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晓春

作品数:52 被引量:515H指数:14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温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1篇新生儿
  • 21篇护理
  • 17篇早产
  • 17篇早产儿
  • 16篇产儿
  • 10篇重症
  • 8篇导管
  • 8篇重症监护
  • 8篇静脉
  • 8篇监护
  • 7篇新生儿重症
  • 7篇新生儿重症监...
  • 7篇置管
  • 6篇中心静脉
  • 6篇外周
  • 5篇新生儿护理
  • 5篇新生儿重症监...
  • 5篇重症监护室
  • 5篇监护室
  • 4篇导管相关

机构

  • 44篇温州医科大学
  • 8篇温州医学院附...
  • 2篇台州职业技术...
  • 1篇镇江市第一人...

作者

  • 52篇陈晓春
  • 17篇陈赢赢
  • 7篇潘迎洁
  • 7篇陈琼
  • 6篇章优
  • 4篇傅晓丹
  • 3篇张丽萍
  • 3篇杨祖钦
  • 3篇贾玉双
  • 2篇厉建英
  • 2篇谢微微
  • 2篇周葱聪
  • 2篇张静
  • 2篇蔡丹凤
  • 2篇吕俊英
  • 2篇陈琼
  • 2篇李肖肖
  • 2篇白美丽
  • 2篇张春梅
  • 2篇李艳艳

传媒

  • 8篇中华现代护理...
  • 7篇护士进修杂志
  • 6篇中华护理杂志
  • 5篇中华医院感染...
  • 4篇护理学报
  • 4篇中国现代医生
  • 3篇中国乡村医药
  • 3篇中国消毒学杂...
  • 2篇温州医学院学...
  • 2篇中国药物与临...
  • 2篇中国实用护理...
  • 1篇中华医院管理...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中医药管理杂...
  • 1篇医院管理论坛
  • 1篇中国护理管理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3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8
  • 7篇2017
  • 1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被引量:33
2012年
发展性照顾是上世纪80年代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生儿护理新理念,其目标是尽可能使早产儿出生后所处的环境与子宫内相似,使早产儿能早日适应宫外的环境,以促进早产儿体格和精神的正常发育。我院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在52例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的护理中应用发展性照顾的护理模式,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厉建英谢微微陈晓春
关键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发展性照顾新生儿护理早产儿正常发育护理模式
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评估量表的信效度及反应度研究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检验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评估量表的信度、效度和反应度。方法应用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评估量表测评109例早产儿的经口喂养表现,对测定结果进行信度、效度和反应度分析。结果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评估表各条目的决断值为3.111~14.159,各条目得分与总分相关系数为0.320~0.791。探索性因子分析抽取4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6.782%,各条目因素负荷量为0.408~0.845。喂养良好组和喂养不良组该评估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784,各公因子Cronbach’α系数在0.579~0.807。反应度显示开始经口喂养和全部经口喂养的标准化反映均数为1.04和1.02,反应度较好。结论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评估表信效度及反应度较好,可在临床上进一步使用。
张坤桦胡皎刘嘉琪陈晓春张丽萍
关键词:早产儿信度反应度
两种透明敷料更换频率对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被引量:21
2016年
目的探讨早产儿最佳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PICC)透明敷料更换频率,为降低早产儿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将2014年8月-2015年10月新生儿科PICC置管的早产儿129例,采用随机对照法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63例,对照组66例;置管后次日两组患儿均常规更换敷料1次,以后根据分组情况,对照组7天更换一次;实验组按需更换;比较两种透明敷料更换频率对早产儿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包括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穿刺口部位感染、导管病原菌定植。结果实验组CRBSI发生率与穿刺口部位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虽然两组导管病原菌定植种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总病原菌定植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PICC置管后敷料按需更换比3天、5天、7天更换一次更安全、更有效;按需更换敷料对血流感染有保护作用,延长PICC留置的时间。
陈晓春吴益玲李肖肖陈赢赢
关键词:PICC透明敷料导管相关性感染早产儿
早产儿经口喂养表现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 观察早产儿经口喂养时的喂养表现,并分析其相关因素,为从管饲转换到经口喂养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在参考国内外文献基础上自行设计早产儿经口喂养观察表,并经过专家的修订,前瞻性观察并记录2015年7月—2016年1月温州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09例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和完全经口喂养时的喂养速率和喂养成效.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医学指数早产儿的喂养速率和喂养成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完全经口喂养时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儿在喂养速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时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及医学指数影响喂养表现,随着喂养经验的增加,早产儿在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多有好的喂养表现,临床医护人员需根据早产儿病情等特点合理选择喂养方式,尽快促进独立经口喂养的获得.
童燕芬章优陈赢赢陈晓春
关键词:婴儿早产经口喂养
新生儿PICC尖端异位与自发矫正情况分析被引量:21
2019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PICC尖端异位发生及自发矫正情况。方法回顾2015年6月—2018年5月新生儿经上、下肢静脉置管PICC尖端异位发生率,并进行比较分析。统计异位至不同静脉的PICC尖端异位自发矫正率,并分析原因。结果共425例新生儿行PICC置管,72例发生导管尖端异位,其中22例置管48 h内PICC尖端自发矫正至最佳的上、下腔静脉位置;经上肢静脉置管的PICC尖端异位率明显高于经下肢静脉置管(P<0.01),但经上肢静脉置管的PICC尖端异位自发矫正率也明显高于经下肢静脉置管(P<0.01),尤其是异位至颈内静脉的PICC尖端异位自发矫正率高达71.4%。结论部分异位PICC尖端可以自发矫正,首次X线片定位结果显示尖端异位的PICC导管,不建议轻易退管或拔管,可以先当作外周静脉导管使用,置管后24 h内进行影像学导管尖端定位跟踪,确定其是否自行复位,如未能复位再重新置管或拔出部分导管后作为外周静脉导管使用。
陈晓春陈琼童燕芬李育梅
关键词:导管插入术外周新生儿护理
水胶体敷料在早产儿气管插管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探讨水胶体敷料在早产儿气管插管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8例超低、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按首日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日期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采用卫生水胶体敷料联合3M弹性胶带固定气管导管,对照组采用单纯3M弹性胶带固定气管导管,观察记录两组患儿在抢救治疗期间皮肤完整性、导管固定有效性以及护理人员满意度、患儿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皮肤发红和破损率、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更换固定胶带次数、患儿更换胶带时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护理人员满意度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产儿气管插管导管固定时采用卫生水胶体敷料做前瞻性皮肤保护,能提高导管固定的有效性,保持皮肤完整性,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护理质量。
陈赢赢张静陈晓春余海英胡晓静
关键词:超低出生体质量儿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气管插管水胶体敷料
NICU早产儿初乳喂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了解NICU早产儿初乳喂养的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温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产科出生并入住NICU的851例早产儿为调查对象,根据生后7 d内是否接受初乳喂养分为初乳喂养组与无初乳喂养组;按初乳喂养量占比,初乳喂养组又分为高、中等及低比例初乳喂养组,回顾性分析早产儿初乳喂养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接受初乳喂养的早产儿共374例(43.95%)。其中,低比例初乳喂养126例(33.69%)、中等比例初乳喂养183例(48.93%)、高比例初乳喂养65例(17.38%)。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科护士初乳喂养宣教次数>2次(OR=1.846)、父亲支持母乳喂养(OR=1.349)、产科护士初乳喂养宣教次数>2次(OR=2.467)及母亲产后24 h内泵乳次数≥12次(OR=2.724)是NICU早产儿初乳喂养的保护因素,母亲为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OR=0.278)、母亲孕期存在健康问题(OR=0.462)是危险因素(P<0.05)。多分类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比例、高比例初乳喂养组比较,母亲产后24 h内泵乳次数≥12次(OR=3.647)、产科护士初乳喂养宣教次数>2次(OR=1.906)与新生儿科护士初乳喂养宣教次数>2次(OR=1.535)是早产儿接受高比例初乳喂养的保护因素(P<0.05);低比例、中等比例初乳喂养组比较,母亲产后24 h内泵乳次数≥12次(OR=2.995)、父亲支持母乳喂养(OR=1.203)是早产儿接受中等比例初乳喂养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NICU早产儿的初乳喂养率较低。临床医护人员应重视母婴分离早产儿家长的初乳喂养宣教,并协助母亲建立产后规律的泵乳行为。
陈晓春高英闵玉晓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早产儿初乳新生儿护理
NICU新生儿医院感染原因分析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的原因,观察对其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12月NICU新生儿478例,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各239例;试验组新生儿接受护理干预,对照组仅接受普通护理,回顾性分析两组儿童的各项状况及感染原因。结果 NICU478例新生儿中共有38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7.95%;其中试验组新生儿有12例感染,感染率为5.02%,对照组新生儿有26例感染,感染率10.88%,试验组新生儿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主要感染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酿脓链球菌等,分别占25.49%、17.65%、16.67%;发生医院感染原因主要为新生儿自身因素、医护人员操作、环境影响以及药物使用不当。结论 NICU医院感染原因较多,适当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率。
周葱聪陈晓春潘璇璇
关键词: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护理干预
新生儿中心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感染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6
2017年
目的研究新生儿中心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8年12月-2011年12月某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脐静脉置管(UVC)和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率和病原菌构成,探讨其危险因素。结果582例静脉置管患者发生CRBSI 37例,其中PICC组32例,感染率8.1%,为2.79‰导管日;UVC组5例,感染率2.7%,为3.9‰导管日。PICC组的主要致病菌为真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UVC组的主要致病菌为真菌和革兰阳性球菌。中心静脉置管并发CRBSI的危险因素为胎龄、出生体重、置管时间和多种侵入性操作。结论胎龄小、出生体质量轻,中心静脉置管时间长及进行多种侵入性操作可造成CRBSI感染率升高。
潘迎洁陈晓春王建平陈赢赢
关键词:中心静脉置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新生儿
新生儿PICC导管细菌定植与导管相关感染因素研究被引量:18
2015年
目的研究新生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细菌定植与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情况、细菌谱及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对2008年12月-2011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PICC置管的39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儿的临床特点、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CRBSI)的病原菌构成,探讨CRBSI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对象中发生导管细菌定植41例(10.4%),发生CRBSI为32例(8.1%),每1000个导管日并发CRBSI为2.79(32/11470)。发生CRBSI的危险因素为胎龄、出生体质量、置管时间、多种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及每日肝素帽推药次数(P<0.05)。PICC导管细菌定植者发生CRBSI感染率高,真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革兰氏阴性杆菌是CRBSI的主要致病菌。结论胎龄越小,出生体质量越轻,PICC留置时间越长,发生导管细菌定植机会越大,并发CRBSI感染几率越高。
潘迎洁陈晓春贾玉双时亚平
关键词: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细菌定植导管相关感染新生儿护理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