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康

作品数:10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卫生局中医药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穴位
  • 3篇脂肪
  • 3篇脂肪肝
  • 3篇酒精
  • 3篇酒精性
  • 3篇酒精性脂肪肝
  • 3篇非酒精性
  • 3篇非酒精性脂肪
  • 3篇非酒精性脂肪...
  • 2篇电针
  • 2篇穴位注射
  • 2篇胰岛
  • 2篇胰岛素
  • 2篇胰岛素抵抗
  • 2篇细胞
  • 2篇关节
  • 1篇蛋白
  • 1篇滴眼
  • 1篇滴眼液
  • 1篇碘化

机构

  • 10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重庆北部宽仁...

作者

  • 10篇陈康
  • 4篇曾明慧
  • 4篇曾志华
  • 2篇徐江
  • 2篇李斌
  • 1篇黄学宽
  • 1篇黄思琴
  • 1篇赵林
  • 1篇周萍
  • 1篇赵云
  • 1篇熊鹏

传媒

  • 3篇重庆医学
  • 2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实用中医药杂...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针配合穴位贴敷对非酒精性脂肪肝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穴位贴敷疗法对非酒精性脂肪(NAFLD)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的影响。方法: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立普妥口服,每次10 mg,每天1次;治疗组应用电针穴位同时结合穴位贴敷疗法,每天1次,两组均治疗1个月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ALT、AST、TC、TG明显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糖、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血清RBP4含量均明显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B超检查肝脏声像图明显好转,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配合穴位贴敷可通过降低血清RBP4含量,改善胰岛素抵抗(IR),达到治疗NAFLD的作用。
曾志华曾明慧陈康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电针穴位贴敷胰岛素抵抗
电针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细胞角蛋白18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研究电针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肝细胞角蛋白18(CK18)表达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正常组和造模组,造模组大鼠模型建立成功后,再分为NAFLD模型组、药物组、电针组,药物组给予东宝肝泰灌胃,电针组针刺脾俞、丰隆、阳陵泉、三阴交穴。治疗4周后处死所有动物,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采用比色法检测肝内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CK18的表达。结果与NAFLD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药物组大鼠肝组织脂肪变性得到不同程度的减轻;肝脏CK18表达均受抑制;肝内MDA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1;P<0.05),SOD活性升高(P<0.01;P<0.05)。结论电针治疗可能通过抑制肝脏CK18表达的上调,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
曾志华曾明慧黄学宽周萍陈康
关键词:电针脂肪肝细胞角蛋白18
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临床分析与药物治疗
2021年
研究白内障术后干眼症临床分析与药物治疗措施、疗效。方法:将作者手术治疗且术后合并干眼症的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与观察组(常规治疗+玻璃酸钠滴眼液),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分析导致患者术后合并的干眼症的主要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更显著(P<0.05),手术切口、术后炎症等因素均可导致患者合并干眼症。结论:常规治疗+玻璃酸钠滴眼液对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有确切治疗效果,但为避免白内障患者术后合并干眼症,要着重留意上述问题。
庹瑶张立建陈康赖佳
关键词:白内障手术治疗干眼症玻璃酸钠滴眼液
透明质酸面部美容注射血管源性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研究背景】透明质酸是目前最为常用的皮肤填充剂,主要用于修复面部或体表的凹陷畸形,改善皮肤皱纹、轮廓,修饰五官等,且透明质酸的临床不良反应小,相对风险较低,更使其在临床中得以广泛应用。根据美国整形外科学会的数据统计显示2...
陈康
关键词:透明质酸创伤月经
一种无人机液压通用适配车及方法
本发明一种无人机液压通用适配车及方法,属于无人机供油技术领域;所述适配车包括承载部件、适配模块、测控模块;通过所述承载部件搭载适配模块和测控模块,根据需要移动位置切换使用场地;所述适配模块的输入端与液压车连通,输出端与无...
韩博秦玉勋陈康邢千里赵云赵鹏涛耿国栋龙澜波赵林熊鹏
超短波治疗急性高原肺水肿1例
2024年
高原肺水肿(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HAPE)是一种因高原低氧低压所致危及生命的急性高原特发性疾病,具有起病急、进展快等特点,可致急进高原人群生活质量及作业能力受限,严重时危及生命^([1])。高原肺水肿是部队高原驻训、演习任务期间常见的一种急症,高原驻训地点环境恶劣、基层卫勤保障能力不足,及时、有效的治疗,对提升部队作业能力及战斗力有重要作用。
陈康闫勇力徐霞刘清胡明刘建成
关键词:高原肺水肿超短波治疗卫勤保障
四肢损伤后石膏托固定后关节僵硬的预防
2023年
石膏托或护具固定是四肢损伤或骨折中较常应用的一种辅助治疗方式,尤其是关节周围骨折或损伤,为保持骨折稳定性或使受伤组织得到很好的恢复,骨科医师往往会在术后给患者使用石膏托或佩戴保护支具,致使患肢关节制动,合理的制动不仅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还有利于软组织损伤修复[1],但长期的制动,后期可能出现关节僵硬。关节僵硬是关节周围的骨折术后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2],关节周围骨折后易出现关节组织结构受损,恢复过程中发生关节囊粘连、周围韧带挛缩、肌腱挛缩等状况[3],术中关节活动装置受损,加上长期关节制动,患肢关节不能得到科学有效的功能训练,从而导致关节僵硬的发生。
李斌杨志金雷二强徐江陈康翟柏懿
关键词:四肢损伤僵硬
透刺针法加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疗效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观察透刺针法加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的效果。方法将121例肩周炎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采用透刺针法加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61例除不行透刺针法加穴位注射治疗外,取穴、针刺方法及治疗周期均与治疗组相同,两组均治疗30次后总结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治愈率为75.00%,6个月复发率为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32%,治愈率为37.70%,6个月复发率为11.4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刺针法加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效果显著,能提高患者生活能力。
曾志华陈康曾明慧
关键词:关节周围炎肩关节针刺穴位穴位注射
壳聚糖/β-甘油磷酸钠/胶原水凝胶包裹IR-780碘化物标记肌腱干细胞的体内示踪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肌腱干细胞(TSCs)用IR-780碘化物标记之后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壳聚糖(C)/β-甘油磷酸钠(GP)/胶原(Co)水凝胶包裹IR-780碘化物标记TSCs的体内示踪情况。方法 14只雄性SD大鼠(4周龄,体重约100g),2只用于提取大鼠TSCs,4只用于活体成像观察,8只用于组织学分析。用酶消化法提取大鼠跟腱来源TSCs,用IR-780碘化物标记TSCs,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IR-780碘化物标记TSCs的细胞内定位,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标记阳性率及对TSCs细胞周期的影响,用CCK-8法检测IR-780碘化物标记TSCs对其增殖的影响,用C/GP/Co水凝胶包裹IR-780碘化物标记的TSCs移植至大鼠跟腱损伤部位。通过全身近红外成像及组织学观察,检测TSCs在大鼠体内的存活及分布情况。结果成功提取大鼠跟腱来源TSCs,并成功制作C/GP/Co水凝胶。IR-780碘化物可成功标记TSCs,其标记阳性率为95.75%,荧光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对TSCs的细胞周期及增殖无明显不良影响。通过全身近红外成像及组织学观察,很容易检测到大鼠跟腱损伤区域IR-780碘化物标记的TSCs,荧光信号在大鼠身体其他部位几乎检测不到。从1~28d,IR-780碘化物的荧光信号逐渐减弱,但28d时仍能检测到明显荧光。结论 IR-780碘化物可有效标记TSCs,其标记阳性率为95.75%,且对TSCs的细胞周期及增殖无明显不良影响;IR-780碘化物标记的TSCs即使在28d时也有明显可检测的荧光;TSCs包裹在C/GP/Co水凝胶内移植至大鼠跟腱损伤部位,至少存活了4周。C/GP/Co水凝胶包裹TSCs可用于大鼠跟腱损伤的体内实验研究。
杨志金徐江盛晓飞陈康段少飞李斌唐康来
关键词:肌腱组织工程
穴位注射对非酒精性脂肪肝胰岛素抵抗的影响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胰岛素(IR)抵抗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NAFLD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取足三里、丰隆穴(单侧),每穴每次注射凯西莱注射液1.5mL,左右侧穴间次轮换,1周3次,疗程3个月。对照组:口服凯西莱片,每次200mg,3次/天,疗程3个月。检测两组肝功能(ALT、AST)、血清游离脂肪酸(FFA)、空腹血糖(FBG)及空腹胰岛素(FINS)、肝脏CT,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观察组ALT、AST、FBG、FINS、FFA、HOMA-IR均明显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肝脏CT值上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可通过改善IR,增加肝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达到治疗NAFLD的作用。
曾志华曾明慧陈康黄思琴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胰岛素抗药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