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构建急诊抢救室气管切开患者人工气道管理方案,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查阅文献、总结临床经验,采用Delphi法构建急诊抢救室气管切开患者人工气道管理方案。前瞻性选取2022年2~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急诊抢救室收治的141例实施气管切开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组与传统组。传统组采用常规人工气道管理干预,改良组采用基于Delphi法构建的人工气道管理方案干预,2组均连续干预至转出本科室。比较2组患者临床指标、痰液性状、动脉血气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改良组建立人工气道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单次吸痰时间短于传统组,每日吸痰次数少于传统组,首次插管成功率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 d、干预3 d改良组患者痰液性状明显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2组患者干预1 d及干预3 d PaO_(2)呈现上升趋势,且各个时点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组间时点交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2组患者干预1 d及干预3 d PaCO_(2)均呈现出下降趋势,且各个时点,组间与时点交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改良组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构建急诊抢救室气管切开患者人工气道管理方案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与单次吸痰时间,减少吸痰次数,提高首次插管成功率,改善痰液性状。
急诊是医院服务的重要窗口,患者多有病情紧急、危重、等候急切等特点,护理人员的工作繁重、紧张,而急诊各项护理管理及服务工作均靠具体的流程来实现,因此,急诊需要建立规范化、标准化、高质量、持续改进的流程来指导日常工作,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疗护理差错[1]。同时在临床实践中,护理人员是与患者接触最为频繁的专业人员,其工作流程合理与否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医疗过程的满意程度相关[2]。流程再造[3-4](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BPR)又称业务流程管理或企业流程管理,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大学计算机教授Michael Hammer博士和CSC管理顾问公司James Champy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是指以顾客需求为中心,以流程为改造对象,重新深刻思考和分析原有流程,通过对流程构成要素的重新组合,产生出更有价值的结果,以此彻底重新设计新的流程,从而获得绩效的巨大改善。这一理论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医疗护理行业。护理领域流程再造是以患者需求为导向,以患者满意为标准,以护理流程为改造对象,通过对流程的根本思考和分析,采取废除、合并、分散、增加、改变、简化的策略,对原有流程进行优化或重新设计,建立起流畅的护理服务链,产生出更有价值的结果,从而获得绩效的巨大改善[5]。通过护理流程再造达到以下4大目标[6]:一是简化工作过程,提高运作效率;二是挖掘人的潜能,降低服务成本;三是满足患者需要,提高满意度;四是保持竞争优势,取得合理效益。本文将就流程再造在急诊护理工作领域中应用的意义、方法、进展综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