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影华

作品数:10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东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东莞市科技局科研立项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压
  • 4篇高血压
  • 3篇电图
  • 3篇动脉
  • 3篇中青年
  • 2篇动脉硬化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病
  • 2篇血性
  • 2篇血肿
  • 2篇原发性
  • 2篇原发性高血压
  • 2篇正己烷中毒
  • 2篇中毒
  • 2篇神经病
  • 2篇内血肿
  • 2篇缺血
  • 2篇周围神经
  • 2篇周围神经病
  • 2篇脱水

机构

  • 10篇东莞市人民医...
  • 1篇乐从医院

作者

  • 10篇陈影华
  • 9篇肖卫民
  • 6篇袁伟杰
  • 5篇莫锦有
  • 4篇马荣
  • 3篇李润雄
  • 3篇苗海锋
  • 3篇李庆军
  • 3篇王世芳
  • 3篇江东新
  • 3篇江雪琴
  • 2篇陈仰昆
  • 2篇唐桂华
  • 2篇邝明子
  • 1篇魏定远
  • 1篇阮少川
  • 1篇李伟
  • 1篇李伟峰

传媒

  • 3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当代医学
  • 1篇河南实用神经...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西部医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2
  • 2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甘露醇对早期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观察对早期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甘露醇治疗对经颅多普勒 (transcranialDoppler,TCD)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并探讨正确使用甘露醇的方法。方法  4 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使用TCD测定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 (bloodflowmeanvelocity,Vm)及脉动指数 (pulseindexes,PI) ,对实验前后参数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前 ,两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TCD测定Vm及PI值 ,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治疗后 ,Vm值显示观察组减小 ,而对照组增加 ,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PI值显示观察组增加 ,而对照组减小 ,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TCD血流动力学参数对脱水治疗有指导意义 ;早期发病的高血压少量脑出血患者慎用甘露醇脱水治疗 ,以免血肿扩大 。
苗海锋肖卫民马荣袁伟杰李润雄江东新阮少川王世芳陈仰昆莫锦有陈影华
关键词:甘露醇血流动力学参数
中青年脑缺血性脑血管病病因和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9
2008年
目的分析中青年人脑梗死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对169例青中年脑梗死危险因素及血脂、血糖、纤维蛋白原、颈部血管彩超、心脏彩超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脂血症、血糖异常、吸烟、家族史、超重等是青年脑梗死常见病因,吸烟和颈部血管内膜增厚的男性患者常见(P<0.05),颈部血管斑块形成在中年患者常见(P<0.05)。结论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脂血症、吸烟、血糖异常等因素是青中年脑梗死主要病因。
李庆军袁伟杰肖卫民马荣陈影华莫锦有江雪琴
关键词:脑血管病原发性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脂血症
不同时期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脱水治疗后颅内血肿的变化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观察甘露醇对早期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血肿大小以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并探讨甘露醇的用药指证。方法  4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甘露醇治疗组和非甘露醇治疗组 ,使用头颅CT测量血肿大小以及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doppler,TCD)测定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 (bloodflowmeanvelocity ,Vm )及脉动指数(PulseIndexes ,PI) ,对实验前后参数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前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头颅CT测量血肿量以及使用TCD测定Vm及PI值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 >0 .0 5 ) ;治疗后CT显示实验组血肿量增加 ,而对照组有所减小 ,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 .0 5 ) ;Vm值、PI值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对早期发病的颅内压增高症状不明显的少量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慎用甘露醇脱水治疗 ,以免血肿扩大 ,加重病情 ,TCD血流动力学参数对脱水治疗有指导意义。
肖卫民苗海锋李润雄袁伟杰江东新陈影华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脱水
35例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的临床与肌电图特点分析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 探讨慢性正己烷中毒的临床与肌电图特点。方法 对有确切过量正己烷接触史的 35例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和肌电图检查。结果 病程平均 (5 .5± 2 .4 )个月。主要表现为肢体感觉异常、无力 ,下肢明显 ,肢端出现不同程度的感觉、运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肌电图示神经源性损害 ,趾短伸肌异常率高 ,正中和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减慢最常见。绝大多数患者完全康复。结论 多发周围神经损害是慢性正己烷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 ,肌电图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 。
肖卫民邝明子王世芳陈影华
关键词:正己烷中毒周围神经病肌电图
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硬化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分析中青年人缺血性脑卒中颈部动脉硬化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对120例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血脂、血糖、颈部血管彩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血压、血脂紊乱、血糖异常、吸烟、男性等是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颈部动脉硬化常见病因(P<0.05),脑卒中后血脂达标检出率极低。结论高血压、血脂紊乱、血糖异常、吸烟和男性等因素是中青年人缺血性脑卒中颈部动脉硬化主要病因,脑卒中后血脂达标任务艰巨。
李庆军袁伟杰肖卫民马荣唐桂华莫锦有陈影华江雪琴
关键词:脑血管病原发性高血压动脉硬化
经颅多普勒检测中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分析中青年人缺血性脑血管病TCD特点。方法对75例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TCD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5例患者中,异常54例,异常率72.0%。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管异常率明显高于小面积脑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P<0.05)。结论TCD检测对于中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筛查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袁伟杰李庆军肖卫民马荣唐桂华莫锦有陈影华江雪琴
关键词:脑梗死经颅多普勒超声动脉狭窄中青年
动态脑电图与心电图同步监测对发作性意识丧失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AEEG)与心电图(ECG)同步监测对发作性意识丧失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0例发作性意识丧失患者的24hAEEG与ECG同步监测结果。结果 40例中诊断癫痫8例(20%),反射性晕厥13例(32.5%),心源性晕厥10例(25%),脑源性晕厥3例(7.5%),其它6例(15%)。结论 24hAEEG与ECG同步监测对发作性意识丧失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魏定远李伟峰莫锦有陈影华
关键词:动态脑电图心电图
脑皮层发育不良相关性性癫痫2例报告
目的:报道2例脑皮层发育不良相关性癫痫.方法:回顾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2例脑皮层发育不良相关性癫痫的临床、脑电图及颅脑MRI特点.第一例为女性,28岁,因"反复意识不清、四肢抽搐4年"就诊,发作类型为全面强直阵挛发作及...
肖卫民陈仰昆李伟陈影华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脱水治疗前后颅内血肿的变化
2004年
目的 观察甘露醇对早期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大小以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并对如何正确使用甘露醇初步探讨。方法 4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甘露醇治疗组和非甘露醇治疗组,使用头颅CT测量血肿大小以及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测定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blood flow mean velocity,Vm)及脉动指数(Pulse Indexes,PI),对实验前后参数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治疗前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头颅CT测量血肿量以及使用TCD测定Vm及PI值,P>0.05,差异无显著性;而治疗后CT显示实验组血肿量增加,而对照组有所减小,二者比较P<0.05;Vm值显示实验组减小,而对照组增加,二者比较P<0.05;PI值显示实验组增加,而对照组减小,二者比较P<0.05,以上均提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对早期发病的颅内压增高症状不明显的少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慎用甘露醇脱水治疗,以免血肿扩大,加重病情,TCD血流动力学参数对脱水治疗有指导意义。
肖卫民苗海锋李润雄袁伟杰江东新陈影华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脱水治疗颅内血肿经颅多普勒
慢性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与肌电图分析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探讨慢性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与肌电图特点。【方法】对诊断为慢性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26例患者的临床与肌电图进行分析。【结果】病程9.5±1.3个月。主要表现为肢体感觉异常、无力.下肢明显,肢端出现不同程度的感觉、运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肌电图示神经源性损害,趾短伸肌异常率最高,正中和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减慢最常见。给予维生素B族及能量合剂等综合治疗后,1年后随访,除1例仍有肌萎缩外,余25例患者完全康复。【结论】周围神经病是慢性正己烷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肌电图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预后较好。
邝明子肖卫民王世芳陈影华
关键词:肌电图慢性正己烷中毒周围神经病毒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