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顾人颖

作品数:6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项目浙江省科技厅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气候
  • 2篇气象
  • 2篇NDVI
  • 1篇地表覆盖
  • 1篇多尺度
  • 1篇蒸发
  • 1篇蒸发量
  • 1篇蒸发皿
  • 1篇蒸发皿蒸发量
  • 1篇日照百分率
  • 1篇水汽
  • 1篇水汽通量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气候因子
  • 1篇气候影响
  • 1篇气孔
  • 1篇气象要素
  • 1篇气象站
  • 1篇区域气候
  • 1篇自动气象站

机构

  • 6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武汉区域气候...
  • 1篇伊利诺伊大学

作者

  • 6篇顾人颖
  • 4篇孙善磊
  • 4篇骆杨
  • 3篇周锁铨
  • 3篇黄珏
  • 2篇孙杰
  • 2篇李洪利
  • 2篇石建红
  • 1篇宋洁
  • 1篇李强
  • 1篇顾婷婷

传媒

  • 2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Meteor...

年份

  • 4篇2010
  • 2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江西省近46年蒸发皿蒸发量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1
2010年
利用江西省79个常规气象站1960-2005年的观测资料,综合分析了蒸发皿年蒸发量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相关环境因子包括日照百分率、云量、气温(日平均温度、日较差、最高温度、最低温度)、10m风速、饱和水汽压差、年降水量和相对湿度的相关关系,试图找出蒸发皿年蒸发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1)江西省西部及中部年蒸发量较小;南部及鄱阳湖周边地区年蒸发量较大。在过去46a中,蒸发皿年蒸发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其速率为-4.57mm/a;79站中,有68站蒸发皿年蒸发量下降趋势显著;(2)以日照百分率为代表的能量供给因子与蒸发皿年蒸发量的相关系数最大,其次为动力因子(10m风速),以相对湿度为代表的湿度因子相对较小,三者的完全相关系数分别为0.37、0.33、0.23;(3)空间上,整个江西省受日照百分率影响均比较大,风速、相对湿度对江西省的影响在鄱阳湖附近、西南部分地区更大,日照百分率、风速的降低以及相对湿度的增加导致了蒸发皿蒸发量的减小;(4)利用日照百分率、风速、相对湿度拟合的蒸发皿年蒸发量多元回归方程,能够反映该地区平均年蒸发量的情况,精度较高。
顾人颖周锁铨宋洁孙善磊石建红骆杨
关键词:蒸发皿蒸发量日照百分率风速相对湿度
Interactions between Vegetation and Climatic Factors in Typical Arid and Humid Regions of China Based on NDVI被引量:1
2010年
According to the distribution of arid and humid regions in China,the typical arid region (Erjina),the typical semi-arid/semi-humid region (Guanzhong basin/Loess Plateau) and the typical humid region (Poyang Lake basin)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areas.Based on NDVI data from 1982 to 2000 and meteorological observing data of three study areas from 1981 to 2000,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vegetation NDVI and climatic factors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in typical arid and humid regions were discussed in this stud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responses of vegetation to climatic factors,vegetation in the typical arid region (Erjina) was more sensitive to precipitation,while vegetation in the typical semi-arid/semi-humid region (Guanzhong basin/Loess Plateau) was more sensitive to both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and vegetation in the typical humid region (Poyang Lake basin) was more sensitive to temperature.As for effects of vegetation on climatic factors,there was a remarkable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vegetation NDVI in the past winter and temperature in the present summer,and also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vegetation NDVI in the past winter and precipitation in the present summer.However,in the typical semi-arid/semi-humid region (Guanzhong basin/Loess Plateau),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vegetation NDVI in the present spring and temperature in the present summer.
李洪利孙善磊孙杰黄珏顾人颖骆杨
关键词:NDVIPRECIPITATION
鄱阳湖流域植被气孔阻抗变化对气候影响的探讨被引量:3
2009年
为了探讨植被气孔阻抗的变化对主要气候因子的影响,利用2000年6月16日-7月31日的NCAR(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资料,应用WRF(W eather Research Forecast)模式对植被气孔阻抗进行了三组试验:控制试验(CS)、敏感性试验1(RS↓)和敏感性试验2(RS↑),结合江西省80个气象站的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控制试验(CS)可以较好的模拟该流域的温度、降水、相对湿度时间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它们与实测数据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1、0.79和0.58,皆通过了0.01水平的t检验;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当气孔阻抗减小时,降水和相对湿度增加,温度下降;相反,当气孔阻抗增加时,降水和相对湿度减小,温度升高;气孔阻抗的变化对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影响在整个区域是一致的增大或减小的,而降水所体现出来的情况则较复杂。研究结果可为植被与大气间通量交换的参数化研究提供参考。
石建红周锁铨顾婷婷李强顾人颖
关键词:气候变化WRF鄱阳湖流域
典型干湿区植被与气候因子的相互响应关系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根据中国干湿区分布图,选取典型的干旱地区(额济纳地区)、半干旱/半湿润(关中盆地/黄土高原)和湿润地区(鄱阳湖地区)为研究区域。基于1982~2000年的NDVI数据和1981~2000年3个研究区气象观测资料,探讨了不同干湿分布区植被NDVI与气候因子(温度、降水)之间相互响应关系。结果表明,植被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中,干旱地区(额济纳地区)植被对降水的变化较为敏感;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关中盆地/黄土高原地区)植被对温度和降水的变化均较为敏感;而湿润地区(鄱阳湖地区)植被对温度的变化敏感;植被对气候因子的影响中,干旱地区(额济纳地区)前一年冬季植被NDVI与当年夏季温度、降水的分别呈显著的负、正相关;而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关中盆地/黄土高原地区)当年植被NDVI与当年温度呈显著正相关。
孙善磊孙杰李洪利黄珏顾人颖骆杨
关键词:NDVI气候因子温度降水
江西省下垫面变化对气象要素的影响效应及气孔阻抗的敏感性研究
本文将MODIS地表覆盖资料替换到WRF中,研究分析了不同下垫面情况下的相关要素变化情况,并利用WRF模式研究了气象要素对不同气孔阻抗的敏感性,结果如下:   对比分析了WRF模式USGS地表数据与江西2004年MOD...
顾人颖
关键词:区域气候地表覆盖水汽通量
文献传递
杭州城市热岛空间分布及时域-频域多尺度变化特征被引量:9
2009年
利用杭州20个自动气象站逐时数据计算2006年四季各站平均热岛强度,用薄盘样条函数法研究杭州城市热岛的空间变化,发现:夏秋季时较强,而春冬季强度较弱;总体趋势是杭州市主体城区最大,向外辐散,逐渐减弱。利用2006年2月~2007年2月逐时气象数据,结合Morlet小波变换方法分析了杭州热岛周期变化特征,发现:其在频域上具有多尺度的周期振荡,尺度主要是24h(日)、168h(周)和1490h(2月)。以日为周期的热岛强度与局地气候系统、地面长波辐射、近地层热量交换、人为热的日周期变化有关;而以周为周期的热岛强度变化成因主要与人类活动及城市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周末效应"有显著的关系;以2个月为周期的变化特征与一些较大尺度的自然变化相关。结果表明,杭州城市热岛时空变化是天气系统、地面长波辐射、下垫面、大气污染、人为热、人类活动、近地层热量交换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骆杨周锁铨孙善磊薛根元顾人颖黄珏
关键词:自动气象站城市热岛小波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