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寅生

作品数:171 被引量:2,052H指数:30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2篇期刊文章
  • 27篇会议论文
  • 8篇科技成果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5篇天文地球
  • 9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建筑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8篇盆地
  • 34篇柴达木盆地
  • 29篇地质
  • 20篇石炭
  • 18篇地震
  • 17篇新生代
  • 17篇石炭系
  • 16篇地质灾害
  • 16篇断裂带
  • 16篇裂带
  • 14篇应力场
  • 14篇油气
  • 12篇新构造
  • 12篇北缘
  • 11篇构造应力
  • 10篇地应力
  • 8篇青藏高原
  • 8篇中新生代
  • 7篇龙门山
  • 6篇黄河上游地区

机构

  • 168篇中国地质科学...
  • 28篇国土资源部
  • 18篇中国石油大学...
  • 14篇中国地质大学...
  • 1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0篇中国科学院
  • 8篇中国石油大学...
  • 6篇中国地质环境...
  • 6篇中国地质调查...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东北石油大学
  • 4篇中国石油
  • 3篇北京大学
  • 3篇福州大学
  • 3篇中国石油青海...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极地研究...
  • 2篇青海油田

作者

  • 171篇马寅生
  • 33篇刘成林
  • 27篇李宗星
  • 26篇杜建军
  • 25篇施炜
  • 20篇张春山
  • 19篇吴满路
  • 16篇尹成明
  • 14篇张岳桥
  • 13篇王小凤
  • 12篇崔盛芹
  • 11篇廖椿庭
  • 11篇殷秀兰
  • 11篇谭成轩
  • 11篇冯向阳
  • 10篇吴珍汉
  • 10篇龚明权
  • 10篇朱大岗
  • 9篇赵越
  • 9篇郑策

传媒

  • 25篇地质力学学报
  • 18篇地学前缘
  • 16篇地球学报
  • 11篇地质通报
  • 8篇地质学报
  • 5篇中国地质
  • 5篇地球学报(中...
  • 4篇地球物理学报
  • 4篇第七届全国地...
  • 3篇地质论评
  • 3篇石油勘探与开...
  • 3篇地球物理学进...
  • 3篇古地理学报
  • 2篇石油学报
  • 2篇大地构造与成...
  • 2篇岩石学报
  • 2篇地震学报
  • 2篇高校地质学报
  • 2篇地球科学与环...
  • 2篇青藏高原地质...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7篇2017
  • 17篇2016
  • 10篇2015
  • 6篇2014
  • 6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 7篇2008
  • 8篇2007
  • 17篇2006
  • 17篇2005
  • 4篇2004
1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东北缘玛曲活动断裂遥感调查
本文针对活动断裂,利用ETM+遥感数据,在的遥感数据选取、处理及解译的基础上,结合地质、地形等资料和野外调查,建立了玛曲活动断裂的解译标志.同时,文章对玛曲活动断裂进行了详细解译,并探讨了其展布特征及活动特征.研究表明,...
施炜马寅生张春山
关键词:地质构造青藏高原
文献传递
辽河盆地新生代构造演化模式被引量:14
1999年
辽河盆地新生代火山岩的分布规律和岩石学特征表明:辽河盆地新生代的构造环境为大陆裂谷。地壳深部资料显示出辽河地区存在上地幔隆起,它控制了浅部构造的发育。而辽河盆地新生代断裂构造组合,反演出辽河盆地新生代4期的构造应力作用方式。为此,笔者将造山和成盆作用纳入统一的动力学机制,提出了辽河盆地新生代构造演化的动力学模式。
陈正乐马寅生王小凤王小凤武红岭吴铁生武红岭霍光辉殷秀兰陈宣华兰秀峰
关键词:辽河盆地新生代构造演化模式火山岩
柴达木盆地石炭系分布特征
尹成明王财富马寅生程烨
地应力测量与监测标定技术研究
马寅生吴满路
研制地应力测量实验室标定平台,建立地应力测量与监测野外标定试验基地,开展地应力测量与监测标定实验,在实验标定的基础上建立各种测量与监测方法的行业技术规范,以便取得可靠且统一规范的地应力数据,为国家重大工程的规划、设计提供...
关键词:
关键词:大陆动力学监测方法
一种非常规气的现场自动解析仪系统
本申请提供一种非常规气的现场自动解析系统和测试方法,包括:气体收集分系统、数据采集分系统、系统控制分系统和数据解析分系统;气体收集分系统,用于获取气体流量数据和并且控制流量器的启用;数据采集分系统,用于获取空气温度数据、...
刘成林李宗星马寅生王志高唐俊杰郑策代昆
文献传递
柴达木盆地现今温度场与盆地晚古生代以来构造热演化
<正>1引言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内部最大的山间盆地,也是中国西部三大含油气盆地之一。温度场与盆地构造演化研究可为陆内或板内大陆动力学和盆地动力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Yin et al.,2008),同时也为盆地进行油气资源...
李宗星张旺刘成林马寅生
共和盆地剖面第四纪孢粉组合特征及环境演化被引量:10
2004年
青藏高原东北缘共和盆地沉积了较厚的第四系,详细地记录了共和盆地第四纪环境变化。通过对共和盆地第四系沉积序列特征和孢粉组合特征的分析,结合热释光测年,本文较详细地研究了共和盆地第四纪以来的环境变迁,并将其分为两大阶段:早期为湖相沉积阶段(中更新世晚期~0 079Ma),气候相对温和。晚期为河流和风成沉积阶段(79 2ka~至今),气候相对干旱。早期阶段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气候期和五个气候亚期。总体上,共和盆地自早更新世以来由偏湿气候逐渐转变为干旱气候,古植被由森林植被逐渐转化为森林草原型植被。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早更新世以来青藏高原强烈隆升,改变了西南季风气候格局所致。
施炜马寅生吴满路杜建军张西娟
关键词:共和盆地环境演化湖相沉积早更新世古植被中更新世
黄河上游地区地应力状态与地质灾害关系探讨被引量:1
2007年
本文在广泛收集研究区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以实测地应力值为依据,对研究区的地应力状态进行了模拟分析,进而对地应力状态与地质灾害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得到如下认识:地震活动是地应力积累到一定程度而释放的结果,强震活动一般发生在最大主应力方向与断裂走向呈锐角的部位,地震活动往往发生在局部高应力区。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在空间分布上与最大差应力的高值区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但与最大主应力高值区则无明显的对应关系。
张春山南青民廖椿庭谭成轩吴满路马寅生
关键词:黄河上游地应力地质灾害
岩石力学性质差异对盆地异常压力的贡献
<正> 盆地异常压力是指盆地内压力低于或者高于静水压力的现象。盆地内压力低于静水压力称为异常低压(underpressure),高于静水压力称为超压(overpressure),二者统称为异常压力。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含...
马寅生吕古贤殷秀兰杜建军施伟
文献传递
四川汶川Ms 8.0级地震同震变形特征和分段性被引量:11
2008年
汶川地震发育2条地表破裂带,一条沿中龙门山活动断裂带分布,另一条沿前龙门山活动断裂带分布,前者长超过200km,后者长约80km。同震变形在地表表现为逆冲膝折带,走向N45~60°E,形成公路路面隆起和农田陡坎。逆冲膝折带西北侧抬高,东南侧下降。在剖面上冲断带倾向北西,倾角50~60°。膝折带两侧相对高差沿映秀-北川断裂一般为2.5~3.0m,沿都江堰-汉旺断裂为1.5~1.1m。沿中龙门山活动断裂带,同震变形运动方式具有明显的分段性,映秀-擂鼓镇段,表现为逆冲,走滑现象不明显;北川-青川段既有逆冲又有右旋走滑分量。沿前龙门山活动断裂带,同震变形运动方式主要表现为逆冲,走滑位移和分段性不明显。
马寅生龙长兴谭成轩王涛张永双雷伟志李滨龚明权廖椿庭吴满路
关键词:四川汶川地震同震变形分段性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