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术后
  • 1篇胸骨
  • 1篇胸骨上举术
  • 1篇婴幼
  • 1篇婴幼儿
  • 1篇食管
  • 1篇食管返流
  • 1篇食管括约肌
  • 1篇手术
  • 1篇手术后并发症
  • 1篇术后并发
  • 1篇术后并发症
  • 1篇胃肠
  • 1篇胃肠道
  • 1篇胃肠道异物
  • 1篇胃食管
  • 1篇胃食管返流
  • 1篇下食管括约肌
  • 1篇消化道
  • 1篇消化道异物

机构

  • 4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汕头大学医学...
  • 1篇汕头大学

作者

  • 4篇韦福康
  • 3篇胡廷泽
  • 2篇陈绍基
  • 1篇蒋小平
  • 1篇郎诗民
  • 1篇陈中献
  • 1篇蒋学武
  • 1篇黄鲁刚
  • 1篇冯杰雄
  • 1篇唐耘熳
  • 1篇刘文英
  • 1篇钟麟
  • 1篇刘敏
  • 1篇李福玉

传媒

  • 2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华西医学

年份

  • 1篇2002
  • 1篇2000
  • 1篇1996
  • 1篇198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小儿下食管括约肌压力测定及其在胃食管返流临床中的初步应用
1987年
本文对71名正常小儿和15例有GER症状的患儿进行了LESP测定.结果表明我国小儿LESP和LESL的正常参考值分别为16.27±5.09m mH g和2.40±0.93cm且随年龄而趋于增加.LESP测定有助于GER的诊断,当LESP低于10mmHg时,提示LES功能不全.LESP测定是一项操作简便、快速而安全的食管功能性检查方法,值得在小儿GER临床中开展应用.
钟麟胡廷泽陈绍基韦福康
关键词:小儿下食管括约肌胃食管返流GASTROESOPHAGEALREFLUXWOULD
胸骨上举术后第2、3肋软骨前凸畸形被引量:11
2000年
目的 探讨胸骨上举术后并发第 2和 /或第 3肋软骨前凸畸形的表现及其原因。方法 对 5例胸骨上举术后并发第 2和 /或第 3肋软骨前凸畸形的患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5 2例随访资料完整的漏斗胸患儿中发现 5例术后第 2和 /或第 3肋软骨前凸畸形的患儿 ,发生率为 3.2 9%。5例中男 3例 ,女 2例 ,年龄 4~ 15 .2岁。术后发现该畸形的时间为 10~ 2 3个月 ,平均 14.8个月。侧位胸片示胸廓较扁平。其中 1例再次手术切除畸形肋软骨治愈 ,另 4例患儿在进一步随访中。结论 胸骨上举术后第 2和 /或第 3肋软骨前凸畸形是一种较常见的远期并发症。手术损伤肋骨软骨结合处骨骺可能是引起该并发症的原因 ,术中切除畸形肋软骨时避免对该处骨骺的损伤对防止该并发症的发生可能有一定作用。
冯杰雄胡廷泽唐耘熳刘文英蒋小平韦福康吴学东罗启成刘敏
关键词:漏斗胸手术后并发症
大鼠急性肠绞窄缺血术后肠管活力的变化及监测
2002年
目的:探讨肠绞窄缺血术后肠管活力的变化情况及建立监测方法 方法:距回盲部5cm处向近端结扎5cm的回肠及系膜使之成袢状绞窄缺血,分别缺血30和60min,然后经口灌入100μCi^(99m)Tc-DTPA(二乙撑三胺五乙酸)作功能示踪(口服耐量实验法),同时结合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研究绞窄缺血肠管在恢复血供后的不同时相(30min、1h、2h、3h、6h、10h、16h和24h)肠管功能和组织损伤变化的情况。 结果:正常大鼠肠道对^(99m)Tc-DTPA的吸收稳定在5%左右。绞窄缺血时间越长,肠缺血损害程度越严重,术后肠道对^(99m)Tc-DTPA的吸收升高得越早、越高。肠穿孔病例的腹腔液中同位素标记物升高得很明显。 结论:对绞窄缺血肠管在恢复血供的同时向胃内给予少量^(99m)Tc-DTPA能够为术后肠管活力的变化情况(包括组织损伤的不同程度和肠穿孔等情况)提供一个敏感而实用的监测指标。此法可望成为监测急性肠缺血术后肠管活力变化的一种新方法。
蒋学武胡廷泽韦福康陈绍基赖亚曼陈中献
婴幼儿胃肠道异物的处理
1996年
总结9例婴幼儿胃肠道异物,除1例采用手术取除外,均用保守疗法治愈。本文强调婴幼儿胃肠道异物保守治疗的重要性,结合文献讨论保守治疗的措施和手术时机的掌握。
黄鲁刚韦福康郎诗民李福玉
关键词:消化道异物婴幼儿保守疗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