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强
- 作品数:21 被引量:434H指数:10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近60年来崇明岛东部淤涨速率初探被引量:4
- 2017年
- 崇明岛作为我国最大的河口冲积岛,其形成发育与长江来水来沙息息相关。历史上就有崇明岛围垦筑堤的记载,近60年来崇明岛东部地区所筑大堤主要有54大堤、64大堤、68大堤、92大堤和98大堤。选取正东、东北、东南不同方向的4个断面,以大堤位置代表所筑年份海岸线位置,对崇明岛东部淤涨速率及滩地淤涨面积变化进行计算,结果表明:(1)近60年来崇明岛东部整体淤涨速率约为200 m/a,淤涨面积年均增长率为2.80 km^2/a;(2)不同断面上淤涨速率存在差别,其中正东方向断面上淤涨最快;(3)不同时段崇明岛东部各断面淤涨速率存在快慢变化。各断面上,20世纪90年代的淤涨速率均最大。对比发现,20世纪50~80年代崇明岛东部淤涨速率的变化趋势,与同期长江年入海泥沙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20世纪90年代,由于围垦强度加大,两者变化趋势不一致。以海堤研究岸线变迁的工作尚不多见,此方法将为研究长时间尺度的岸线变迁提供借鉴。
- 姚振兴陈庆强杨钦川
- 关键词:大堤围垦
- 长江三角洲南翼盐沼有机质分布及来源初探被引量:2
- 2019年
- 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南翼最大淤涨带钻孔柱样进行沉积有机碳(POC)、有机碳同位素组成(δ13C)、总氮(TN)、粒度的测定,研究长江三角洲南翼盐沼有机质分布及来源。结果表明: POC、TN 分布受控于长江入海泥沙及人类活动,有机质主要赋存于细颗粒物质中(<16 μm),长江入海泥沙偏粗,有机质含量降低,围垦导致物质组成趋向均一化。δ13C 自陆向海方向增大,自陆向海盐沼陆相有机质比例下降,海相有机质比例上升。围垦活动使海相有机质比例上升,长江入海泥沙对盐沼发育影响力下降,但长江入海泥沙对盐沼发育仍起主导作用。此研究揭示流域水沙及人类活动对河口盐沼发育的影响,丰富海岸带研究资料。
- 杨钦川陈庆强姚振兴
- 关键词:盐沼有机质长江三角洲围垦
- 长江口盐沼滩面演化的有机碳累积效应被引量:15
- 2007年
- 通过对长江口崇明岛东部滩地3个典型高程部位(高潮滩、中潮滩、光滩)柱样的元素(C, N)含量、稳定同位素组成(δ^(13)C)、粒度与C/N比等的测定,研究盐沼有机质的来源、更新特征及垂向累积.结果表明,光滩柱样有机质主要来自海洋,颗粒有机碳(POC)含量、C/N比等上下高度一致,有机质的多源性不明显;中潮滩柱样有机质为陆源与海源的混合,陆源成分略占优势;高潮滩柱样有机质的多源性明显,但有机质主要来自陆源与当地植被.随着滩面演化,柱样上部层段的有机质含量增加,陆源物质与当地植被逐渐成为有机质的主要来源,个别POC含量高的层段,原地植被对POC的贡献高达58%.长江口盐沼有机质的分解程度低,POC与黏土含量的垂向分布主要受控于滩面沉积过程,与盐沼高的淤积速率直接相关.从物质净累积看,盐沼是大气中CO_2的一个汇.长江口盐沼高的淤积速率,独特的沙、泥纹层构造及其优良的封堵效应,使埋藏存储成为盐沼碳汇的主要途径.
- 陈庆强周菊珍孟翊胡克林顾靖华
- 关键词:盐沼碳稳定同位素C/N比
- 长江口盐沼土壤有机质分布与矿化的空间差异被引量:5
- 2012年
- 在长江口崇明东滩两类植被(互花米草、土著植被)区域分别选择一条纵向剖面,在高潮滩、中潮滩及光滩取得柱状样,利用颗粒有机碳(POC)含量、碳稳定同位素组成、土壤C/N比与颗粒组成等资料,研究盐沼有机质的分布与矿化特征。结果表明,两个纵向剖面的相同高程部位柱样之间,颗粒有机碳δ13C与POC含量的深度特征均存在显著差异;两个柱样的δ13C与POC含量的平均值均相差较大。互花米草对高潮滩柱样有机质的含量与组成均产生了明显影响,对中潮滩柱样有机质组成已有一定影响;土著植被对高潮滩柱样有机质组成的影响显著。盐沼植被对土壤有机质的分布与矿化均产生了明显影响。高潮滩柱样矿化阶段不同的有机质组分混杂,中潮滩柱样有机质的组成相对简单,矿化程度较弱。柱样粘粒含量与含水量在垂向上变化频繁,盐沼原始沉积层序对柱样的物质分布特征具有本底制约。不同高程部位柱样之间,有机质的深度分布特征以及矿化程度差异显著,盐沼碳动态受到潮滩特征性动力沉积过程的显著影响。
- 陈庆强杨艳周菊珍张国森崔莹
- 关键词:盐沼碳稳定同位素碳矿化长江口
- 中国近海持久性毒害污染物研究进展被引量:19
- 2008年
- 持久性毒害污染物具有三致效应和遗传毒性,对近海生态环境危害极大。持久性毒害污染物主要通过入海河流和沿岸直排输送入海,主要赋存于近海沉积体系。持久性毒害污染物在沉积物分布累积主要受到沉积环境的影响,包括入海河流径流量、输沙量、水动力、河口海湾冲淤演变等,以及其自身物理化学性质和沉积物性质如颗粒物大小和有机质含量等。不同海区的研究表明,重金属污染整体上较轻微,胶州湾沉积物Cu、As污染较其它地区严重,珠江口盐沼Cd、Zn污染最为严重;近海沉积物有机污染主要集中在工业活动密集的珠江三角洲及邻近海域、长江口及闽江口海区,多氯联苯(PCBs)污染以珠江三角洲最为严重,有机氯农药(OCPs)污染在东南部河口及邻近海区较为严重。在明确持久性毒害污染物在不同沉积环境下差异和共性的基础上,提出若干今后需加强的研究,包括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重金属化学形态分析、微生物降解机制和污染物相互作用,等。
- 谷河泉陈庆强
- 关键词: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 长江口盐沼滩面演化的沉积和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4
- 2007年
- 选择长江口盐沼典型高程部位(高潮滩上部、中潮滩下部、光滩)柱状样,采用小间隔(1 cm)取样,通过粒度、颗粒有机碳(POC)含量与碳稳定同位素组成(δ13C)分析,研究盐沼滩面发育的沉积和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盐沼沉积物的粒度参数、POC含量与δ13C值随深度变化明显;在盐沼典型高程部位沉积物的颗粒组成与地球化学特征差异显著,有明显的滩面趋势,这与滩面的规律性演化密切相关.柱样有限深度内有明显的相对淤积期与冲刷作用相对较强时期的交替,表明长江口盐沼滩面发育过程并不是线性的.盐沼沉积物黏粒含量对POC含量和δ13C值的垂向变化及滩面趋势影响显著,表明流域来水来沙明显制约河口盐沼的发育.对于沉积动力环境复杂、冲淤过程频繁、厚度为毫米级的砂质纹层和泥质纹层发育的河口盐沼,在沉积和地球化学研究中采用小间隔取样的效果明显,有助于揭示盐沼发育过程的更多信息,为年际滩面冲淤演变研究提供新途径.
- 陈庆强孟翊周菊珍顾靖华胡克林
- 关键词:长江口盐沼地球化学特征
-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崇明岛东部盐沼发育对长江入海泥沙的响应被引量:1
- 2019年
- 以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崇明岛东部盐沼6个钻孔潮坪层段为研究对象,根据柱样粒度特征、碳/氮元素含量、有机碳稳定同位素组成(δ13C)和C/N比,结合长江入海泥沙通量的变化,研究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崇明岛东部盐沼发育与长江入海泥沙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长江入海泥沙通量及组成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崇明岛东部盐沼物质粗细变化的主控因素;崇明岛东部盐沼沉积物δ13C与C/N比的相关程度、有机质含量与各粒径区间颗粒含量的相关性在不同时期均存在差异;20世纪60年代,长江入海泥沙量达到顶峰,流域不同侵蚀区域的泥沙相互混合,有机质含量与各粒径区间颗粒含量的相关性及δ13C与C/N比的相关程度均很差;20世纪90年代以来,崇明岛东部地区进行了高强度的围垦活动,δ13C与C/N比的相关程度下降。这表明20世纪50-80年代崇明岛东部盐沼发育受长江入海泥沙控制,20世纪90年代以来崇明岛东部盐沼发育除受长江入海泥沙控制外,还受围垦等人类活动的显著影响。
- 姚振兴陈庆强杨钦川
- 关键词:物源分析围垦盐沼
- 长江口细颗粒泥沙絮凝作用及其制约因素研究被引量:33
- 2005年
- 简要介绍了入海河口细颗粒泥沙的絮凝机理;以长江口细颗粒泥沙絮凝作用的研究为例,概述了影响河口细颗粒泥沙絮凝的若干因子;着重介绍了长江口水体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对于细颗粒泥沙絮凝作用影响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以及河口工程与环境中的泥沙问题,提出未来工作设想。
- 陈庆强孟翊周菊珍丁平兴
- 关键词:絮凝作用细颗粒泥沙生物地球化学长江
- 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同位素特征被引量:13
- 2007年
- 根据长江口崇明东滩典型高程部位柱状样与鼎湖山不同海拔土壤剖面土壤有机碳(SOC)含量与SOC同位素资料(δ13C、Δ14C),研究了土壤有机质更新的元素与同位素特征。结果表明,土壤剖面δ13C最大值(δ13Cmax)深度以上土层的SOC含量与δ13C值呈负相关,该深度以下呈正相关。土壤SOC含量与δ13C呈负相关,说明有机质分解程度低,有机质中快循环组分的比例较高,为土壤表层新鲜有机质,有机质14C表观年龄不足200年;二者呈正相关指示有机质分解程度较高,为中、下部土层较稳定的有机质组分,成土年龄在300年以上。土壤SOC含量随时间下降的速率与成土时间呈负相关,δ13Cmax深度以下土层的下降速率明显低于该深度以上土层,且年代越老,SOC含量下降速率越慢,表明其有机质主要为慢循环组分。不同土壤剖面δ13C的时间趋势基本一致,在δ13Cmax深度以上土层,δ13C随时间延长而增大,该深度以下δ13C随时间延长而降低。土壤有机碳δ13C与SOC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具有明显对应关系,表明二者的变化机制存在内在关联。
- 陈庆强沈承德孙彦敏易惟熙邢长平
- 关键词:土壤有机质碳循环同位素示踪
- 鼎湖山土壤有机质δ^(13)C时空分异机制被引量:11
- 2005年
- 根据鼎湖山若干海拔部位土壤剖面薄层取样样品有机质含量、14 C测年及δ13C结果 ,研究土壤有机质δ13C时空分异机制 .结果表明 ,不同海拔土壤剖面有机质δ13C深度特征受控于剖面发育进程 ,与有机质组成及其分解过程密切相关 .植被枯落物成为表土层有机质以及表土层被埋藏后的有机质更新过程 ,均存在碳同位素分馏效应 ,有机质δ13C显著增大 .相对于地表植被枯落物δ13C ,表土层有机质δ13C增幅取决于表土有机质更新速率 .表土有机质δ13C与植被枯落物δ13C均随海拔升高而增大 ,说明植被构成随海拔升高呈规律性变化 .这与鼎湖山植被的垂直分布一致 .不同海拔土壤剖面有机质δ13C 深度特征类似 ,有机质含量深度特征一致 ,有机质14 C表观年龄自上向下增加 .这是剖面发育过程中有机质不断更新的结果 .土壤剖面有机质δ13C最大值深度与14 C弹 穿透深度的成因和大小不同 ,均反映地貌与地表植被对有机碳同位素深度分布的控制 .
- 陈庆强沈承德孙彦敏彭少麟易惟熙李志安姜漫涛
- 关键词:土壤有机质碳同位素碳循环亚热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