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骆雄才

作品数:31 被引量:114H指数:7
供职机构: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6篇虫病
  • 15篇丝虫
  • 14篇丝虫病
  • 12篇吸虫
  • 12篇吸虫病
  • 9篇血吸虫
  • 9篇血吸虫病
  • 7篇班氏丝虫
  • 6篇班氏丝虫病
  • 4篇钉螺
  • 4篇微丝蚴
  • 4篇流行病
  • 4篇流行病学
  • 3篇血防
  • 3篇远期
  • 3篇远期效果
  • 3篇远期效果观察
  • 3篇支睾吸虫病
  • 3篇流动人口
  • 3篇华支睾吸虫

机构

  • 26篇广东省疾病预...
  • 6篇广东省卫生厅
  • 5篇广东省寄生虫...
  • 1篇山东省寄生虫...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31篇骆雄才
  • 27篇黄少玉
  • 20篇张启明
  • 15篇林荣幸
  • 15篇欧作炎
  • 13篇邓卓晖
  • 10篇崔惠儿
  • 10篇张贤昌
  • 8篇潘波
  • 7篇方悦怡
  • 6篇吴景赠
  • 6篇李建中
  • 6篇尹冬梅
  • 4篇阮彩文
  • 4篇王金龙
  • 3篇吴军
  • 3篇黄金龙
  • 2篇陈泽池
  • 2篇吴承刚
  • 2篇彭国文

传媒

  • 11篇华南预防医学
  • 7篇热带医学杂志
  • 3篇中国病原生物...
  • 2篇中国寄生虫病...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中国血吸虫病...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2006全国...

年份

  • 2篇2011
  • 3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 6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 3篇2003
  • 1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2
  • 2篇1991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单一查治措施防治班氏丝虫病的远期效果观察
1991年
1974~1977年,广东省阳山县犁头镇以单一查治措施防治班氏丝虫病。防治前人群微丝蚴率为15.08%,致倦库蚊自然感染率为9.33%。经4年4次查治后,微丝蚴率降为 0.45%,来发现致倦库蚊自然感染。防治后12年,分层随机抽样进行远期效果观察,血检5711人,解剖致倦库蚊672只,未发现微丝蚴血症者和蚊媒感染。结果表明,单一查治措施防治班氏丝虫病的效果巩固,即使个别村残存低密度微丝蚴血症者较多(2.67%),仍不引起流行传播,且微丝蚴血症者逐年转阴。
欧作炎黄大康叶建洲黄新华李世富黄少玉孙少康骆雄才
关键词:班氏丝虫病微丝蚴血症血检远期效果观察
乳源县红星村班氏丝虫病防治试点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1991年
作者于1986年和1990年在乳源红星村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T)测定该村居民的抗体水平。1986年和1990年该村微丝蚴率分别为1.50%(14/931)和0.23%(2/874)。IFAT阳性率分别为52.82%和5.80%,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分别为208.14和85.86,阳性率和滴度均有明显下降。
黄少玉崔惠儿骆雄才欧作炎谭德平李接
关键词:丝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广东省输入性丝虫病病例调查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调查广东省输入性丝虫病病例及对周围人群的影响。方法对广东省输入性丝虫病病例及周围人群进行检查,应用常规厚血膜双片法检查微丝蚴,ELISA法检测丝虫IgG4抗体。结果2007年9月在广州南沙、番禺、汕头和中山等4市(区)共调查989人,其中47人来自广西富川县朝东镇长塘行政村的干上和印山自然村。共发现3例微丝蚴血症者,均为疫点长塘村干上、印山自然村人,微丝蚴密度分别为24、20和2条/120μl血,微丝蚴检出率为6.4%(3/47)。对残存疫点在粤人员、周围人群及非流行区对照人群共1501人进行丝虫IgG4检测,丝虫IgG4阳性者15例,其中来自干上和印山村12例,阳性率为25.5%(12/47),高于其他人群(χ2=295.83,P<0.01)。IgG4阳性而非微丝蚴血症者采用快速免疫色谱测试卡(ICT)复查,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广东省来自广西丝虫病疫点务工人群中存在少量传染源。
张贤昌黄少玉邓卓晖欧作炎伍卫平骆雄才陈锡欣张启明林荣幸阮彩文王金龙崔惠儿
关键词:丝虫病疫点微丝蚴血症者
班氏丝虫病传播阻断情况调查
1994年
1986~1990年在基本达到消灭丝虫病的广东省乳源县红星村进行调查。该村防治前人群微丝蚴率为11.85%,全民服用海群生盐6个月进行防治,三年后连续5年观察,人群微丝蚴率降至0.23~1.5%,14例残存微丝蚴血症者逐年转阴,至1990年仅存2例,未发现新感染者,致倦库蚊自然感染率为0.73%、0.08%、0、0、0。未发现感染期幼虫。居民一年内受感染性蚊叮咬数1988~1990年均为0。推断不会再有新病例发现,说明已阻断班氏丝虫病传播。
骆雄才欧作炎李世富李文峰李娅佐姚承忠崔惠儿于顺平
关键词:班氏丝虫病传播阻断
广东省慢性丝虫病患病率变化情况分析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了解不同防治阶段慢性丝虫病患病率 ,为开展慢性丝虫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广东省丝虫病不同防治阶段的丝虫病患者症状体征调查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防治丝虫病前、基本灭丝考核、防治后期监测、消灭丝虫病后 4个阶段的慢性丝虫病患病率分别为2 92 % (4 79/ 1 6 4 2 3)、0 34% (373/ 1 0 95 6 1 )、0 0 8% (1 72 / 2 0 86 83)、0 0 9% (1 4 / 1 5 5 75 )。慢性丝虫病 3种主要体征鞘膜积液、乳糜尿、象皮肿的构成比随着丝虫病的防治进展而发生改变 ,防治前鞘膜积液占的比例最大 (75 1 6 % ) ,以后逐渐减少 ,到消灭阶段已没有发现 ;而乳糜尿和象皮肿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到消灭阶段分别占 4 2 86 %和 5 7 1 4 %。结论 通过防治 ,慢性丝虫病患病率已得到有效控制 ,但还存在不少象皮肿和乳糜尿病例 。
邓卓晖黄少玉骆雄才欧作炎潘波
关键词:鞘膜积液丝虫病象皮病丝虫性
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监测方法、费用与效果分析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通过对广东省流动人口监测方法、费用与效果的分析,优化输入性血吸虫病人的防控措施。方法对广东省开展的流动人口血吸虫病主动监测和被动监测结果和监测费用进行统计分析,并作费用-效果分析。结果1986~2007年广东省流动人口常规主动监测、选择性主动监测和被动监测分别监测23249人、13076人和645人;发现输入性慢性病人分别为3例、50例和238例;病原确诊病人分别为1例、6例和8例。检获1例临床诊断病例及1例病原确诊病例的平均费用以常规主动监测最高,选择性主动监测其次,被动监测最低。结论广东省现阶段要重点开展选择性主动监测,同时加强被动监测;选择灵敏感度较高的检查方法以提高监测费用效果。
黄少玉吴景赠王金龙张启明李建中张贤昌骆雄才邓卓晖林荣幸尹冬梅
关键词:血吸虫病流动人口费用-效果
血吸虫病疫情复燃危险因素研究及控制
2011年
本文探讨了在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建立敏感有效的防控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防止疲情反复,最终消灭血吸虫病。采用前瞻、横断面和回顾性调查研究相结合,现场和实验室结合,血吸虫病流行病学和社会医学相结合的理论和方法,对传播阻断地区残存传染源、钉螺和流动人口输入性传染源的发布特征及防控技术方法进行全面、系统研究,制定系列防控监测措施方案,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广东省于1985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1986~1988年历史病人和高危人群的血吸虫病原检出率分别0.40%(5/1260)和12人(2.4%);至2006年,来自疫区流动人口血吸虫病原检出率为0.05%(6/1;5076)。残存钉螺主要分布在荒地、水沟及竹林等,占88.37%;湖区输入的钉螺在广东的可疑孳生环境生长繁殖状况良好。根据各阶段研究成果,率先建立省级防控监测体系,首次提出了传播阻断之后的近期采取选择性主动监测、清理历史遗留病人和高危人群为重点的策略,远期采取被动监测输入性传染源为重点的策略;创建了钉螺监测和质量控制体系,针对高危环境和可疑环境采取不同的综合治理措施。应用效果显示,1992年发现1个复发疫点并及时、有效处理,防止了疫情扩散;复治历史病人19688人,有效清除大批残存传染源,监测查获输入性血吸虫病人410例并予及时治疗处理;指导改造大量适合钉螺孳生的高危环境,实施查螺质量控制,防止可疑环境漏查,保证查螺质量,及时、有效消除隐患。迄今,广东省已连续19年禾查获钉螺和本地新感染人、畜。广东省根据不同阶段、不同地区的危险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策略和措施,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有效防止疫情复燃,以省级为单位,率先在全国达到消灭血吸虫病的宏
黄少玉张启明林荣幸容寿铭骆雄才邓卓晖周志珊张贤昌李俊强黄德厚赖军伟李初升潘波方悦怡徐勇
关键词:血吸虫病
单一查治措施防治班氏丝虫病的远期效果观察被引量:1
1992年
1974~1977年,广东省阳山县犁头镇以单一查治措施防治班氏丝虫病。防治前人群微丝蚴率为15.08%,致倦库蚊自然感染率为9.33%,经4年4次查治后,微丝蚴率降为0.45%,未发现致倦库蚊自然感染。防治后12年,分层抽样进行远期效果观察,血检5711人,解剖致倦库蚊672只,未发现微丝蚴血症者和蚊媒感染。
欧作炎黄大康叶建洲黄新华李世富黄少玉孙少康骆雄才
关键词:班氏丝虫病
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对广东株班氏丝虫易感性的研究
1995年
本文用南京株和合肥株淡色库蚊以及广东株致倦库蚊分别人工感染广东株周期型班氏丝虫,并对其易感性进行比较。用一名微丝蚴密度为24条/60μl的班氏丝虫微丝蚴血症者血液感染南京株淡色库蚊334只,合肥株淡色库蚊139只和致倦库蚊241只,L3阳性率分别为12.57%、5.76%和5.80%。结果表明上述三株库蚊均对广东株班氏丝虫易感,以南京株淡色库蚊的易感性为最高,合肥株淡色库蚊与致倦库蚊的易感性处于同一水平上,这提示在丝虫病的防治后期和监测工作中应加强对来自原疫区的外来人口的监测,及时发现和消除输入性传染源,以巩固丝虫病防治成果。
黄少玉骆雄才潭德平崔惠儿
关键词:淡色库蚊致倦库蚊易感性库蚊
广东省阳山县大莨村华支睾吸虫病防治的远期效果观察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追踪观察广东省阳山县大莨村防治华支睾吸虫病的远期效果,探讨防治策略,为制订防治华支睾吸虫病的技术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防治前调查大莨村华支睾吸虫的感染情况,观察指标包括人群、中间宿主及保虫宿主的感染率等,其中人群感染率通过粪检普查确定;防治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华支睾吸虫带虫者、环境治理和卫生宣教等;防治后进行30年不定期的追踪观察.结果防治前(1975年)大莨村人群、长角涵螺及淡水鱼虾的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分别为48.25%(69/143)、27.52%(30/109)、20.00%~33.33%;受检家犬感染率为91.67%(11/12).防治措施实施6个月后人群感染率下降至2.90%;1979~1982年间共3次普查人群感染率均为0;1985年再次调查发现2例感染者,感染率为1.26%;2004年抽查1/2人群,感染率为1.09%(1/92),检出的唯一感染者为输入性感染;2005年复查全村村民共183人,未发现感染者.1979年及1982年对中间宿主、保虫宿主复查,仅在麦穗鱼中发现华支睾吸虫,两次感染率分别为50%(10/20)、22.45%(22/98),2005年共检查麦穗鱼、长角涵螺、家犬等样本513份均为阴性.结论大莨村实施的华支睾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效果显著.彻底查治传染源结合环境治理及卫生宣教的策略,可有效地控制华支睾吸虫病流行,而且远期效果巩固,值得推广应用.
骆雄才欧作炎方悦怡黄新华阮彩文张启明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