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铭
- 作品数:7 被引量:62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学技术研究开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缝洞型油藏储集空间类型对油井含水率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0
- 2009年
- 根据流体动力学相似理论,建立了不同类型储集空间的室内物理模型,利用物理模拟方法,研究了底水锥进的机理及其对油井含水率的影响,探讨了缝洞型油藏残余油存在的主要形式。物理模型包括洞、缝洞及缝3种,其中洞模型是可视化模型,通过记录一定时间间隔的水锥图像,分析水锥产生的机理及发展规律。另外两种为充填式的,通过碳酸盐岩岩屑及不同尺度玻璃管模拟缝洞储集空间。实验过程中,用低压传感器测量模型中流体流动的压力变化,用部分自动收集器计量流体流量及含水率的变化。
- 刘中春李江龙吕成远谭中良骆铭
- 关键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储集空间
- 泡沫剂/驱油剂辅助蒸汽驱技术室内实验被引量:3
- 2015年
- 泡沫剂辅助蒸汽驱过程实验优化参数为:气液比1∶1,浓度0.5%,注入时机为低含水率。利用优化的参数开展了泡沫剂/驱油剂辅助蒸汽驱单双管实验,结果表明:1蒸汽驱后,注入驱油剂或泡沫剂,采收率分别提高25.7%和28.4%,两者可以大幅度提高采收率;2单管蒸汽驱阶段的平均采收率为60.25%,而非均质双管蒸汽驱阶段采收率为33.6%,表明非均质性增加,蒸汽驱采收率下降;3驱油剂/泡沫剂辅助蒸汽驱提高采收率58.9%,大于单独泡沫剂或驱油剂辅助蒸汽驱效果,表明化学剂协同作用可以更好的提高采收率;4实验结束后,填砂管中局部油砂的含油饱和度为零,表明驱油剂或泡沫剂辅助蒸汽驱实验具有很高的洗油效率。
- 骆铭王海涛吕成远伦增珉张莉何应付
- 关键词:稠油蒸汽驱驱油剂泡沫剂
- 油井压裂潜力预测方法研究被引量:17
- 2008年
- 针对目前油田对油井压裂潜力预测的准确性仍不能满足开发规划需要的问题,采用边际成本与油藏工程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建立了油井压裂措施的经济界限模型;同时应用数理统计理论与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结合,建立了油田不同开发区块不同压裂井产量预测模型。将以上建立的2个模型有机结合,确定了更加准确预测油井压裂潜力的方法,并应用该预测模型及方法对大庆油田葡北区块2口油井进行了普通压裂潜力预测。预测结果表明,这2口油井具有压裂潜力。压裂后,其累计增油量为1 512 t,实际投入产出比1∶4.05,达到了预测的效果。
- 李小冯骆铭孙(奭韦)华路宗满景岩
- 关键词:经济界限
- 高温高压CO2/原油界面张力及对驱油效率影响被引量:7
- 2017年
- 在油藏温度下,采用ADSA(axisymmetric drop shape analysis)技术测定了不同压力下CO_2/原油动态界面张力和平衡界面张力。界面张力实验发现:原油与超临界CO_2接触的初始阶段存在强烈的扩散作用,原油中的轻质组分被超临界CO_2溶解抽提,并且随着压力的增加,这种溶解抽提作用增强;实验压力范围内,动态界面张力经过25~50 s左右可以达到一稳定值,当P≤19.998 MPa时,动态界面张力曲线波动较大,而当P≥19.998 MPa时,动态界面张力曲线基本保持不变。驱替实验结果表明:CO_2原油体系的平衡界面张力与气驱采收率之间存在关联关系:(1)随着压力升高,体系的平衡界面张力降低,气体突破时的驱油效率和气驱最终驱油效率升高;(2)压力增加到一定值后,体系平衡界面张力降低幅度减小,两种驱油效率增加的幅度也减小;(3)随着压力升高,气驱最终驱油效率与气体突破时的驱油效率之差增大。
- 王海涛王锐伦增珉吕成远骆铭赵春鹏潘伟义
- 关键词:CO2驱油效率
-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水锥与注水开发机理实验研究
- 塔河碳酸盐岩缝洞型稠油油藏因受多期次构造运动影响,非均质性与油水分布较国内外其它碳酸盐岩复杂,油藏埋深达5600m,温度为398K,油藏条件下原油粘度24mPa.S,有效储集空间和流动通道为缝、洞,流动特征尺度分布范围较...
- 骆铭
- 关键词:稠油油藏缝洞型油藏碳酸盐岩油藏注水开发
- 文献传递
- 春风油田排601块水平井蒸汽驱井网类型优化物理模拟实验被引量:5
- 2017年
- 蒸汽驱是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吞吐进入开发后期主要的接替技术,而水平井的井网形式影响着蒸汽驱的开发效果。以春风油田排601块浅薄层稠油油藏为研究对象,依据相似准则,建立了高温高压三维比例物理模型,并开展了排状井网、五点井网、反九点井网条件下蒸汽驱物理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蒸汽驱过程中温度场的发育主要受注入井与生产井间的驱替压差的控制,注入蒸汽主要流向流动阻力小的区域(临近井、高渗条带、高温低黏油带);蒸汽突破初期,依然有大量的原油从模型产出;实验结束后,蒸汽未波及区域存在大量剩余油。在排601块油藏条件下,排状井网、五点井网和反九点井网蒸汽驱的最终采收率分别为45.10%、41.90%和38.30%;排状井网、五点井网和反九点井网最大累积油汽比分别为0.69、0.63和0.53,综合对比排状井网效果最优。蒸汽驱过程的主要作用机理和现象包括:高温降黏作用、高温体积膨胀、高温蒸汽蒸馏和原油裂解作用、高波及效率和蒸汽超覆。研究结果可以有效支撑春风油田排601块水平井蒸汽驱设计。
- 王海涛王海涛吕成远伦增珉何应付吕成远
- 关键词:蒸汽驱水平井井网驱替机理
- 石油溶液物理结构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 2016年
- 石油溶液物理化学性质是影响石油开发、加工的主要因素。石油溶液结构研究则是石油物理化学性质研究中的基本问题之一。石油溶液结构包括物理结构和化学结构两个范畴。石油溶液化学结构的研究已经发展到可以用元素组成、分子量和结构参数表征石油体系的(平均)化学组成。有限的石油溶液物理结构研究集中于石油胶体溶液和石油分子溶液的描述与表征。石油溶液物理结构研究尚缺乏成熟的方法和普遍认可的表征参数。根据石油溶液物理化学性质测定等间接途径建立起来的石油溶液物理结构的理论模型是以沥青质为核心的,可能并不完全适合于沥青质含量较低而胶质含量较高的国产原油。综述了如何构筑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石油溶液的物理结构模型,及如何建立石油复杂溶液的热力学概念及其理论分析体系。
- 伦增珉王海涛吕成远骆铭潘伟义
- 关键词:化学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