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涛
- 作品数:8 被引量:57H指数:3
-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级星火计划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长三角科技联合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猪丹毒杆菌安徽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分析
- 引言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Erysipelothrix husiopathiae)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20世纪80、90年代,猪丹毒与猪瘟、猪肺疫并称为中国养猪业的三大传染病。之后随着养猪业规模化的发展,猪丹毒逐渐...
- 陆萍魏文涛李恩孙裴魏建忠李郁
- 2012–2015年江淮地区猪丹毒杆菌分离株血清型、spaA基因遗传进化及PFGE基因型分析被引量:15
- 2017年
- 【目的】了解2012–2015年江淮地区猪丹毒杆菌分离株血清型分布、spa A基因遗传进化关系和基因分型特征。【方法】收集临床分离鉴定的42株猪丹毒杆菌,应用琼脂扩散沉淀实验、PCR扩增和序列分析技术、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技术(PFGE)分别测定分离株的血清型、spa A基因遗传变异性及PFGE基因型。【结果】42株猪丹毒杆菌分离株血清型均为1a型;spa A基因与猪丹毒杆菌国内外参考株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8.5%–100%,分离株在第609 bp处出现T突变为G、769 bp处C突变为A,对应的氨基酸第203位Ile突变为Met、第257位Leu突变为Ile,为Met-203、Ile-257型;分离株形成8个PFGE基因型,相似度达88.8%–100%,优势基因型为ER2(54.8%),弱毒疫苗G_4T_(10)和GC_(42)株独立为同一个基因型。【结论】江淮地区致病猪丹毒杆菌流行血清型为1a型,spa A基因相似性高,分离株变异小、源于同一克隆系,Met-203、Ile-257型菌株致病力强,是江淮地区猪丹毒发生与流行的主要致病菌型。
- 魏文涛姚焱彬刘全喜杨志鹏魏建忠孙裴李郁
- 关键词:猪丹毒杆菌血清型
- 2012-2015年江淮地区猪丹毒杆菌分离株血清型、spaA基因遗传进化及PFGE基因型分析
- 引言猪丹毒(Swine erysipelas)是由猪丹毒杆菌(Erysipelothrix rhusiopathiae)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临诊特征主要包括急性败血症、皮肤荨麻疹和多发性关节炎,该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
- 姚焱彬魏文涛李郁
- 文献传递
- 2012年~2015年安徽地区猪丹毒的流行特征及病原分离株药物敏感性分析被引量:10
- 2017年
- 为了解猪丹毒在安徽地区的流行特征和再发原因以及临床防治的敏感药物,本研究针对2012年~2015年安徽地区发生的猪丹毒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分离菌株进行吖啶黄敏感性试验以及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显示,在合肥、六安、安庆、蚌埠等地猪丹毒发生率较高,7月~9月为高峰期,主要集中于育肥阶段(61.9%),以急性败血症型为主(92.9%)。42株分离菌株虽对青霉素(PEN)、氨苄青霉素(AMP)、头孢噻肟(CTX)、头孢曲松(CRO)等抗生素的敏感率均高于80%,但耐受5种及以上抗菌药物的比例达95.2%,其中耐庆大霉素(GEN)+卡那霉素(KAN)+链霉素(STR)+克林霉素(CLI)+林肯霉素(LIN)占81%。有4株可以在含0.02%吖啶黄的脑心浸液培养基(BHI)琼脂平板上生长。结果表明,安徽地区猪丹毒呈散发性或地方性流行,多发生于夏秋季节,临床特征多为育肥猪的急性败血症,青霉素类药物仍是防治猪丹毒的首选药物。本研究揭示安徽地区猪丹毒再发原因与弱毒菌苗株可能的毒力返强无关,并为该地区猪丹毒的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 姚焱彬卜凡魏文涛魏建忠孙裴李郁
- 关键词:猪丹毒红斑丹毒丝菌吖啶黄最小抑菌浓度
- 猪丹毒杆菌SpaA基因原核表达及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 引言 猪丹毒(Swine erysipelas)是由猪丹毒杆菌(Erysipelothrix rhusiopathiae)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目前,该病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有分布,呈散发或流行性发生,给养猪业造成了...
- 陆萍魏文涛李郁魏建忠孙裴
- 猪丹毒杆菌安徽株生物学特性及Real-Time 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 猪丹毒是一种历史久远的细菌性传染病,在我国已有20余年很少见到。然而,近年来在我国广东、江苏、福建、云南、湖南、湖北、安徽等地区均有猪丹毒发病增多的报道。同时,该病在美国、日本、巴西等国家的发生也明显增多,给养殖业带来了...
- 魏文涛
- 关键词:猪丹毒杆菌基因分型分子生物学荧光定量PCR
- 安徽部分地区猪丹毒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39
- 2014年
- 【目的】对安徽省8个不同地区猪场临床疑似猪丹毒病/死猪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通过形态学及培养特性观察、生化试验、PCR方法对菌株进行鉴定,并进行药物感受性实验及免疫保护实验。【结果】共分离到29株猪丹毒杆菌,源自8个地区的猪丹毒杆菌分离菌具有较一致的形态特征和相似的生化特性。对29株猪丹毒杆菌进行18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敏感率均达100%,其次是青霉素93%、红霉素89.7%和头孢噻肟75.9%,对其他13种药物则表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8株不同地区猪丹毒杆菌分离菌的LD50在(14.30?2.36)×102 CFU/mL之间,显示分离菌对小鼠均具有较强的致病力。商品化猪丹毒G4T10株弱毒疫苗2次颈部皮下免疫小鼠后,分别用剂量为100 LD50的8株猪丹毒杆菌分离菌腹腔攻毒小鼠,免疫保护率为100%。【结论】安徽地区猪丹毒发生有上升趋势,不同地区的猪丹毒杆菌分离菌具有较为一致的生物学特性,青霉素类和头孢类抗菌药物有显著疗效,使用猪丹毒G4T10株弱毒疫苗可产生有效的免疫保护力。
- 陆萍黄晓慧李春芬魏文涛孙裴魏建忠李郁
- 关键词:猪丹毒杆菌生物学特性小鼠免疫保护
- 不同基因簇PCV2b安徽株对感染小鼠免疫应答的影响被引量:2
- 2015年
- 为探讨同一基因亚型不同基因簇的猪圆环病毒2型安徽株[PCV2-DY0801(PCV2b-1A)、PCV2-BH0801(PCV2b-1B)、PCV2-XC0801(PCV2b-1C)]对感染小鼠免疫应答的影响,将16只SPF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接种PCV2-DY0801、PCV2-BH0801、PCV2-XC0801以及PBS,初次感染后第7、14、21和28天采集血液,进行IgG水平、T细胞亚群含量及Th1型和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的动态检测。结果显示,3株PCV2安徽株感染小鼠后均产生较高水平的IgG,被感染小鼠的外周血中CD4+、CD8+和CD4+CD8+T淋巴细胞的含量显著减少(P<0.05),血清中IL-2、IL-4和IL-10的质量浓度显著升高(P<0.05),其中BH0801组在初次感染后第14天CD4+含量显著低于XC0801组(P<0.05),第21天IgG水平显著高于XC0801组(P<0.05),第14、21天IL-2的质量浓度显著高于XC0801组、DY0801组(P<0.05)。PCV2-BH0801诱导体液免疫反应最强,PCV2-XC0801诱导细胞免疫反应最强,而PCV2-DY0801均居中。结果表明,同一基因亚型不同基因簇的PCV2安徽株对感染小鼠的免疫应答有影响。
- 陆萍童彤王艳魏文涛魏建忠孙裴李郁
- 关键词:猪圆环病毒2型小鼠IGG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