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晓清

作品数:5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化妆品
  • 1篇单增李斯特菌
  • 1篇单增李斯特氏...
  • 1篇电泳
  • 1篇原子
  • 1篇原子吸收
  • 1篇源性疾病
  • 1篇中铬
  • 1篇石墨
  • 1篇石墨炉
  • 1篇石墨炉原子
  • 1篇石墨炉原子吸...
  • 1篇食源
  • 1篇食源性
  • 1篇食源性疾病
  • 1篇体外
  • 1篇皮炎
  • 1篇皮炎患者
  • 1篇全血
  • 1篇细胞

机构

  • 5篇中山大学
  • 5篇广东出入境检...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东检验检疫...

作者

  • 5篇焦红
  • 5篇陈晓清
  • 3篇任美玲
  • 2篇战静
  • 2篇许龙岩
  • 2篇程树军
  • 1篇姚红
  • 1篇林文丽
  • 1篇邹志飞
  • 1篇袁慕云
  • 1篇赖唯
  • 1篇卢丽
  • 1篇毕英杰
  • 1篇黄华军
  • 1篇刘江晖
  • 1篇谢湘娜
  • 1篇关蕾
  • 1篇易敏英
  • 1篇刘静宇
  • 1篇李荀

传媒

  • 1篇卫生研究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141例化妆品接触性皮炎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分析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检测分析化妆品接触性皮炎患者常见的致敏原种类,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09年10月~2011年2月,对临床诊断的141例化妆品接触性皮炎病例采用患者自用可疑化妆品和欧洲标准27种系列抗原进行斑贴测试;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患者对可疑化妆品斑贴阳性率48.22%(68/141),阳性反应化妆品为45.69%(90/197),导致患者阳性率高的化妆品依次是:香体喷雾(80,%44/55,)祛斑霜(56,%14/25),水剂产品(38.89,%7/18),清洁用品(31.58,%6/19)和护肤面霜(乳)(25.62,%31/121)。141例患者对欧洲标准27种系列抗原中至少1种过敏者123例,总阳性率87.2%;引起阳性率高的过敏源是:重铬酸钾(43.97%)、硫酸镍(43.26%)、氯化钴(36.17%)、对羟基苯甲酸类混合物(23.40%)、香料混合物(20.57%)、甲基二溴戊二腈(16.31%)、4-苯二胺碱基(15.60%)、苯唑卡因(14.90%)、甲醛(14.89%)、5-氯-2-甲基-4-异噻唑啉(13.48%)、芳香混合物Ⅱ(10.64%)。结论:化妆品原料中精炼不良带入的重金属、混合防腐剂、混和香料等是化妆品接触性皮炎的可能过敏源。
焦红关蕾战静程树军毕英杰赖唯任美玲陈晓清
关键词:化妆品接触性皮炎斑贴试验防腐剂
化妆品过敏患者全血与致敏物中铬的相关性分析
2011年
目的:为了解化妆品中铬产生的危害性,对疑似化妆品接触性皮炎患者血样和接触物进行铬含量分析,探讨两者相关性。方法:临床确诊36名化妆品接触性皮炎患者发病期静脉血和可疑化妆品130份,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铬含量,用SPSS 15.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4.6%(58/130)的化妆品和22%(8/36)患者接触的26份化妆品未检出铬;78%(28/36)过敏患者一次性同时接触含铬化妆品1份~6份,铬含量范围0.009 mg/kg~36 mg/kg;患者全血中铬含量在1.0 ng/ml~72 ng/ml,为正常范围内;过敏患者全血与其接触化妆品中的铬含量两者间相关系数r=-0.054,(P>0.05)。4例血铬阴性者接触的16例化妆品中铬阴性。结论:化妆品过敏患者全血与可疑化妆品中铬含量无明显相关关系。化妆品中的铬可能是78%过敏患者的致敏原。
卢丽焦红刘江晖战静姚红谢湘娜任美玲陈晓清
关键词:全血化妆品石墨炉原子吸收
DiversiLab系统单增李斯特氏菌分子分型评估
2011年
目的用DiversiLab系统(DVL)对单增李斯特菌进行分子分型,评估其分型能力。方法用DVL对食品中分离的24株单增李斯特菌进行分子分型,并与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结果进行比较,探讨DVL的分群能力和分辨率。结果 DVL将24株单增李斯特菌分成9个群,菌株之间的相似度46.7%~99.7%,DVL的相似度明显高于PFGE;DVL将PFGE型别相同的单增李斯特菌分在同一个的群中,也将不同PFGE型别的单增李斯特菌分在不同的群,但同一群中的单增李斯特菌有不同的PFGE型。结论 DVL操作简便、快速,重复性好,但分辨率低于PFGE;对大量单增李斯特菌分型时,先用DVL筛选再用PFGE对分布在同一群中的单增李斯特菌进行分型,能快速明确单增李斯特菌之间的关系。
许龙岩袁慕云黄华军邹志飞陈晓清林文丽焦红
关键词:单增李斯特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
食源性抗菌药耐药微生物风险评估国际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09年
近10年来许多国际组织针对食源性抗菌药耐药微生物风险评估进行研究并形成重大公共卫生策略,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基于过去的研究制订并即将颁布《食源性抗菌药耐药微生物风险评估指南》。从事食品安全工作,包括食品生产和(或)制造、销售、抗生素使用的组织和工作者,执行食品抗菌药耐药微生物风险评估时可参考这些研究结果及策略。
焦红李荀陈晓清任美玲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抗菌药风险评估
Caco-2细胞与肠道菌共培养初建体外肠道共生模型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构建体外模拟肠道共生系统,用于评价食源性抗菌药及其耐药菌作用于肠道菌群时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风险。【方法】21 d体外培养构建Caco-2细胞三维肠上皮,分成无菌对照组、混合的正常菌群组、沙门菌组、混合菌群-沙门菌组4组,制备混悬液,各组分别单独和混合培养4 h,荧光定量PCR法测试共培养前后各菌16SrDNA菌量变化,电阻仪测试跨膜上皮电阻(TEER)数量;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紧密连接蛋白ZO-1变化,评价三维肠上皮屏障功能的改变。【结果】在体外共培养模型内,4种肠道菌混合培养4 h后同单独培养组间比较,细菌量增长无统计学差异(P>0.05));需氧菌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厌氧菌(P<0.01),厌氧菌:需氧菌浓度比接近100∶1,厌氧菌仍为优势菌。TEER和ZO-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均提示混合肠道菌群对Caco-2细胞三维肠上皮无明显破坏,侵入性沙门氏菌可显著降低TEER值,并观察到模型的ZO-1结构受到破坏。这种破坏作用在混合肠道菌群加沙门菌群组较轻。【结论】Caco-2细胞三维肠上皮同乳双歧杆菌、植物乳酸杆菌、大肠杆菌和粪肠球菌组成的混合菌群体外共培养能建立稳定的体外肠上皮模型,并具有生物学活性;正常肠道菌群对侵入性沙门菌有拮抗作用。该模型可进一步完善作为食源性抗菌药、耐药菌与肠道系统相互作用研究模型的基础。
陈晓清焦红程树军易敏英刘静宇许龙岩刘超
关键词:CACO-2细胞RDNA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