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建军

作品数:5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语言文化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文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篇短篇
  • 1篇犹太
  • 1篇犹太民族
  • 1篇犹太文化
  • 1篇语言
  • 1篇语言体系
  • 1篇殖民主义
  • 1篇身份
  • 1篇身份书写
  • 1篇索因卡
  • 1篇女主人公
  • 1篇种族
  • 1篇种族意识
  • 1篇主人
  • 1篇主人公
  • 1篇自我
  • 1篇自我发现
  • 1篇宗教
  • 1篇文化
  • 1篇文化霸权

机构

  • 5篇广东外语外贸...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5篇马建军
  • 1篇王进
  • 1篇葛静萍

传媒

  • 2篇广东外语外贸...
  • 1篇外国文学研究
  • 1篇湘潭大学学报...
  • 1篇重庆邮电大学...

年份

  • 2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河湾》:后殖民经验的身份书写
2008年
作为当代英语文学世界最杰出的移民作家之一,奈保尔在欧美批评界广受赞誉,2001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但其作品的非洲叙事却不断受到后殖民批评家的激烈批判。针对不同文化的阐释差异和对位性阅读,运用当代后殖民文化理论,以文化身份的视角重新解读《河湾》,分析作品中历史记忆与身份写作的隐性关系,在身份困惑和非洲叙事两层面揭示身份写作的表征内涵,在对奈保尔文学经验的总结中探讨后殖民批评中政治性阅读的某种理论误区。
马建军
关键词:V.S.奈保尔《河湾》后殖民主义历史记忆身份书写
《死亡与国王的马夫》中的雅西宗教文化冲突被引量:6
2005年
本文以当代后殖民主义及文化研究理论,从宗教文化角度重新解读沃勒·索因卡代表作《死亡和国王的马夫》,批判了剧作者所持的“普适”人性观点及其对人物悲剧的狭隘解释,赋予剧中的悲剧实质以新的文化内涵。对于英国殖民者来说,宗教生死观是实施西方文化霸权的主要依据;而对于雅鲁巴人来说,它则成为维护其民族身份意识的主要途径。这场雅西文化冲突的悲剧结局告诫人们,只有摈弃普适人性和文化霸权思想,消除民族中心主义心态,培养一种“积极而包容”的人文主义精神,才能消除文化冲突,促进各种文化之间的理解与融合。
马建军王进
关键词:索因卡文化冲突宗教马夫国王西方文化霸权
自我发现的旅程——评莱辛小说《黑暗前的夏天》被引量:11
2004年
《黑暗前的夏天》的主题是女性的自我发现。本文通过对女主人公夏日旅程三个层次——亲历旅程、象征历程、内省和回顾——经历的分析,探讨了一个中年家庭主妇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并借以说明莱辛的女性观及其作品的社会意义。
马建军葛静萍
关键词:小说
超越时代的种族意识——论《丹尼尔·德龙达》中的犹太关怀被引量:3
2008年
传统批评对乔治.艾略特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丹尼尔.德龙达》的抨击集中在其犹太主题与人物塑造,这种误读来自对作者的超越时代的种族意识的无视。小说的犹太内容不仅促成作者在叙事艺术方面的突破,而且书中理想化的犹太人物、深切的犹太关怀,以及对其文化身分与种族意识的关注无疑将作者推到历史的前沿。
马建军
关键词:犹太民族犹太文化种族意识
两性话语交际的滞碍——《白象似的群山》对话分析被引量:16
2002年
海明威的短篇故事“白象似的群山”是一个性别话语模式的经典版本。故事男女主人公关于是否人流手术的问题的对话成功地展示了由于两人的交流目的、思维方式、谈话内容以及语言体系的不同而造成的彼此心灵沟通和话语交流的失败。
马建军
关键词:《白象似的群山》短篇女主人公话语交际语言体系男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