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裴裴
- 作品数:8 被引量:23H指数:2
-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75岁及以上老年人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分析
- 2019年
- 目的:研究对75岁及以上老年心房颤动患者采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82例心房颤动患者,按照患者的年龄阶段分组,年龄在75岁及以上患者40例为研究组,而其余42例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特点。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首次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对75岁及以上老年心房颤动患者采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治疗效果与中青年人群相同,安全性及有效性相似。
- 解泽宙马裴裴
- 关键词:导管射频消融老年心房颤动
- 达比加群酯对老年持续性房颤患者凝血指标及安全性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6年
- 目的:探讨达比加群酯对老年持续性房颤患者凝血指标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将52例老年持续性房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患者肌酐清除率〉30 ml/min时,口服达比加群酯胶囊110 mg,bid;肌酐清除率为15~30 ml/min时,口服达比加群酯胶囊55 mg,bid。对照组患者口服华法林钠片,初始剂量2.5 mg,qd,3~5 d后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剂量,直至INR维持在2.0~3.0。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INR、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临床事件(脑栓塞、脑出血、致命性出血、其余部位栓塞、死亡)发生率及不良发生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PT、APTT、TT、PLT、FI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T、INR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脑出血、致命性出血临床事件;脑栓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其余部位栓塞、死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比加群酯治疗老年持续性房颤的抗凝效果较好,能明显改善患者PT、INR,降低临床事件发生率,且安全性较好。
- 马裴裴王宏伟娄可丽解泽宙
- 关键词:达比加群酯华法林持续性房颤凝血指标安全性
- 1例高危卒中伴低负荷房颤患者抗凝药物的选择
- 2017年
- 患者女性,82岁,吸烟40余年。人院前6h一般活动中出现右侧肢体活动不灵,从座椅上摔倒在地,摔伤肩部,无骨折,不能站立,右上肢不能持物,自诉右侧面部不能自主运动,该症状持续2h,后逐渐缓解至完全恢复正常。
- 解泽宙马裴裴
- 关键词:抗凝药物
-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心力衰竭型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心力衰竭型冠心病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情况和各项血脂与CRP指标的变化。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显效13例,有效50例,无效7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患者显效、有效、无效分别有7例、49例和14例,总有效率为80.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功能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前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以及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下降明显,左室后壁厚度与左室射血分数则显著升高,其改善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在血脂指标及CRP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前接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C、TG以及CRP下降显著(P<0.05),HDL-C治疗前后无变化(P>0.05),对照组患者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心力衰竭型冠心病,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与血脂情况,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解泽宙马裴裴
-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曲美他嗪心功能血脂
- 通过体表心电图评价不同部位起搏时心脏整体复极离散的变化
- 2011年
- 目的观察心脏不同部位起搏时体表心电图评价心室肌复极指标的变化,了解不同部位起搏对心室肌整体复极离散的影响。方法 10只健康猪,分别在右心房(RA)、右心室心尖部心内膜(RVEndo)及左心室心外膜(LVEpi)起搏,记录并测量体表心电图12个导联的T波峰-末间期(Tpe)和QT间期,计算Tpe平均值(Tpe-AVE)、Tpe最大值(Tpe-MAX)以及QT间期离散度(QTd),比较不同部位起搏时上述各参数的差异,进一步评价不同起部位对心室整体复极离散的影响。结果 LVEpi、RA、RVEndo起搏时的QT间期分别为(328±24)ms、(295±13)ms、(304±17)ms,LVEpi起搏时的QT间期明显长于RA及RVEndo起搏时的QT间期(P<0.05),RA与RVEndo起搏时QT间期没有明显差别。LVEpi、RA、RVEndo起搏的QT离散度(QTd)分别为(33±6)ms、(17±3)ms、(18±3)ms,LVEpi起搏时的QTd明显大于RA及RVEndo起搏时的QTd(P>0.05),RA与RVEndo起搏时QTd没有明显差别(P>0.05)。RA起搏时Tpe-AVE及Tpe-MAX分别为49±6ms及58±8 ms,与RVEndo起搏相近(49±8)ms及(60±8)ms,P>0.05);LVEpi起搏时Tpe-AVE及Tpe-MAX明显增大(63±7)ms及(71±8)ms,与RA、RVEndo起搏时比较两者(P<0.05)。结论与RA及RVEndo起搏时比较,LVEpi起搏时的QT间期、QTd、Tpe-AVE及Tpe-MAX均明显增大,LVEpi起搏可能会增加心室整体复极离散。
- 李世军夏云龙尹晓盟王涛谢泽宙马裴裴王尹曼张树龙高连君杨延宗
- 关键词:起搏体表心电图间期复极心室肌
- 心内科住院患者死亡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分析心内科住院患者死亡相关因素,了解心内科死亡常见和少见病种。方法收集2005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720例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按死亡时间分为A组(前5年)和B组(后5年),对两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心率)、直接死因(主要分析慢性心衰及猝死)、死亡基础病因(冠心病、瓣膜病、高心病、肺心病)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B组与A组比较,住院患者总体死亡率明显下降,死亡年龄逐渐增大,女性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心率≥80次/min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心率<80次/min者。心衰尤其是慢性心衰是心内科住院患者直接死亡的原因。冠心病仍为主要死因,冠心病尤其急性心梗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原因。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应密切关注心血管病患者的心率变化。慢性心衰及冠心病仍是心内科疾病死亡重要原因。
- 马裴裴杨延宗
-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死因构成比心率心力衰竭
- AOPP对ECV304细胞表达SDF-1α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观察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dvanced oxidation protein product,AOPP)对内皮细胞表达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tromal cell derived factor-1α,SDF-1α)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ECV304细胞分别经0,50,100,200μmol/L AOPP处理后,用RT-PCR法检测其SDF-1αmRNA的表达,观察AOPP对ECV304细胞的SDF-1α表达的影响。ECV304细胞先经NF-κB通路特异性阻断剂BAY11-7082处理,再经AOPP处理,用RTPCR法检测其SDF-1αmRNA的表达,观察BAY11-7082对AOPP促ECV304细胞SDF-1αmRNA表达作用的影响。结果 AOPP促进ECV304细胞SDF-1αmRNA表达,并且随AOPP浓度的升高,SDF-1αmRNA的表达增加。对照组、AOPP 50μmol/L组、AOPP 100μmol/L组及AOPP 200μmol/L组SDF-1αmRNA/GAPDH mRNA值分别为0.034±0.005、0.109±0.019、0.226±0.037及0.322±0.04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BAY11-7082抑制AOPP促ECV304细胞SDF-1αmRNA表达,两组细胞SDF-1αmRNA/GAPDH mRNA值分别为0.256±0.035和0.322±0.043,P<0.05。结论 AOPP可上调ECV304细胞表达SDF-1α,NF-κB通路可能是介导这一作用的重要途径之一。
- 魏明丽丁怀玉吕田李真于红玖王梅马裴裴
- 关键词:晚期氧化蛋白产物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
- 莫西沙星所致剥脱性皮炎1例报告被引量:1
- 2016年
- 莫西沙星作为第4代氟喹诺酮药物,具有较长半衰期,较广的抗菌谱,体内生物利用度较高,但随着临床上广泛应用,其药物不良反应亦是逐年增加。本文报道1例口服莫西沙星所致严重过敏反应剥脱性皮炎病例。
- 马裴裴解泽宙于红玖
- 关键词:莫西沙星剥脱性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