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胃癌
  • 3篇预后
  • 3篇切除
  • 3篇切除术
  • 2篇蛋白
  • 2篇手术
  • 2篇胃切除
  • 2篇胃切除术
  • 2篇消化道
  • 2篇消化道重建
  • 2篇化道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组
  • 1篇蛋白质组学
  • 1篇蛋白质组学研...
  • 1篇凋亡
  • 1篇凋亡抑制
  • 1篇凋亡抑制蛋白
  • 1篇新术式
  • 1篇抑制蛋白

机构

  • 7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7篇马岩
  • 5篇薛英威
  • 2篇魏玉哲
  • 2篇张永乐
  • 1篇韩继广
  • 1篇蓝秀文
  • 1篇姚强
  • 1篇张洪峰
  • 1篇曲宏岩
  • 1篇李春峰
  • 1篇李岩峰
  • 1篇王宽

传媒

  • 2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实用肿瘤学杂...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第8届全国胃...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3
  • 1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腹膜转移胃癌中GST-π的表达与预后
2013年
目的探讨腹膜转移胃癌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6例有腹膜转移胃癌原发灶和24例腹膜转移灶的手术标本中GST-π的蛋白表达情况,以40例非腹膜转移胃癌原发灶作对照,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GST-π在癌旁正常组织、非腹膜转移胃癌原发灶、腹膜转移胃癌原发灶和腹膜转移灶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6/20)、72.5%(29/40)、89.3%(50/56)、66.7%(16/24)。GST-π在非腹膜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低于腹膜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ST-π在腹膜转移灶中阳性表达率低于其在相应原发灶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ST-π蛋白表达与胃癌腹膜转移患者的组织学类型相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脏器侵犯、Borrmann分型、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腹膜转移程度无关(P〉0.05)。Kaplan—Meier生存统计结果显示腹膜转移胃癌患者GST-π的高表达与否与其生存期有关(P〈0.05)。结论GST-π蛋白表达与腹膜转移胃癌原发灶的组织学类型有关,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表达情况对腹膜转移胃癌患者的化疗药物选择及提示预后有一定的意义,GST-π的高表达可能与胃癌的腹膜转移发生有关。
蓝秀文薛英威张永乐魏玉哲马岩
关键词:胃癌腹膜转移免疫组织化学
胃底贲门癌新术式的临床应用及观察被引量:16
2009年
胃癌的发病近年来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胃底贲门癌的发病在整体胃癌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多。传统的近段胃切除手术难以控制胃酸反流,给病人造成巨大的痛苦,重者已不能维持生存,这种情况在胃肠外科常见并且棘手。在个别大型医院的胃肠专科,全胃切除治疗胃底贲门癌已被接受,这是不得已而为之。
薛英威王宽马岩韩继广张洪峰魏玉哲
关键词:胃底贲门癌胃切除术
残胃上的癌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比较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探讨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并建立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行残胃癌根治术的91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残胃癌的定义为良性疾病(〉 5年)或恶性疾病(〉 10年)胃部分切除后发生在残胃的癌。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1),并根据β回归系数予以加权,建立风险评分模型;模型评分越高,表示风险越大。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对各独立危险因素以及风险评分模型预测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进行诊断性评估。结果91例残胃癌患者中,男性84例,女性7例;年龄47~82(63.7 ± 8.5)岁。残胃癌手术清扫淋巴结(16.0 ± 11.8)枚,其中42例(46.2%)≥ 15枚,49例(53.8%)〈 15枚。91例残胃癌患者中,有46例(50.0%)发生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4 cm(χ2= 8.106,P= 0.004)、Borrmann Ⅲ~Ⅳ型(χ2= 6.129,P= 0.013)、癌胚抗原升高(χ2= 4.041,P= 0.044)以及肿瘤分期T3~4(χ2= 17.321,P= 0.000)的残胃癌患者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 4 cm(OR= 2.362,95%CI:0.829~6.730,P= 0.100,β回归系数= 0.859)和T3~4期(OR= 7.914,95%CI:1.956~32.017,P= 0.004,β回归系数=2.069)为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被纳入风险评分模型,分别被赋予1分和2分的权重。风险评分中0、1、2和3分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1.1%(2/18)、1/5、51.6%(16/31)和73.0%(27/37)。ROC曲线显示,风险评分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756(P= 0.000)。结论残胃癌患者癌胚抗原水平升高、肿瘤大小4 cm以上、Borrmann Ⅲ~Ⅳ型以及侵犯程度深提示可能存在淋巴结转移。联合肿瘤大小和肿瘤侵犯深度建立的风险评分模型可有效地预测残胃癌�
李凤科汪亦民李春峰马岩张永乐李志国薛英威
关键词:胃癌手术预后
远端胃癌根治术行Billroth Ⅰ和改良Billroth Ⅱ消化道重建后生存质量分析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行BillrothⅠ式和改良BillrothⅡ式消化道重建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度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451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按吻合方式分为B-Ⅰ组(99例行B-Ⅰ式吻合)和B-Ⅱ组(352例行改良B-Ⅱ式吻合),比较患者的围术期、术后早期并发症及远期症状(1年以上)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间性别、年龄和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围术期:B-Ⅰ组患者的肿瘤临床分期早于B-Ⅱ组(Ⅰ期胃癌,56. 6%> 35. 2%),肿瘤直径小于B-Ⅱ组(3. 58±1. 54 <4. 88±2. 37) cm,手术时间短于B-Ⅱ组(154. 68±41. 86<171. 48±32. 69) min,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长于B-Ⅱ组(116. 14±17. 70> 110. 38±18. 98) min,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 <0. 05);术后正常进半流食时间无明显差异(P> 0. 05)。术后早期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早期胃无力、吻合口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不足5%,两组患者间分别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0. 05)。术后远期症状:B-Ⅱ组患者倾倒综合征等表现的发生率高于B-Ⅰ组(9. 4%> 3. 0%),消化道反流症状发生率低于B-Ⅰ组(6. 8%<17. 2%),组间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 <0. 05);其他如消瘦、腹胀等症状及残胃吻合口病变方面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与B-Ⅰ式相比,改良B-Ⅱ式术后胆汁反流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患者生存质量较高。
高嘉良汪亦民马岩薛英威
关键词:胃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消化道重建围术期
胃癌淋巴结转移相关蛋白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
目的:用比较蛋白质组学的方法筛选和鉴定不同淋巴结转移能力胃癌组织差异表达的蛋白,对部分差异蛋白进行表达验证和临床意义分析,明确这些蛋白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淋巴结转移能力极强(小胃癌伴淋巴结转...
马岩薛英威
关键词:胃癌淋巴结转移预后因素比较蛋白质组学
文献传递
胃上部癌手术消化道重建方式的选择被引量:3
2022年
随着胃上部癌发病率的上升和早期病例的增加,选择合适的胃切除消化道重建方式逐渐被大家重视。目前,手术的安全性问题已不再是外科医生们担忧的主要问题,手术关注点逐渐转变为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胃上部癌手术方式包括全胃切除术(TG)和近端胃切除术(PG)。TG推荐的消化道重建方式为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经典PG术后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是远端残胃与食管吻合,但为了解决其引起的食管反流,多年来进行了大量探索,出现了食管管状胃吻合、双肌瓣吻合(Kamikawa吻合术)、间置空肠以及双通道吻合等重建方式。而目前何为最佳消化道重建方式,仍存在争议。本文结合文献和自身临床经验,就PG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选择、手术难点与技巧等问题进行讨论。
马岩薛英威
关键词:全胃切除术近端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
XIAP和Survivin对HCG-27胃癌细胞生长及凋亡的调节及其相互作用
2018年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XIAP和Survivin单独或同时被抑制时对胃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研究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siRNA介导的单独抑制或同时抑制Survivin和XIAP在HCG-27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后,通过CCK实验检测细胞生长情况,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在诱导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中,同时抑制XIAP和Survivin的表达比单独抑制XIAP或Survivin的表达更有效。结论 XIAP和Survivin可能有相互增强对方的功能,XIAP和Survivin联合抑制可能是胃癌治疗的新思路。
高文伯李岩峰马岩姚强曲宏岩
关键词:胃癌SIRNA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