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爱军
- 作品数:80 被引量:311H指数:10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华医学会-欧莱雅 中国人健康皮肤/毛发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长波紫外线1治疗特应性皮炎的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 2017年
-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以皮肤干燥伴瘙痒,伴随表皮屏障功能紊乱为特征的慢性复发性皮肤疾病[1]。AD可累及所有年龄段人群,尤其是儿童。据报道,儿童的发病率为15%-30%,成人的发病率为2%-10%[2]。目前,治疗AD的基本方法包括避免刺激因素、局部治疗(如保湿剂、糖皮质激素或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及系统治疗。紫外线具有杀菌、抗感染等作用,用紫外线治疗皮肤疾病的方法称为紫外线疗法。
- 贺雪洋陈爱军
- 关键词:紫外线
- IL-22对HUVECs增殖功能及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 2017年
- 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22(interleukin-22,IL-22)在细胞增殖以及细胞因子表达方面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的影响。方法:用RT-PCR技术检测IL-22R1在HUVECs中的表达情况。将以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处理后的HUVECs作为血管炎细胞模型,CCK8实验用于检测IL-22作用前后HUVECs的增殖能力变化情况,q RT-PCR技术以及Western blot技术则分别用于检测IL-22作用前后IL-6,IL-8,CC类趋化因子配体2(chemokine motif lig and 2,CCL2),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VCAM1),趋化因子受体4(chemokine receptor 4,CXCR4)和CCL20等细胞因子在HUVECs中mRNA水平以及蛋白质水平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结果显示IL-22R1 mRNA在HUVECs中广泛表达。IL-22作用于HUVECs后,细胞的增殖率得到明显提高。此外,LPS(脂多糖)可以显著抑制HUVECs的增殖率,而被IL-22预处理过的HUVECs其增殖率不受LPS的抑制。在IL-22作用于HUVECs后,趋化因子CCL2和CCL20的表达在mRNA水平及蛋白质水平均可见明显增加,而炎症因子IL-6及IL-8的表达则未见明显变化。结论:IL-22的受体IL-22R1在HUVECS中广泛表达。IL-22不仅可以提高HUVECs的增殖能力,还可以抑制由LPS诱导的增殖抑制。此外,IL-22还可以提高趋化因子CCL2与CCL20的表达,却对炎症因子IL-6及IL-8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由此可以推测IL-22在血管炎的发展过程中具有抗炎的作用。
- 何弦李惠陈颖陈爱军单葵陈瑾赵恒光张晓姣蔡涛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22白塞氏病
- DNCB诱导TRPA1基因敲除小鼠特应性皮炎模型的建立与评价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在C57BL/6遗传背景下的野生型以及瞬时受体电位通道A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ation channel,subfamily A,member 1,TRPA1)基因敲除小鼠上建立2,4-二硝基氯苯(2,4-dinitrochlorobenzene,DNCB)诱导的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模型,初步探索TRPA1在该模型的作用。方法:首先将野生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成实验组(n=6),对照组(n=6),建立AD模型。具体造模方案:在致敏阶段,于第1天小鼠背部及耳部分别使用2%DNCB(丙酮/橄榄油3∶1)溶液及单纯丙酮/橄榄油溶液外涂。在激发阶段,于第5、8、11、14、17、20天背部及耳部分别外涂0.5%DNCB溶液及单纯丙酮/橄榄油溶液,共6次,造模后取皮损行HE染色,鉴定AD模型。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背部皮损TRPA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检测TRPA1蛋白的定位及表达水平。然后随机选取6只TRPA1+/+(野生型)小鼠为模型组I,6只TRPA1-/-(敲基因型)小鼠为模型组Ⅱ,6只TRPA1+/+小鼠为空白对照组,建立AD模型,具体造模方式同上。造模结束后取血清及耳部和背部皮损组织,检测病理生理各项指标。结果:皮损及HE染色显示,在野生型小鼠上成功建立了AD模型。qRT-PCR结果显示,实验组背部皮损中TRPA1的mRNA相对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3,P=0.008);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实验组背部皮损TRPA1蛋白表达升高,平均光密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32,P=0.000);免疫组化显示,实验组TRPA1在表皮和真皮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进一步在TRPA1基因敲除小鼠上建立AD模型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Ⅰ、Ⅱ组背部皮肤表现出明显的炎症性皮损,耳部明显肿胀。病理显示角化过度和(或)角化不全、棘细胞层增厚、真皮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同时发现肥大细胞浸润增加。血清总IgE水平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7±0.10)μg/mL vs.(14.82±0.26)μg/mL,t=19.27,P=0.000;(1.27±0.10)μg/mL vs.(8.63±0.28)μg/mL,t=2
- 陈超周维康陈爱军吕凤林刘婉舒马雪粟
- 关键词:特应性皮炎基因敲除小鼠
- 皮下结节型结节病1例
- 2009年
- 患者女,74岁。因四肢关节周围出现散在皮下结节2个月,于2008年7月至我院就诊。2个月前患者无意中发现双前臂尺侧缘及双膝、踝关节处有数个蚕豆至核桃大皮下结节,无压痛、瘙痒等不适.皮肤表面无红肿、破溃。无发热、盗汗、头痛、视力模糊、吞咽困难.、当地医院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肉芽肿性炎,抗酸染色未见抗酸杆菌。给予活血、抗感染等治疗后无好转。
- 杨靖陈爱军李惠陈瑾
- 关键词:结节病皮下结节型
- 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外用治疗寻常性银屑病临床对照研究被引量:19
- 2014年
- 目的探讨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外用治疗静止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阳性药物平行对照临床试验,入组90例静止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纳入试验组或对照组,疗程4周。于治疗1、2、4周后比较试验组及对照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临床疗效方面:3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治疗4周后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下降百分比:试验组有效为23例(76.67%)、对照Ⅰ组有效14例(46.67%)、对照Ⅱ组有效15例(50.00%),试验组分别与两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4周后,试验组PASI评分下降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1、2、4周后靶皮损红斑、浸润、鳞屑单独积分以及皮损总面积百分比,试验组的下降值均大于对照I组和对照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不良反应方面:主要为瘙痒、毛囊炎、红斑等局部症状,且症状轻微,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变化。结论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治疗静止期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一使用卤米松或卡泊三醇,且起效快、方便给药、相对安全的特点。
- Mellyanawati黄欣魏彬方圣黄琨陈爱军
- 关键词:钙泊三醇
- CD28、CD80、CD86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 研究共同刺激分子CD2 8、CD80、CD86在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的表达及其在银屑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 2 2例银屑病患者皮损和 15例正常对照皮肤中CD2 8、CD80、CD86的表达水平。结果 银屑病皮损中CD2 8在真皮乳头、表皮基底层及棘层有较强的表达 ,与正常皮肤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CD80、CD86在表皮颗粒层、棘层的表达相对正常皮肤均有明显的增强 (P <0 0 1)。结论 CD2 8、CD80。
- 刘志香陈爱军黄长征涂亚庭刘厚君王椿森
- 关键词:CD28CD80CD86银屑病皮损
- 原发性乳房外Paget病的分期与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0年
- 原发性乳房外Paget病是一种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现已有相对可靠的研究根据肿瘤厚度和淋巴结受累等情况进行对其TNM肿瘤分期。Mohs外科手术具有在切净皮损的基础上避免过大组织损失的优越性,被认为是原发性乳房外Paget病的首选治疗方式。因淋巴结受累情况与疾病分期、治疗相关,在伴有前哨淋巴结转移时建议行前哨淋巴结清扫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及治疗水平的提高,治疗原发性乳房外Paget病的手段逐渐多元化,光动力疗法、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非手术治疗方式也可供选择,并已有相关报道证实其有效性。原发性乳房外Paget病均有复发的风险,随访很有必要,而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有望成为重要的辅助随访检查手段。
- 李孟莲陈爱军
- 关键词:乳房外PAGET病肿瘤分期光动力疗法放射疗法化学疗法曲妥珠单抗
- 皮肤光老化SD大鼠模型的构建及评价标准的探讨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建立实用、有效的皮肤光老化Sprague-Dawley大鼠模型,并探讨该疾病模型的评价标准。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采用长波紫外线结合中波紫外线模拟日光照射实验组大鼠背部皮肤,每天一次,照射总剂量递增,持续10周。光照结束后,观察皮肤外观、组织病理、超微结构及生化改变。结果:10周结束后,实验组大鼠较对照组皮肤粗糙、缺乏弹性、出现明显深大皱纹。表皮增厚、腺体明显增生、胶原纤维减少,超微结构下可见老化坏死细胞增多;对皮肤组织进行检测,实验组丙二醛含量升高[(10.43±5.67)nmol/mgprot,P=0.009]、羟脯氨酸减少[(7.37±1.15)μg/mg,P=0.010]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21.09±8.60)U/mgprot,P=0.401]改变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实验组SD大鼠皮肤具备光老化的典型特征,表明利用紫外线剂量递增、维持10周的方法可成功构建皮肤光老化动物模型,并为评价皮肤光老化程度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技术参数。
- 曹迪陈瑾黄琨方圣魏彬陈爱军
- 关键词:光老化MASSON染色
- 重庆市某高校610名大学生痤疮流行病学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7
- 2020年
-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重庆地区高校大学生痤疮流行病学特点及其发病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对重庆某高校610名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收集痤疮的认知及发病因素资料,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10名大学生的痤疮患病率为2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常食用蔬菜水果、饮食不均衡、有抽烟和饮酒习惯、睡眠不足、不注意皮肤清洁卫生、油性皮肤以及过敏性皮肤是重庆地区大学生痤疮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重庆高校在校大学生的痤疮患病率较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心理及社交生活。该群体发生痤疮的危险因素较多,且对痤疮的认知不足,可能是患病率较高的原因。
- 崔若然黄凌陈瑾赵恒光陈爱军
- 关键词:痤疮患病率
- 银屑病光疗作用靶点及其分子细胞机制
- 2022年
- 银屑病作为一种免疫相关的炎症性皮肤病,尽管目前用于治疗的传统药物和生物制剂很多,但是长期以来,光疗一直广泛运用于临床工作中,最常用的治疗光源是紫外线(ultraviolet,UV),UV辐照所带来的一系列生物学效应——细胞凋亡、炎症因子表达变化、免疫抑制等,能够有效减轻银屑病特有的炎症反应。本文对银屑病光疗作用靶点、分子细胞机制及其与银屑病发病机制的联系进行综述。
- 王姿月彭彧婷陈爱军王萍
- 关键词:银屑病光疗紫外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