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胜洲

作品数:204 被引量:326H指数:9
供职机构:广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理学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5篇期刊文章
  • 68篇专利
  • 30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4篇电气工程
  • 49篇理学
  • 40篇化学工程
  • 8篇一般工业技术
  • 7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文化科学
  • 2篇电子电信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冶金工程

主题

  • 71篇电池
  • 62篇催化
  • 46篇催化剂
  • 34篇离子电池
  • 30篇燃料电池
  • 30篇锂离子
  • 29篇锂离子电池
  • 29篇离子
  • 27篇正极
  • 25篇正极材料
  • 21篇金属
  • 20篇直接甲醇
  • 20篇直接甲醇燃料...
  • 20篇甲醇燃料电池
  • 20篇掺杂
  • 19篇氧还原
  • 18篇电催化
  • 15篇电催化剂
  • 12篇电极
  • 10篇氮掺杂

机构

  • 182篇广州大学
  • 48篇华南理工大学
  • 18篇广西大学
  • 12篇湖北大学
  • 3篇广东轻工职业...
  • 3篇广东工业大学
  • 3篇广州赫尔普化...
  • 2篇广州鹏辉能源...
  • 1篇湘潭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石油
  • 1篇广州理文科技...
  • 1篇江苏理文化工...

作者

  • 204篇陈胜洲
  • 93篇杨伟
  • 90篇邹汉波
  • 65篇林维明
  • 32篇刘自力
  • 24篇董新法
  • 16篇郑文芝
  • 15篇叶飞
  • 9篇陈姚
  • 8篇杨世芳
  • 8篇赵朝晖
  • 8篇于欣伟
  • 7篇梁红
  • 7篇秦祖赠
  • 6篇陈伟平
  • 6篇贾太轩
  • 6篇杨旸
  • 6篇鲁德平
  • 6篇李俊鹏
  • 5篇郑文芝

传媒

  • 11篇电池
  • 9篇广州大学学报...
  • 8篇功能材料
  • 7篇化工新型材料
  • 5篇工业催化
  • 5篇电源技术
  • 5篇化工进展
  • 4篇华南理工大学...
  • 4篇光谱学与光谱...
  • 4篇广东化工
  • 4篇化学反应工程...
  • 4篇材料研究与应...
  • 3篇仪器仪表与分...
  • 3篇湖北大学学报...
  • 3篇应用化学
  • 3篇储能科学与技...
  • 3篇第五届全国化...
  • 2篇现代化工
  • 2篇化工学报
  • 2篇色谱

年份

  • 14篇2023
  • 21篇2022
  • 13篇2021
  • 13篇2020
  • 9篇2019
  • 6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8篇2013
  • 7篇2012
  • 7篇2011
  • 17篇2010
  • 20篇2009
  • 18篇2008
  • 7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20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双层石榴石型固态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新材料和固态锂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双层石榴石型固态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分别制备出Li<Sub>7‑3x</Sub>FexLa<Sub>3</Sub>Zr<Sub>2O12<...
陈胜洲陈嘉亮严德恩邹汉波杨伟
Co-Mn比例调控对LiNi_(0.8)Co_(0.10-y)Mn_(0.05+y)Al_(0.05)O_(2)材料性能影响探究
2022年
采用共沉淀法,以草酸为沉淀剂,过渡金属锰作为钴的替代元素,制备了系列不同钴锰比例的镍钴锰铝锂(LiNi_(0.8)Co_(0.10-y)Mn_(0.05+y)Al_(0.05)O_(2),y=0.01,0.02,0.03,0.04)四元材料,研究锰对钴的逐步取代对镍钴锰铝锂四元材料的性能产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y=0.02时的LiNi_(0.8)Co_(0.08)Mn_(0.07)Al_(0.05)O_(2)材料具有最好的形貌、结构发育程度以及电化学性能。钴锰共掺杂对合成的LiNi_(0.8)Co_(0.10-y)Mn_(0.05+y)Al_(0.05)O_(2)材料产生了协同作用,且锰掺杂比例低于钴时可以提升材料电化学容量,当锰掺杂比例超过钴时容量开始下降,说明掺杂比例过多的锰对合成的高镍四元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提升没有助益。
杨伟王昱杰方凯斌邹汉波陈胜洲刘自力
关键词:纳米材料
可见光下Fe^(3+)掺杂对K_2La_2Ti_3O_(10)分解水制氢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4
2009年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Fe3+掺杂的Fe-K2La2Ti3O10光催化剂,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DR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和分析,考察了不同掺杂量对K2La2Ti3O10的性质及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Fe-K2La2Ti3O10在400-650nm范围内显示强吸收,光谱响应扩展到可见光区(λ>400nm),掺杂Fe3+后,K2La2Ti3O10的可见光区的光催化制氢活性显著提高,掺杂量为nFe/nTi=0.04时活性最佳,当催化剂用量为0.1g,反应液为CH3OH(30mL)+H2O(90mL)时,产氢量达到1.92μmol·h-1,为未掺杂时的4倍.
陈威董新法陈之善陈胜洲林维明
关键词:光催化可见光氢气
一种球状氮掺杂碳载非贵金属氧还原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球状氮掺杂碳载非贵金属氧还原催化剂,本发明还公开该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旨在提供一种简便易行、价格低廉、性能稳定的氮掺杂非贵金属氧还原电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其技术要点是,该催化剂包括下述组分:三聚氰胺甲醛树脂预...
陈胜洲杨伟李良伟
文献传递
活性炭负载CaCl_2催化五氯乙烷脱HCl的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筛选出了催化性能较好的活性炭负载氯化钙(CaCl2/AC)催化剂用于五氯乙烷脱HCl制备四氯乙烯。考察了反应温度、空速、CaCl2负载量对CaCl2/AC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及催化剂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反应温度为240℃,空速为3.4h-1,CaCl2负载量为0.3mmol/g,在此反应条件下五氯乙烷的转化率可达99%以上,四氯乙烯的收率达95%以上,催化剂催化性能重现性良好。采用X射线衍射(XRD)、氮气吸附-脱附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aCl2在活性炭表面分散良好;随着CaCl2负载量的增加,CaCl2/AC催化剂的BET比表面及孔容逐渐减小。
王智春陈胜洲陈汉伦谢文健
关键词:活性炭四氯乙烯
CoPc/C催化剂及气体扩散电极的氧还原性能被引量:2
2009年
制备了碳载酞菁钴(CoPc/C)催化剂及气体扩散电极;在酸性介质中,用循环伏安、线性扫描伏安法研究了CoPc/C的氧还原性能;考察了催化剂的热处理温度和载量对电极氧还原性能的影响。经700℃热处理的催化剂性能较好,气体扩散电极中催化剂的适宜载量为5 mg/cm2,电极具有良好的耐甲醇性能。交流阻抗谱的模拟结果显示,气体扩散电极的氧还原反应由电荷传递阻抗和电化学吸附阻抗共同决定。
陈胜洲刘自力林维明
关键词:氧还原气体扩散电极交流阻抗
一种核壳结构铁镍复合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壳结构铁镍复合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核壳结构铁镍复合颗粒呈立方体状,边长为150~200nm,核为NiO‑NiFe<Sub>2</Sub>O<Sub>4</Sub>复合颗粒,壳为Fe<Sub>...
杨伟薛召孙瑞瑞孙辉文李林林邹汉波陈胜洲
文献传递
Pt/CNTs电催化剂制备的UV-Vis、FTIR和XRD光谱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采用在乙二醇溶液中添加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作为稳定剂的调变乙二醇还原法,制备了高分散的碳纳米管(CNTs)负载Pt电催化剂Pt/CNTs。利用紫外-可见(UV-Vis)、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和X射线衍射(XRD)光谱研究了催化剂的制备过程和结构,考察了Pt/CNTs制备过程中SDS的添加对其结构和甲醇电催化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乙二醇溶液中PtCl62-与SDS形成了配合物,PtCl62-能够被乙二醇完全还原;超声处理后的CNTs表面接上了含氧基团,有利于Pt粒子的吸附,催化剂上不残留有SDS;Pt/CNTs电催化剂具有典型的面心立方结构,添加SDS制备的Pt/CNTs-2电催化剂Pt高度分散,粒径更小,达4.5 nm。循环伏安(CV)测试结果表明,添加SDS制备的Pt/CNTs-2电催化剂比传统乙二醇还原法制备的Pt/CNTs-1具有更高的甲醇电催化氧化活性。
陈胜洲叶飞刘自力林维明
关键词: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
一种碱式金属盐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碱式金属盐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超级电容器领域。本发明通过优化的低共熔溶剂与金属盐反应,使用一步低共熔溶剂沉淀法生成多孔高比表面积的三维结构。该制备方法具备无污染,低成本、制备简单以及可以生物降...
陈胜洲陈江东杨伟邹汉波马婷婷潘彩凤
文献传递
Cu_1Zr_1Ce_9O_δ催化剂选择性氧化CO性能的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u1Zr1Ce9Oδ催化剂,考察了反应温度和反应气体中各组分对Cu1Zr1Ce9Oδ催化剂上选择性氧化CO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降温的过程中Cu1Zr1Ce9Oδ催化剂的活性滞后。H2的存在有利于CO的脱附,促进了低温下选择性氧化CO的反应;而温度较高时,H2氧化副反应的发生降低了CO的转化率,反应气中H2O和CO2降低了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最佳反应温度为(160—200)℃,O2的进入量取3为宜。
邹汉波陈胜洲林维明
关键词:催化剂工程CO选择性氧化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