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冬梅

作品数:11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兰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语言文字
  • 2篇文学

主题

  • 8篇翻译
  • 3篇译学
  • 2篇英译
  • 2篇哲学
  • 2篇生态翻译
  • 2篇生态翻译学
  • 2篇适应选择论
  • 2篇后殖民翻译
  • 2篇翻译适应选择...
  • 2篇翻译学
  • 2篇翻译研究
  • 2篇陈荣捷
  • 1篇大学英语
  • 1篇道德经
  • 1篇典籍英译
  • 1篇虚构
  • 1篇研究范式
  • 1篇言说
  • 1篇意识形态操纵
  • 1篇译介

机构

  • 11篇兰州理工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兰州城市学院

作者

  • 11篇马冬梅
  • 1篇陈洁
  • 1篇杜青青

传媒

  • 2篇天水师范学院...
  • 1篇内蒙古民族大...
  • 1篇兰州教育学院...
  • 1篇洛阳师范学院...
  • 1篇兰州工业高等...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沈阳建筑大学...
  • 1篇牡丹江教育学...
  • 1篇东方翻译
  • 1篇兰州工业学院...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文学翻译的政治意识形态操纵——以建国初期英美文学译介为例被引量:1
2012年
翻译研究的文化学派把意识形态、政治、权力等影响翻译活动的外部因素纳入研究范围,指出翻译活动绝不可能脱离其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环境,同时也反映着某一社会历史时期的政治状况。20世纪50年代由于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政治上实行向苏联一边倒的政策,在文学翻译上同样实行亲苏的政策,在苏联英美文学选择倾向的巨大影响下,同时为了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新文化的统治地位,英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受到了当时我国译入语语境的青睐。
马冬梅
关键词:文学翻译批判现实主义
适应与选择原理在翻译研究中的运用——生态学翻译观被引量:1
2013年
翻译研究历经了包括语言学、文艺学、社会符号学、交际学等多种途径之后,由胡庚申教授提出,以达尔文"适应和选择"学说为理论支撑的生态翻译学作为翻译理论研究的一个新的话语力量引起了我国翻译学界的关注,其翻译适应选择论及生态学翻译研究途径得到了诸多学者的认可和支持。阐述了生态翻译学这一具有跨学科性质的翻译研究途径产生的理论背景,理论主张及其倡导的生态研究范式,以期能促进这方面的深入研究。
马冬梅陈洁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翻译适应选择论
科技翻译的关联理论阐释——以产品设备使用说明书的翻译为例被引量:2
2011年
近半个世纪以来,科技翻译的研究命题不断扩大,讨论的内容逐步深入。本文以产品设备使用说明书的翻译为例,从关联理论的角度阐释了科技翻译,并指出在科技翻译中,译者应根据科技英语自身的特点,以传递最佳关联为导向,采取灵活多样的翻译策略来再现原文的信息。
马冬梅杜青青
关键词:科技翻译翻译策略
我国译学研究范式的嬗替及其哲学理据探析
2014年
译学研究范式为翻译研究制定指导原则,为译学研究者提供研究特定问题的手段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译学研究的发展是怀疑、批判和超越传统范式的过程,因此辨认译学研究所经历的范式更替就显得极其重要,而范式的辨认必须从先验的哲学入手。梳理了我国译学研究从传统的语文学研究范式到上世纪80年代的结构主义语言学范式再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的解构主义多元研究范式的嬗变更替,并探析了范式更替背后隐藏的哲学基础的变革。
马冬梅
关键词:研究范式哲学基础
基于智能手机的大学英语移动学习课程设计被引量:3
2014年
移动学习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引起了国内外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将它运用于大学英语教学被认为是对传统高校大学英语学习的一种有效补充。本文结合智能手机的特点,探讨了如何从内容、媒体、通信等方面设计有效的大学英语移动学习课程,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使学习者真正受益于移动学习。
马冬梅
关键词:课程设计媒体设计通信设计
林语堂翻译思想的生态翻译学解读被引量:2
2012年
林语堂是20世纪中国集翻译理论与实践于一身的翻译家之一,他的翻译思想具有明显的独创与超前意识,为我国译学研究提供了许多值得挖掘的话题。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出发,以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为例,对林语堂先生的翻译思想进行解读,指出林语堂的翻译思想与实践都体现了翻译适应选择论中"和谐统一"、"译者中心"、"选择/适应"及"译有所为"的理念。
马冬梅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浮生六记》翻译适应选择论
以小说之事言说译学之理——评《虚构的译者——透过文学作品看翻译》
2018年
引言《虚构的译者——透过文学作品看翻译》(Fictional Translators-Rethinking Translation through Literature)(以下简称《虚构的译者》)是翻译理论家罗斯玛丽·阿罗约(Rosemary Arrojo)教授的新作,于2017年由劳特利奇(Routledge)出版社出版,收录于迈克尔·克罗宁(Michael Cronin)和莫伊拉·因基莱里(Moira Inghilleri)主编的“翻译与口译研究新视角”丛书。
马冬梅
关键词:翻译译者虚构译学言说小说
译事三难之我见
2012年
人类历史上有着优秀的翻译传统,但无论译籍多么浩繁,译论多么丰硕,译事之难都始终困扰着翻译家与翻译理论家。译事主要难在三点:一是翻译标准的多元化常常使译者无所适从;二是由于两种语言在语言及文化两个层面的差异总是让译者在理解与表达时举步维艰;三是由于翻译本身的复杂性,养能译之才便成了古今中外学界及译界所面临的一大难题。
马冬梅
关键词:译事翻译标准语言文化差异
陈荣捷英译《道德经》的杂合特点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文化的杂合性普遍存在,只要有文化接触就会有杂合。在翻译中无论译者采取哪种策略,其译文语言都会反映出两种语言文化的特征从而带有杂合色彩。陈荣捷以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的传播为主要目的,在翻译时自觉保护中国传统话语的特点,以凸显中西文化之不同,因此,他的英译《道德经》具有典型的杂合特征。在语言层面,他把较多的原语文本的语言特征引进了目的语文本;在文化方面,他将原语的某些文化特征引入了目的语文化;在文学方面,他将目的语读者所不熟悉的一种文学样式引进了目的语文本。陈荣捷的译文既充分传达了原文文化特色,又准确传达了原文哲学含义,凸显了中西方语言文化之间张力的存在。
马冬梅
关键词:《道德经》后殖民翻译
我国传统译论在反向格义中的误读被引量:2
2017年
格义是用我国本土的思想概念比附陌生佛学术语的解经方法,"反向格义"则指用外来的概念体系和理论框架来阐释我国本土经典。近年来由于西方学科体系的影响及其强势译学话语的发扬,加之我国译界欲实现传统译论的现代转换与重构的迫切诉求,"反向格义"在我国翻译研究中大行其道,用西方术语简单比附我国传统译学概念的现象比比皆是,致使一些概念被误读甚至被消解。我国译学研究应走出"反向格义"的制约,培养自己的叙述方式,否则会造成我国本土译论的"失语症",我国传统译学话语或将失去其言说地位。
马冬梅
关键词:格义反向格义误读失语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