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陶四明

作品数:76 被引量:288H指数:8
供职机构: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5篇心脏
  • 22篇起搏
  • 18篇血管
  • 17篇心室
  • 16篇心房
  • 16篇消融
  • 14篇心肌
  • 14篇房颤
  • 13篇心房颤动
  • 12篇心肌梗死
  • 12篇心脏起搏
  • 12篇梗死
  • 10篇导管消融
  • 10篇心血管
  • 9篇导管
  • 9篇心血管病
  • 9篇心血管病学
  • 9篇血管病
  • 9篇右心
  • 9篇急性心肌梗死

机构

  • 70篇云南省第二人...
  • 19篇昆明医学院第...
  • 5篇昆明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作者

  • 76篇陶四明
  • 27篇李易
  • 23篇李建美
  • 22篇郭涛
  • 14篇张荣华
  • 14篇韩明华
  • 13篇洪云飞
  • 13篇杨锋
  • 12篇王钰
  • 11篇郑甲林
  • 10篇张仪坚
  • 10篇杨志刚
  • 9篇羊超
  • 9篇李绍龙
  • 9篇刘屹
  • 9篇吕云
  • 8篇魏巍
  • 7篇蔡红雁
  • 4篇普顺华
  • 4篇张新金

传媒

  • 8篇中国心脏起搏...
  • 6篇昆明医科大学...
  • 5篇中国心血管病...
  • 4篇心血管病学进...
  • 3篇中华心律失常...
  • 3篇心电学杂志
  • 3篇昆明医学院学...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医学综述
  • 2篇重庆医学
  • 2篇中国心血管杂...
  • 2篇保健医苑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华医学会心...
  • 1篇医疗装备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7篇2012
  • 6篇2011
  • 10篇2010
  • 4篇2009
  • 9篇2008
  • 10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柴汝昌陶四明杨晓苏云衫李易李建美张勇杨锋邵成民
该课题组对40例患者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心率、体位、呼吸、相位等改善图像的方法进行优化,减少或消除影响CT冠状动脉成象图象的因素,选取图象质量较佳的22例患者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将两者结果对照分析。结...
关键词:
关键词:冠心病
体外培养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HCN2基因的转染及表达
2012年
背景:通过超极化活化的阳离子电流调制心脏自律性成为该领域研究的焦点。目的:将起搏基因质粒CMV-hHCN2-3xha-IRES-EGFP转染到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检测其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核酸和蛋白水平是否表达。方法:采用单纯直接贴壁法或密度梯度离心结合直接贴壁法分离、纯化、增殖获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脂质体2000转染质粒CMV-hHCN2-3xha-IRES-EGFP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结果与结论:单纯直接贴壁法收集到的细胞增殖速度慢,而密度梯度离心结合直接贴壁法细胞增殖速度较快,原代细胞培养第3代后转染48h荧光显微镜下可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发出荧光,对照组无荧光。细胞转染率达15%-20%。RT-PCR检测及Westernblot印迹检测证明了hHCN2基因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表达。密度梯度离心结合直接贴壁法较单纯直接贴壁法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效率更高。转染目的基因hHCN2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蛋白有表达。
闵锐李建美陶四明张新金李先花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脂质体转染干细胞
体外心脏震波治疗冠心病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0
2010年
目的 探讨体外心脏震波治疗冠心病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基本方法学要点.方法 纳入35例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及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其中25例应用瑞士Storz Medical公司生产的震波治疗仪,进行体外心脏震波治疗,10例作为阳性对照.治疗前经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和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心肌灌注显像(MPI)识别存活心肌,定位缺血节段.治疗组分为2个亚组,A组(16例,29个节段)采用3个月完成9次治疗,第4个月随访;B组(9例,13个节段)采用1个月完成9次治疗,第2个月随访.治疗时经机载实时超声探头锁定缺血靶区,每个靶区实施-1~0~+1两两组合的9点治疗,每点发放200次脉冲,每次脉冲能量为0.09 mJ/mm2.整个过程行实时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随访采用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加拿大心血管学会(CCS)心绞痛分级、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6 min步行距离(6MWT)和硝酸甘油用量行临床评估,采用收缩期峰值应变率(PSSR)和MPI评价局部心肌收缩功能和血流灌注.结果 25例患者共42个缺血节段接受了9次震波治疗,血液动力学稳定,未出现心肌损伤、出血、栓塞等并发症;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的NYHA、CCS心绞痛分级和硝酸甘油用量较少(P<0.01),SAQ评分、6MWT较高(P<0.05).治疗组治疗区域的静息态MPI评分和负荷态PSSR明显增高(P<0.01).A组负荷态MPI评分治疗后高于治疗前(1.21±0.86比0.83±0.80,P<0.01),缺血改善程度优于B组.对照组以上指标改变甚微.结论 初步研究表明,体外心脏震波治疗是一项无创、安全、有效的新型血管再生疗法,可以缓解患者心绞痛,提高运动耐量.
王钰郭涛蔡红雁马铁昆陶四明陈明清顾云潘家华肖践明赵玲杨西云羊超
关键词:心肌梗死体外心脏震波
自制导引钢丝在右室间隔部起搏螺旋电极定位中的临床应用体会
本文论述了采用自制导引钢丝辅助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螺旋电极定位施行间隔部心脏起搏,观察其可行性和安全性以及其植入方法学要点和技术细节.
陶四明洪云飞张荣华杨锋李易
关键词:心脏起搏植入技术螺旋电极
文献传递
去肾动脉交感神经对高血压大鼠急性期肾素活性及心室重塑的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去肾动脉交感神经术后无创血压、血浆及组织肾素活性和心脏组织结构的变化,旨在评价去肾动脉交感神经治疗对高血压相关心脏重塑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雄性12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50只,平均体重(265±12)g。随机分为手术处理组(M组)和空白对照组(B组),据处理范围及方式不同,再随机将M组大鼠不同亚组(左侧组,右侧组,双侧组,假手术组),5只WKY大鼠为阴性对照组(F组)。测定各组大鼠基础血压值、体重及血浆肾素活性。对M组大鼠制作去肾动脉交感神经模型。观察围术期无创血压及血浆肾素活性变化,并行心脏组织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及心脏、肾脏组织肾素活性检测。结果去肾动脉神经术不同处理组间心脏病理组织学检测指标变化可见显著差异,包括HW/BW值、心肌厚度及心肌肥大,间质局部水肿,纤维组织增生等;手术组血浆RAAS相关因子经去肾动脉神经处理后均出现显著下降趋势,[PRA(244.40±11.5)vs(228.23±7.5),P<0.05];AngⅡ[(4.10±0.35)vs(3.41±0.28),P<0.05];ALD[(133.44±6.98)vs(119.85±4.12),P<0.05];心肌AngⅡ、AngⅠ、ALD、ACE含量与血压、HW/BW及心肌厚度之间相关性有显著意义;免疫组化定量组间对比分析提示手术处理组大鼠肾脏组织AngⅠ,AngⅡ及NA IOD值显著低于空白对照及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肾动脉交感神经术可有效降低循环及组织水平RAAS相关因子水平,改善高血压大鼠心室重塑。
陶四明陈韵羽魏榕韩明华
关键词: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室重塑
心脏起搏器感知不良诱发心室颤动1例
2011年
患者,男,61岁,因"胸痛3h"入院,心电图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入院即刻发生一次心室颤动,立即给予电除颤1次成功转复窦律,因频发室性早搏,给予静脉持续泵入胺碘酮,继而出现心动过缓,随后在床旁经左锁骨下静脉途径,植入临时起搏器。10min后,患者出现抽搐,心电监护示心室颤动。
郑甲林陶四明李建美
关键词:临时心脏起搏术心室颤动急性心肌梗死
活动平板心脏负荷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83例对比分析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评价活动平板心脏负荷试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 83例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 (无心肌梗死病史 )行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 ,并于 2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 ,将两者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 79.5 % ,特异性41.0 % ,阳性预测率 61.45 % ,阴性预测率 3 9.7% ,假阴性率 2 0 .5 %。中高危人群活动平板阳性预测率 82 .1% ,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 62 .7% ;低危人群活动平板阳性预测率 18.8% ,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 12 .5 % ,P<0 .0 0 5 ,可认为两组人群的阳性率有显著差异。结论 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是诊断冠心病较理想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结合冠心病易患因素综合分析 ,对确诊冠心病拟诊患者有重要参考价值 ,可为选择适合行冠状动脉造影的高危患者提供重要依据 ,提高冠状动脉造影的诊断效率 ,同时减少不必要的诊疗风险和卫生资源耗费。
辜云青陶四明郭涛潘家华肖践明汤亚明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冠心病
血液灌流在重症急性中毒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4年
急性中毒是基层医院常见的临床急症。基层乡镇医院主要患者来源为农村患者,农药中毒、食物中毒等相对较多,且非常严重。昆明市晋宁县第二人民医院内科自2011年8月至2011年11月对8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及2例阿维菌素中毒患者实施常规内科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张春喜陶四明赵正菊程思奇张红艳郑福云
关键词:血液灌流中毒解毒剂
多极电极激动标测在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采用多极标测电极在三维电解剖标测技术引导下对RVOT局部进行快速、高密度电解剖密集标测的便捷性和导管消融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1月收治住院的12例药物治疗无效的RVOT室早患者(男8例,女4...
陶四明韩明华
三维引导下多极高密度标测在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消融中的应用
2016年
目的评价多极接触标测在指导三维电解剖引导下右室流出道(RVOT)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消融的疗效。方法选择32例RVOT室早患者,据术中室早发作的频度分为两组:室早<1次/分者采用多极导管高密度标测(多极组);室早≥1次/分者采用单导管逐点标测(单极组);确定激动起源靶点后再进行起搏标测证实并实施消融治疗。比较两组的标测时间、消融次数及时间、X线曝光时间、消融成功率。结果 29例患者完成电生理标测及消融,单极组16例,多极组13例。多极组平均采集有效标测点明显多于单极组;激动顺序标测耗时两组未见差异。多极组总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单极组,但是在平均消融次数、消融时间、X线透视时间等指标比较,多极组却显著少于单极组,所有患者均达到即刻消融终点。随访(6.9±3.2)个月,单极组1例复发。结论采用多极标测导管对RVOT局部进行高密度电解剖标测快捷、精确,提高消融成功率,尤其是对术中室早发作较少的患者。
陶四明韩明华张新金郑甲林魏巍杨志刚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导管消融射频电流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