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西超

作品数:22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市南开中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叙事
  • 2篇叙事研究
  • 2篇题材
  • 2篇题材小说
  • 2篇农村
  • 2篇农村题材
  • 2篇农村题材小说
  • 2篇文学
  • 2篇小说
  • 2篇名校
  • 1篇代文
  • 1篇当代教育
  • 1篇当代文学
  • 1篇当代文学史
  • 1篇新人
  • 1篇学史
  • 1篇雨果
  • 1篇语言
  • 1篇语言手段
  • 1篇整体性

机构

  • 5篇浙江大学
  • 4篇天津市南开中...

作者

  • 9篇马西超
  • 1篇吴秀明

传媒

  • 2篇作文通讯(实...
  • 1篇浙江社会科学
  • 1篇文艺理论与批...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西安电子科技...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红色版图上的想象之旅——17年(1949—1966)农村题材小说研究
本论文从“革命叙事”的角度对17年农村题材小说进行了再解读,认为17年农村题材小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国家成长壮大的想象的叙述,是关于革命话语体系的建构,之中又蕴孕着社会主义文化理想的建构。革命意识形态甫始并没有制定出现成的革...
马西超
关键词:农村题材小说革命叙事中国文学
文献传递
同志伴侣:革命长廊里携手并进——17年农村题材小说的革命情爱叙事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17年农村题材小说中,革命话语体系对农民的情爱表达方式进行了严格的过滤,"同志伴侣"成为革命情爱的标准模式。这种模式尽管使得民众在"冷战焦虑"之中能够快速而有效地建立起民族自信心,还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社会主义想像共同体"的顺利进程,但是,它也规训了情爱话语的无穷活力,从而影响了文学审美中人性深度的挖掘。这也是17年农村文本远离当下读者阅读视野的原因之一。
马西超
整体性文学史编写的两个纠结点——关于“打通”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几点思考被引量:2
2007年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一个整体,然而反观这种整体性文学史写作现状,我们发现它们虽有宏阔的理论构架,但因缺乏“打通”整合的内在逻辑机制而给人一种拼盘之感。这里存在着两个阻碍彼此贯通的纠结点:“五四文学”和“体制化文学”。前者高悬,有意无意地被神话化了;后者沉沦,备受压抑,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现当代文学整合进程的悬置或暂停。本文试从“整体性”的视阈对此进行清理和定位,以便使文学史书写在“现当代文学是一体”的思维理念下更加统一有序,也更加合历史合逻辑。
吴秀明马西超
关键词:五四文学
红色版图上的想象之旅
本论文从“革命叙事”的角度对17年农村题材小说进行了再解读,认为17年农村题材小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国家成长壮大的想象的叙述,是关于革命话语体系的建构,之中又蕴孕着社会主义文化理想的建构。革命意识形态甫始并没有制定出现成的革...
马西超
文献传递
名校阅读训练之天津南开中学篇
2009年
一、实用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以精力的浩瀚,产品数量的庞大与反复多样而论.巴尔扎克实不愧为散文中的雨果,只是在两个重要方面,巴尔扎克与他这位伟大的同时代人颇有不同。首先在语言手段的掌握方面,巴尔扎克不如雨果强。巴尔扎克的文字风格往往是不佳的:尽管有一股电力流贯其中,他的作品却缺乏形式完美,笨拙粗糙,涉入凡庸。
马西超
关键词:巴尔扎克名校文字风格语言手段雨果
从《沙家浜》到“沙家浜”——版本沿革中革命话语体系的变奏被引量:1
2006年
从《沙家浜》到“沙家浜”,这种“从艺术文本演变为文化资源”的文化现象值得研究。本文从革命叙事角度入手探讨了革命话语体系的演变过程,之中透示出社会主义文化构想的蜕变,这对我们当下的文化建设极为有益。
马西超
名校阅读训练之天津南开中学篇
2010年
一、实用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题。 “南开现象”启示中国教育 行胜于言,南开默默走过一个世纪。 始有南开品牌百年来,英彦辈出。可谓“百年南开两总理,十秩春秋万栋梁”。这一为世人叹服的“南开现象”,成因何在?对当代教育的发展有何借鉴?
马西超
关键词:名校中国教育当代教育
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中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马西超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人农村题材小说现代性追求话语体系文化隐喻
高举革命意识大纛——17年农村题材小说斗争叙事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革命话语体系中,由于斗争对象不同,革命斗争的叙事功能已被分化。综观17年农村题材小说,我们发现:这种叙事分为高度监控的叙事功能和严厉教育的叙事功能。尽管两种叙事功能不同,但都是为了构造一种新社会秩序的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想象共同体"。尽管革命的理性意识被大力张扬,但是文本在革命和人类精神之间的错综复杂关系上暴露出自己天然的缺陷与不足。这种忽视人性深度的审美形态也是17年农村文本远离当下读者阅读视野的原因之一。
马西超
关键词:革命话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