论初步建立了大规模人群新冠病毒核酸筛查指标体系,对卫生行政部门科学和精准地确定大规模人群筛查范围时提供参考依据。
- 陈希邹启甄若楠谢朝军黄炯今刘览黄勇马钰李科汪慧陈宗遒刘于飞袁俊
- 关键词:德尔菲法新型冠状病毒指标体系
- 广州亚运会涉亚公共场所及饮用水监测结果分析
- 2011年
- 目的了解涉亚公共场所及饮用水卫生情况,为赛事期间公共卫生保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0年广州亚(残)运会期间对体育场馆、指定接待酒店、游泳场馆、集中空调场所及其他亚运城内各类公共场所的室内空气、泳池水、公共卫生用品用具、饮用水进行卫生学监测。结果共监测公共场所样品6 399份,合格6 215份,样品合格率为97.12%,其中室内空气的合格率为97.69%(5 123/5 244),主要不合格的项目为相对湿度、甲醛,分别占38.01%(46/121)、33.06%(40/121);泳池水的合格率为90.51%(515/569),主要不合格的项目为游离余氯(88.89%,48份),用品用具的合格率为98.46%(577/586),不合格的项目均为菌落总数(9份)。分别检测二次供水和末梢水185、567份水样,其合格率分别为90.81%和95.41%,17份不合格二次供水样品中不合格的项目为菌落总数(6份)及总氯(11份),不合格的25份末梢水样品中不合格的项目为总氯(17份)及游离余氯(8份)。结论广州亚运会涉亚公共场所及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较高,但仍存在部分指标不合格情况。有关监督监测部门应加大对其监督监测力度,加强对从业人员消毒工作指导和管理,以确保不发生公共场所健康危害事故及饮水污染事件。
- 李意兰陈希陈纯丁鹏许聪辉陈坤才肖新才
- 关键词:公共场所饮用水
- 青年学生常规与同伴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服务干预效果评价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 探讨两种自愿咨询检测(VCT)服务对青年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行为的影响,为进一步完善和推广VCT服务提供新思路。方法 于2017年4月—2018年12月,在广州市12个高校巡回检测点和固定检测点,采用非劣性试验计算样本量,按1∶1匹配同期接受服务的青年学生为研究对象,纳入常规VCT共113名,同伴VCT共186名。采用χ^(2)检验分析两种VCT干预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行为的差异,并对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 青年学生接受常规VCT服务后,艾滋病基本常识总知晓率从80.53%上升至93.75%,最近1年异性性行为时每次使用安全套的频率升高29.17百分点(χ^(2)值分别为4.49,4.10,P值均<0.05)。接受同伴VCT服务后的青年学生,“四免一关”怀政策总知晓率从34.95%升高至58.26%,最近半年同性肛交性行为比例和最近半年≥2个同性性伴比例分别降低14.84,29.43百分点(χ^(2)值分别为15.69,4.82,10.97,P值均<0.05)。结论 接受两种VCT服务后,青年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行为均得到改善,两种VCT服务的成效各有侧重。可将常规VCT与同伴教育优势互补,形成更有效的艾滋病干预方式。
- 陈希贺婷婷陈梦清梁清儿李顺铭陈韵聪罗业飞蔡衍珊韩志刚
-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干预性研究
- 广东省825名学生男男性行为人群rush poppers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2
- 2016年
- 目的分析广东省部分学生男男性行为人群(MSM)msh poppers使用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4年3—8月通过华南地区某男男同性恋网站招募调查对象,纳人男性、16岁以上、与男性发生过肛交性行为、广东省内在校学生者,共833名,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问卷有效率为93.4%(825名)。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HIV检测、最近3个月的性行为情况、rush poppers等物质使用情况及进入同性恋圈子的时间(人圈时间)等。采用x。检验比较不同性行为调查对象rush poppers使用情况的差异,采用多因素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rush poppers使用的相关因素。结果825名MSM的年龄为(24.3±3.3)岁,其中14.8%(122名)的MSM最近3个月使用过rush poppers。做过HIV检测的MSM rush poppers使用率为16.7%(92/551),高于未检测者[10.9%(30/274)1(x2=4.80,P=0.028);最近3个月有肛交的MSM rush poppers使用率为16.8%(93/553),高于未肛交者[10.7%(29/272)](x2=5.48,P=0.019);最近3个月有多性伴(性伴数≥2)的MSM rush poppers使用率为19.3%(45/233),高于无多性伴者[13.1%(77/589)](X2=5.14,P=0.023);最近3个月有临时性伴的MSM rush poppers使用率为18.0%(68/378),高于无临时性伴者[12.1%(54/447)](X2=5.68,P=0.017);曾感染过性病的MSM rushpoppers使用率为23.4%(18/77),高于未曾感染性病者[14.0%(104/743)](x2=4.85,P=0.028);入圈时间≥5年的MSM rush poppers使用率为18.0%(71/395),高于入圈时间≤1年和2—4年者[10.7%(19/178)和12.5%(26/208)](X2=6.41,P=0.041)。做过HIV检测、最近3个月有临时性伴或人圈时间≥5年的MSM使用rush poppers的可能性较高,其DR(95%CI)值分别为1.70(1.07—2.70)、1.67(1.12—2.50)及1.87(1�
- 陈梦清程伟彬徐慧芳蔡衍珊樊莉蕊钟斐陈希靳伟陈晓滨李婧妍
- 关键词:影响因素
- 青年学生常规与同伴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服务干预效果评价
- 目的探讨两种自愿咨询检测(VCT)服务对青年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行为的影响,为进一步完善和推广VCT服务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非劣性试验计算样本量,按1:1匹配同期接受服务的青年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c2检验分析干预前后艾滋...
- 陈希贺婷婷陈梦清梁清儿李顺铭陈韵聪罗业飞蔡衍珊韩志刚
- 关键词:青年学生同伴教育自愿咨询检测艾滋病防制
- 2019—2020年广州市本地新发现HIV/AIDS病例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分析2019—2020年广州市本地新发现HIV/AIDS病例接受抗病毒治疗依从性情况。方法访问艾滋病防治信息系统,收集2019—2020年在广州本地发现和报告、现住址为广州市的HIV/AIDS病例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HIV/AIDS病例接受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2743例HIV/AIDS病例治疗率为91.5%(2509/2743),已婚有配偶[aOR(95%CI):1.65(1.10~2.46)],外地户籍[aOR(95%CI):1.38(1.02~1.88)],文化程度为初中[aOR(95%CI):1.75(1.15~2.64)]、高中或中专[aOR(95%CI):1.95(1.25~3.06)]、大专及以上[aOR(95%CI):3.16(1.90~5.25)],报告单位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医院[aOR(95%CI):1.74(1.16~2.61)]、疾控中心[aOR(95%CI):2.81(1.76~4.48)]、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镇卫生院[aOR(95%CI):1.76(1.07~2.90)],确诊时已进入艾滋病期[aOR(95%CI):1.68(1.23~2.30)]的病例接受抗病毒治疗比例高,≥50岁[aOR(95%CI):0.65(0.44~0.96)],通过异性性行为[aOR(95%CI):0.58(0.41~0.82)]或其他途径感染[aOR(95%CI):0.25(0.10~0.61)]的病例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比例低。结论2019—2020年广州市本地新发现HIV/AIDS病例抗病毒治疗依从性较好,应根据病例的特征有针对性地做好告知和治疗转介工作。
- 李顺铭樊莉蕊赵宇腾陈希陈韵聪罗业飞古羽舟刘方华韩志刚蔡衍珊
- 关键词:HIV抗病毒治疗新发现病例治疗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