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卫卫

作品数:6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门静脉
  • 4篇静脉
  • 3篇血管
  • 3篇血栓
  • 3篇门静脉高压
  • 3篇静脉高压
  • 2篇血管离断
  • 2篇血管离断术
  • 2篇血栓形成
  • 2篇术后
  • 2篇周围血
  • 2篇周围血管
  • 2篇贲门周围
  • 2篇贲门周围血管
  • 2篇贲门周围血管...
  • 2篇贲门周围血管...
  • 2篇离断
  • 2篇离断术
  • 2篇门静脉高压症
  • 2篇门静脉血

机构

  • 6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聊城市第二人...
  • 1篇镇江市第一人...

作者

  • 6篇魏卫卫
  • 5篇杨镇
  • 5篇王超
  • 4篇肖亮
  • 4篇李岽健
  • 4篇乌剑利
  • 1篇李建军
  • 1篇胡道予
  • 1篇沈亚琪
  • 1篇罗剑
  • 1篇刘敦贵
  • 1篇高德军
  • 1篇韩娟

传媒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河南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2
  • 2篇2009
  • 2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生物蛋白胶联合大网膜包肾在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2008年
目的:评价医用生物蛋白胶(BFG)联合大网膜包肾(ORP)对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断流术后近期和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将我院3年内(2003年11月~2006年5月)收治的118例门静脉高压症接受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sPCDV)患者分成两组,即应用BFG联合ORP组(A组,n=72)和对照组(B组,n=46),比较两组手术后近期(一月)脾窝渗液、发热和远期上消化道再出血、肝性脑病和胃病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A组手术近期脾窝渗液和发热率明显低于B组(P<0.05);A组和B组随访期间上消化道再出血率分别为1.3%和10.8%(P<0.05)、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发生率分别为30.6%和65.2%(P<0.05);A组肝性脑病发生率与B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BFG联合ORP可有效降低选择性断流术后近期和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断流术的疗效。
王超肖亮乌剑利魏卫卫李岽健罗剑杨镇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治疗生物蛋白胶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手术创伤止血作用
选择性断流加大网膜包肾术预防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评价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sPCDV)加大网膜包肾术(ORP)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对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PVT)的预防作用。方法:将我院2003年11月至2007年11月外科收治的196例门静脉高压症病人分成3组,即sPCDV+ORP组(A组,n=113)、单纯sPCDV组(B组,n=31)和非sPCDV组(C组,n=52)。比较3组病人术后PVT的发生率、术后再出血情况及生存情况。结果:A组术后PVT的发病率为6.19%(7/113),明显低于B组(12.90%,4/31)和C组(19.23%,10/52)(P<0.05),且B组与C组比较亦有显著差异(P<0.05)。A组术后再出血率为1.77%(2/113),与B组(6.45%,2/31)和C组(11.54%,6/52)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且B组与C组比较亦有显著差异(P<0.05)。A、B和C组术后3年生存率分别为93.81%(106/113)、96.77%(30/31)及92.45%(49/52)(P>0.05)。结论:sPCDV+ORP可显著降低术后PVT率,有效减少术后再出血的发生,且简便易行,值得推广。
王超杨镇肖亮李岽健乌剑利魏卫卫
关键词: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大网膜包肾术血栓形成
布-加综合征的外科治疗:附172例报告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的病理特点、临床病理分型及合理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和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172例布-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2例共分为3种类型(7个亚型),采用手术、或手术联合介入治疗,其中:(1)下腔静脉成形术或/和支架置入术99例;(2)肝静脉或副肝静脉成形术或/和支架置入术10例;(3)下腔静脉-下腔静脉架桥术7例;(4)改良脾-肺固定术12例;(5)经右心房手指破膜或球囊导管扩张术5例;(6)常温直视下根治性病变隔膜切除和血栓取除术5例;(7)肠腔转流术11例;(8)肠颈转流术3例;(9)肠房转流术5例;(10)腔房转流术4例;(11)门腔转流联合下腔静脉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11例。手术死亡率1.2%(2/172)。全组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至7年,12例复发,复发率7.0%,其中4例因肝衰竭死亡,其余患者恢复满意。结论布-加综合征术前诊断需借助多种影像学技术检查。对不同病理类型的布-加综合征应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
王超韩娟高德军肖亮乌剑利魏卫卫杨镇
关键词:血管成形球囊随访研究
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诊治分析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PVT)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1993年4月至2008年10月行断流术后并发PVT的72例病人临床资料。结果断流术后PVT于术后9~21d好发于脾静脉、门静脉主干等部位,经溶栓、抗凝或手术治疗,除1例因肠坏死合并中毒性休克而死亡外,余经治疗PVT均消失,其中1例发生短肠综合征。结论腹部彩超或CT是PVT的确诊方法,术中操作轻柔、术后监测血小板计数、腹部彩超或CT、早期溶栓抗凝、及时手术是防治PVT的有效方法。
乌剑利杨镇王超魏卫卫肖亮李岽健刘敦贵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血栓形成
DTI对两种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定量研究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TI)对肝纤维化的定量研究价值。方法:10只CCl4诱导肝纤维化SD大鼠模型及5只同期对照鼠在造模后20周行DTI检查(EPI序列,TR 1600ms,TE 68.1ms,6个方向,b=500s/mm2),完成检查后立即断头处死,4h内行离体肝组织DTI检查,18只血吸虫腹贴法诱导肝纤维化兔模型及10只同期对照兔在造模后8、10和12周分别行DTI扫描,完成扫描后将实验动物处死并取组织切片行HE、Masson染色,按肝纤维化分级分期标准将两种模型组的肝组织炎症活动及纤维化程度分为轻、中、重度三级。扫描图像经AW 4.2工作站处理,计算并分析肝纤维化鼠和对照鼠的在体、离体ADC值和FA值,肝纤维化兔各个时期的ADC值和FA值,并与纤维化程度行相关性分析,采用SSPS 13.0进行统计分析,显著水平取0.05。结果:①病理学证实两种模型纤维化程度分布相似,肝纤维化鼠炎症活动度高于肝纤维化兔(P<0.05);②模型组和对照组间在体、离体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ADC值、FA值在离体与在体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体ADC值与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r=-0.607,P=0.016);③肝纤维化兔ADC值在10和12周时,FA值在10周时模型组和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时间点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0.169,P<0.01),而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47,P=0.326);ADC值与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r=-0.765,P<0.01),而FA值与纤维化程度无相关性(r=0.189,P=0.356)。结论:两种肝纤维化模型纤维化程度与ADC值均有相关性,ADC值可成为定量评价肝纤维化指标。
沈亚琪胡道予李建军王超魏卫卫
关键词:肝纤维化实验动物模型扩散张量成像磁共振成像
门静脉血栓形成机制及诊疗新进展被引量:10
2012年
门静脉血栓形成机制复杂多样,深入理解门静脉血栓形成机制有助于正确治疗和积极预防其并发症。我们分别介绍了门静脉血栓的定义、分级、分型、发病机制和急、慢性门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着重阐述了门静脉血栓的抗凝治疗、溶栓治疗、肠梗死的治疗和急、慢性PVT治疗的进展情况。
魏卫卫李岽健杨镇
关键词:门静脉血栓门静脉海绵样变抗凝治疗溶栓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