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丽娟

作品数:22 被引量:323H指数:8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0篇乳腺
  • 16篇肿瘤
  • 14篇乳腺肿
  • 14篇乳腺肿瘤
  • 14篇腺肿瘤
  • 11篇预后
  • 11篇乳腺癌
  • 11篇腺癌
  • 5篇血管
  • 3篇氧酶
  • 3篇吲哚胺
  • 3篇吲哚胺2,3...
  • 3篇细胞
  • 3篇淋巴
  • 3篇浸润性
  • 3篇加氧酶
  • 3篇保乳
  • 3篇病理
  • 3篇病理分析
  • 2篇血管密度

机构

  • 22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武警医学院附...
  • 1篇武警后勤学院...

作者

  • 22篇魏丽娟
  • 19篇刘俊田
  • 5篇贾志龙
  • 5篇郑磊
  • 5篇丛义滋
  • 4篇赵晶
  • 4篇任秀宝
  • 4篇郭丰丽
  • 3篇朱珊珊
  • 3篇李世霞
  • 3篇连镇
  • 3篇于津浦
  • 3篇李利娟
  • 3篇郭雪
  • 3篇林曼
  • 3篇赵晶
  • 2篇李慧
  • 1篇李润美
  • 1篇张景华
  • 1篇李利娟

传媒

  • 6篇中华普通外科...
  • 5篇中国肿瘤临床
  • 3篇中华肿瘤杂志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华乳腺病杂...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430例乳腺导管内癌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癌(DCIS)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91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430例DCIS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其临床特点及不同治疗方式对预后的影响。结果430例DCIS患者总生存率为94.9%(408/430),10例因乳腺癌原因死亡,其中7例因癌局部复发死亡,3例死于远处器官转移。肿瘤最大径、TNM分期及病理组织结构类型对预后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辅助放疗的保乳手术5年生存率100%,10年生存率97.1%;传统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总的5年生存率98.3%,10年生存率96.7%,二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手术组总生存率89.9%,术后辅助治疗组总生存率为96.8%,术后辅助治疗组较单纯手术组能改善预后(P〈0.05)。结论乳腺导管内癌应根据肿瘤最大径、组织学特点等综合设计个体化治疗方案。保乳手术可获得与传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相同的预后效果。
林曼郭丰丽魏丽娟朱珊珊赵晶刘俊田
关键词:乳腺肿瘤预后
保留乳房手术治疗老年乳腺癌112例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分析老年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预后,进而探讨腋淋巴结清扫术在老年乳腺癌中的意义。方法:对1986年12月~2006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保留乳房手术治疗的112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年龄均≥60岁,均接受乳腺癌局部广泛切除术,其中59例同时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即保乳手术。结果:51.8%(58/112)的患者合并其它疾病。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N_0期患者中,30.6%(15/49)的患者累及腋窝,仅2.0%(1/49)的患者淋巴结转移数>3枚。中位随访31个月(7~288个月),保乳手术组与局部广泛切除术组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4.0%和82.8%(P=0.703);10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0.9%和55.0%(P=0.38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中临床触诊腋淋巴结阴性患者中49例行保乳手术,36例行局部广泛切除术,术后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4.7%和84.9%(P=0.795),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保乳手术组与局部广泛切除术组5年复发率分别为3.7%和8.2%(P=0.258)。结论:保留乳房手术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适用于老年乳腺癌患者。腋淋巴结清扫并未明显增加老年乳腺癌尤其是临床触诊腋淋巴结阴性患者的生存率。
贾志龙丛义滋郑磊魏丽娟刘俊田
关键词:老年乳腺肿瘤保乳治疗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吲哚胺2,3双加氧酶促进血管形成的体外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观察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2,3-dioxygenase,IDO)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endothelial cells,HUVEC)增殖、CD105表达及成管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Transwell小室建立高表达IDO的MCF-7与HUVEC共培养模型,通过IDO抑制剂1-甲基色氨酸(1-MT)阻滞IDO活性,观察共培养后HUVEC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CD105的表达率,基质胶成管实验观察管样结构的形成。结果:MCF-7的IDO表达水平较高且具有功能活性。与MCF-7共培养后,HUVEC增殖明显,CD105的表达增加,管样结构形成的数量增加,经IDO抑制剂1-MT处理后HUVEC增殖受到抑制,CD105表达降低,管样结构数量明显减少。结论:IDO可以促进HUVEC的增殖、活化并提高其形成管样结构的能力,为进一步研究IDO促进肿瘤进展的机制提供了实验基础。
魏丽娟于津浦贾志龙李慧刘俊田任秀宝
关键词:IDOMCF-7HUVEC血管形成
乳腺放射状瘢痕3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分析乳腺放射状瘢痕(radial scar,RS)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08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31例乳腺RS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RS患者的中位年龄为48岁(23~75岁),其中12例因乳腺肿物就诊。31例患者中6.5%(2/31)为单纯乳腺RS,45.2%(14/31)伴有乳腺良性病变,48.4%(15/31)伴有乳腺癌。16例单纯或伴良性病变的乳腺RS患者中,行超声检查者11例,行X线检查者14例;临床初诊误诊率为10/16,超声诊断误诊率为5/11,X线诊断误诊率为9/14,冰冻病理诊断符合率为16/16。15例RS伴乳腺癌患者的各种辅助检查均诊断为乳腺癌。所有RS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66个月(中位随访34个月),患者均健在,无局部复发,亦无继发乳腺恶性肿瘤。结论乳腺RS多伴其他乳腺病变,与乳腺癌的关系不明确,术前辅助检查易与乳腺癌混淆。手术局部切除是安全有效的诊治措施。
魏丽娟丛义滋贾志龙刘俊田
关键词:乳腺肿瘤
吲哚胺2,3双加氧酶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探讨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40例乳腺癌蜡块,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IDO的表达,并对全部标本用CD31和CD105对肿瘤血管内皮细胞进行染色,计数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乳腺癌组织中IDO蛋白高表达率为67.5%(27/40),其表达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均P〈0.05)。IDO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的3年、5年无瘤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11,P=0.523)。乳腺癌组织中IDO表达与CDl05标记的MVD值呈正相关(r=0.659,P〈0.05),与CD31标记的MVD值无关。结论IDO可能通过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加速乳腺癌的进展和转移,IDO表达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加以明确。
刘俊田魏丽娟于津浦李慧李润美臧凤琳孙敬岩任秀宝
关键词:乳腺肿瘤微血管密度预后
乳腺富糖原透明细胞癌2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乳腺富糖原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肿瘤医院1999年3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22例乳腺富糖原透明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22例乳腺富糖原透明细胞癌患者均为女性,21例因乳腺肿块就诊,1例因乳头溢液就诊。发病年龄36。81岁(平均49.9岁)。免疫组织化染色结果: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阳性率为40.9%(9/22),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receptor,PR)阳性率为45.5%(10/22).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HER-2 )阳性率为13.6%(3/22),P53阳性率为45.5%(10/22)。随访时间11.137个月。22例患者中11例确诊时发现淋巴结转移,其中2例患者因多发转移死亡,1例出现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及复发,1例出现胸壁复发,1例出现骨转移.皆带瘤生存,其余17例患者皆无瘤生存。结论乳腺富糖原透明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乳腺癌,其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标记,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
连镇林秋生赵晶李利娟吴梓政牛海飞魏丽娟刘俊田
关键词:乳腺肿瘤乳房切除术预后
25例乳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探讨乳腺腺样囊性癌(ACC)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990至2012年收治的25例A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其预后情况。结果25例ACC患者确诊的中位年龄为53岁;男性1例,女性24例(未绝经7例,绝经17例)。所有患者均以乳腺肿物为首发症状,外』二象限和乳晕区肿物共12例(48.0%)。25例ACC患者中,有5例行粗针穿刺,其中3例诊断为腺病,2例诊断为浸润性癌;23例患者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其中腋窝淋巴结转移2例,阳性淋巴结比例分别为3/14和2/20。14例患者行免疫组化检测,其中雌激素受体阳性1例,孕激素受体阳性3例。25例ACC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18个月,有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3、10年死于肺转移。结论ACC的组织结构模式复杂,粗针穿刺结论需谨慎对待。ACC的生物学行为相对良好,腋窝淋巴结转移较少见。ACC的激素受体检测多为阴性,辅助治疗的价值有待于进一步评价。
魏丽娟梁晓峰李世霞刘俊田
关键词:乳腺肿瘤预后
吲哚胺2,3-双加氧酶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形成关系的初步研究
目的:   研究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2,3-dioxygenase,IDO)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相应组织内的CD31、CD105标记的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
魏丽娟
关键词:乳腺癌吲哚胺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文献传递
副乳腺癌38例临床与病理分析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探讨副乳腺癌(accessory breast cancer)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综合治疗和预后。方法:对我院本组1985年10月~2007年11月收治的38例副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和预后做了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38例副乳腺癌占同期全部乳腺癌26078例的0.15%。本组病例中,6例Ⅰ期患者和3例Ⅱ期患者行保留乳房的肿物局部广泛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切缘病理阴性;余9例Ⅱ期患者行改良根治术,Ⅲ~Ⅳ期患者行改良根治术或根治术。组织学类型中最常见的为浸润性导管癌18例(47.4%),其中3例伴同侧乳头管腺瘤;单纯癌6例,导管内癌6例,腺癌伴灶性鳞癌分化3例,髓样癌3例,黏液腺癌2例。病理分期(根据AJCC乳腺癌分期,2002年第6版)中最常见的为Ⅱ、Ⅲ期,各12例(31.6%);Ⅰ期6例,Ⅳ期8例。全部患者随访1~23年,中位随访时间为6年7个月,随访率100%。随访至2008年11月,12例发生远处转移并死于该病,余26例健在。本组5年总生存率为35.3%(低于乳腺癌术后5年生存率66.8%,P<0.05),3年为77.8%;5年无瘤生存率为28.6%,3年为63.6%。结论:副乳腺癌是一种罕见且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术后病理诊断。应遵循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原则,术后辅助治疗有可能改善患者的生存期。
郑磊刘俊田丛义滋贾志龙魏丽娟
关键词:副乳腺癌预后
吲哚胺2,3-双加氧酶参与乳腺癌患者免疫耐受的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研究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2,3-dioxygenase,IDO)在乳腺癌组织和引流淋巴结中的表达及调节性T细胞在相应组织内的分布,探讨IDO在乳腺癌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6例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正常乳腺、引流淋巴结和1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用RT-PCR法检测IDO mRNA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DO和Foxp3蛋白表达。结果:乳腺癌引流淋巴结中IDO mRNA表达水平及IDO表达阳性指数[(19.59±7.65)%]高于原发乳腺癌组织[IDO表达阳性指数(13.16±7.82)%](P<0.05),乳腺癌组织中IDO mRNA表达水平及IDO表达阳性指数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织[IDO表达阳性指数(3.24±1.30)%]和癌旁正常乳腺组织[IDO阳性细胞指数(2.70±1.53)%](P均<0.05)。乳腺癌组织中IDO表达水平与肿瘤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乳腺癌引流淋巴结中Foxp3阳性细胞指数[(6.13±2.31)%]高于乳腺原发癌[(3.50±1.04)%],乳腺癌组织中Foxp3阳性细胞指数高于乳腺良性病变[(0.71±0.42)%]和癌旁正常乳腺组织[(0.55±0.34)%](P均<0.05)。乳腺癌和引流淋巴结中IDO的表达水平与Treg细胞的分布间均正性相关(r2=0.449,r2=0.454,P均<0.05)。结论:IDO在乳腺癌细胞中表达增高,并伴随乳腺癌和引流淋巴结中Treg细胞比例升高,提示IDO表达增高有可能通过募集Treg细胞参与肿瘤和引流淋巴结内的免疫耐受。
魏丽娟于津浦丛义滋任秀宝刘俊田
关键词:乳腺癌3-双加氧酶免疫耐受TREG细胞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