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
- 作品数:6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黑龙江省青年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小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FAP和a-SMA的表达及意义
- 目的:观察小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FAP)和a-平滑肌肌动蛋白(a-SMA)表达的变化规律及其意义。
方法:哈尔滨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健康成年清洁级昆明小鼠50只,雌雄不限,重量30-40g,...
- 高阳
- 关键词:Α-平滑肌肌动蛋白
- 药物性和缺血性心律失常模型心肌M3受体表达差异与心律失常的关系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乌头碱等药物性和缺血性心律失常模型心肌M3受体的变化及其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乌头碱、氯化钡和缺血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分别注射乌头碱、氯化钡及结扎冠脉诱发大鼠心律失常,记录1h心电图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心肌M3受体的表达(24h)。结果:各组均可诱发心律失常,乌头碱组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较其余2个模型组明显延长。Western blotting显示,各组模型大鼠心肌M3受体的表达均上调,分别为正常组的2.3、1.4和1.3倍,其中乌头碱组心肌M3受体的含量明显升高。心肌M3受体蛋白的表达和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心律失常能诱导心肌M3受体的表达上调,且不同心律失常模型心肌M受体上调的幅度不同,其机制可能和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 高阳刘艳陈立朋李丹露杜娟吕延杰杨宝峰
- 关键词:心律失常乌头碱氯化钡缺血
- 各种心律失常模型中心肌M3受体表达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 目的:探讨各种心律失常模型心肌 M3受体的变化及其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 乌头碱,氯化钡和缺血组。分别注射乌头碱、氯化钡及结扎冠脉诱发大鼠心律失常,记录1h 心电图的变化。 Western bl...
- 刘艳高阳陈立朋李丹露杜娟吕延杰杨宝峰
- 文献传递
- 银杏黄酮对缺氧复氧心肌H9c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银杏黄酮对缺氧复氧损伤大鼠心肌H9c2细胞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培养H9c2细胞,造成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分为对照组、实验组、银杏黄酮低浓度组及银杏黄酮高浓度组,CCK8法观察细胞活性,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乳酸脱氢酶(LDH)及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变化,Hoechst染色检测凋亡细胞比例,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改变,Western blot分析Bcl-2及Bax的变化。结果CCK8结果显示,用1、10μg/mL浓度的银杏黄酮处理后,H9c2细胞存活率分别提高到(54.80±4.27)%和(68.04±6.85)%,与实验组(31.37±3.5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1、10μg/mL浓度的银杏黄酮处理后,H9c2细胞存活率分别提高到(54.80±4.27)%和(68.04±6.85)%,与实验组31.37%±3.5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oechst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凋亡率为(69.09±5.31)%,与对照组(4.57±2.3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银杏黄酮低浓度组及银杏黄酮高浓度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5.88±5.53)%及(23.63±4.27)%,与实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银杏黄酮改善了细胞形态,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中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56±0.35,与对照组(相对表达量为1.63±0.5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高浓度银杏黄酮组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0±0.16、1.22±0.18,与实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Bax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89±0.11,与对照组(相对表达量为0.21±0.0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高剂量银杏黄酮组Bax蛋白的相对表达量(0.52±0.10、0.30±0.12)与实验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黄酮可以抑制缺氧复氧诱导的H9c2细胞氧化损伤及凋亡的发生,在预防和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疾病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 高阳康凯王慧
- 关键词:银杏黄酮缺氧复氧
- 心肌M<,3>受体在大鼠心律失常药物预适应中的作用
- 目的:研究心肌M3受体在大鼠心律失常药物预适应中的作用。
方法:大鼠舌下静脉注射乌头碱或氯化钡产生室性心律失常,24 h后同径路再次注射乌头碱或氯化钡诱发延迟药理预适应,并用Western blot检测心肌M3...
- 高阳
- 关键词:乌头碱氯化钡心律失常预适应
- 各种心律失常模型中心肌M3受体表达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 2007年
- 目的:探讨各种心律失常模型心肌M3受体的变化及其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乌头碱,氯化钡和缺血组。分别注射乌头碱、氯化钡及结扎冠脉诱发大鼠心律失常,记录lh心电图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心肌M3受体的表达(24h)。结果:各组均可诱发心律失常,乌头碱组心律失常和室性心动过速的持续时间较其余两个模型组明显延长。Western blot显示,各组模型大鼠心肌M3受体的表达均上调,分别为正常组的2.3,1.4和1.3倍,其中乌头碱组心肌M3受体的含量明显升高。心肌M3受体蛋白的表达和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心律失常能诱导心肌M3受体的表达上调,且不同心律失常模型心肌M3受体上调的幅度不同,其机制可能和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 刘艳高阳陈立朋李丹露杜娟吕延杰杨宝峰
- 关键词:心律失常氯化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