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立新

作品数:37 被引量:159H指数:8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6篇天文地球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4篇海冰
  • 10篇气旋
  • 6篇南极海冰
  • 6篇北极海冰
  • 5篇气候
  • 4篇数值模拟
  • 4篇能见度
  • 4篇气候效应
  • 4篇夏季
  • 4篇值模拟
  • 3篇气温
  • 3篇气象
  • 3篇温带气旋
  • 3篇环流
  • 3篇海域
  • 3篇大气环流
  • 2篇释用
  • 2篇台风
  • 2篇涛动
  • 2篇气旋活动

机构

  • 36篇国家海洋环境...
  • 9篇中国海洋大学
  • 5篇国家海洋局
  • 2篇中国极地研究...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北京市遥感信...
  • 1篇福建省海洋预...

作者

  • 37篇魏立新
  • 11篇秦听
  • 6篇解思梅
  • 4篇孙虎林
  • 4篇黄焕卿
  • 4篇张海影
  • 3篇陈志昆
  • 3篇梅山
  • 3篇马静
  • 3篇郝春江
  • 3篇邓小花
  • 3篇苏博
  • 3篇马静
  • 3篇周群
  • 2篇孟上
  • 2篇高志一
  • 2篇向勇
  • 2篇李珵
  • 2篇县彦宗
  • 2篇刘凯

传媒

  • 16篇海洋预报
  • 9篇海洋学报
  • 4篇极地研究
  • 2篇冰川冻土
  • 2篇全国第五届冰...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5篇2003
  • 1篇2002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极中央区海冰低密集度现象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近年,北极中央密集冰区出现海冰低密集度的异常现象。为了探讨这一现象的成因,本文使用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定义了北极中央区海冰低密集度(LCCA)指数,研究了2009-2016年的6-9月北极中央区发生的海冰低密集度现象。分析表明,研究时段内在北极中央区发生了6次明显的海冰低密集度(LCCA峰值)过程。在这些过程中,局地气温异常并不是导致海冰低密集度现象发生最主要的因素;海冰低密集度区域的形态及冰速场分布均与大气环流场相对应;在LCCA指数峰值发生前均有气旋中心出现在北冰洋70°N以北并伴随向北移动,气旋引起海冰辐散,同时所携带的较低纬度的热量导致海冰迅速融化。在6次过程中,有3次为气旋影响配合北极偶极子(DA)型环流。LCCA指数与84°N平均向北温度平流和北极中央区海冰速度散度呈正相关。在LCCA指数峰值前,温度平流对海冰低密集度区域形成的影响大于海冰辐散的影响。
李珵苏洁魏立新梁红杰黄菲赵进平
关键词:气旋
北极地区1979—2015年西北航道7-10月份气旋的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本文采用气旋自动识别与追踪算法,基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RA-Interim平均海平面气压场,建立1979-2015年共37年7-10月北极西北航道东西两个区域的气旋数据。数据包括气旋中心经纬度以及中心最低气压值。基于这套数据,分析了北极7-10月西北航道气旋数量特征、空间密度分布、强度特征、加深以及爆发性气旋的活动情况。西北航道东西两段的气旋个数存在显著的差异,东段气旋个数是西段区域的2~2.5倍,并且两段个数变化趋势不一致,西段的气旋个数趋势呈不显著的减少,东段的个数呈不显著上升趋势。西北航道气旋强度偏弱,中心最低气压达980 hPa的气旋仅占不到总数的5%。最低中心气压集中分布在990~1 000 hPa之间。1979-2015年以来,东段的气旋强度趋势增强,西段气旋在2002年以前也是显著的增强,2002年以后强度减弱。气旋的生命史集中在7 d以内,东段1 d以内的气旋个数明显偏多。西段气旋高密度区域主要分布在74°N以北的波弗特海北部,东段主要分布在巴芬湾的东北侧和巴芬岛的东南侧,近几年来其主要密度分布区域东西两段存在南移以及略微变化。西北航道内爆发性气旋的增长位置集中在70°N的沿岸附近,尤其是加拿大北部以及格陵兰西海岸附近。大西洋震荡指数与东段气旋的个数有较好的正相关。
秦听魏立新
关键词:气旋活动
西北太平洋台风发生个数及源地的统计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利用日本气象局整编的1951~2006年共56a的台风资料,统计分析了西北太平洋台风发生频数的年代际变化趋势、发生源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51~2006年台风年生成总数呈下降趋势;影响南海海域的年台风个数呈下降趋势;140°~150°E之间生成台风个数呈明显减少趋势;5°~10°N之间生成台风个数呈减少趋势。
黄焕卿张海影魏立新向勇
关键词:台风南海海域
黄海海雾的一次过程及模拟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描述了2009年夏季针对胶东半岛沿海海雾灾害爆发进行的一次现场调查过程,详细分析了当时的地面、高空天气形势,以及对引发这次海雾过程的物理机制展开讨论。得出水气温差条件在2°—4℃之间,海表相对湿度以及低层大气相对湿度达到90%以上,低层风向以南风为主,风速3—4级之间是最有利于黄海出现平流雾的大气物理条件。利用WRF模式对本次事件进行了模拟,并计算了大气的水平能见度分布。结果表明,该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出黄海海域实际的海雾生消过程,对海雾的三维结构有一定的模拟能力。
宋晓姜苏博魏立新
关键词:物理机制数值模拟水平能见度
运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对数值模拟结果的初步释用被引量:4
2015年
基于获得的海水浴场逐日两次观测资料及同期NCEP数值模拟结果(提取各种相关变量),通过求取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采用最优子集方法确定了对各预报要素具有重要意义的影响因子。针对海水浴场的气温、降水及能见度等要素的预报,应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建立了相应的预测模型,最终获得不同海水浴场在不同预报时效、不同预报要素的数值产品释用结果。经过对比分析,各预报要素释用后的结果较释用前在预报准确率方面有较大的提高。
邓小花魏立新黄焕卿张润宇
关键词:支持向量机方法释用气温降水能见度
南极海冰和陆架冰的时空变化动态
利用美国冰中心和雪冰中心提供的海冰资料和我国南极考察现场的海冰观测资料,对南极海冰的长期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70年代后期是多冰期;80年代是少冰期;90年代南极海冰属于上升趋势,后期偏多;区域性变化差别大,...
解思梅魏立新张占海梅山郝春江
关键词:南极海冰
文献传递
中国近海温带气旋的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8
2015年
基于1979-2012年共34年的 ECMWF 逐日4次平均海平面气压的再分析资料,采用英国雷丁大学气旋客观追踪算法,对出现在我国近海的温带气旋(气旋生命史1 d 以上,移动距离大于500 km)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论包括以下几点:(1)1979-2012年进入中国近海的温带气旋平均每年45个,气旋数量呈现春夏多而秋冬少的特点。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气旋数量呈增加趋势,其中北部海区气旋数量增加达到显著水平,东部海区气旋数量表现为不显著减少,故认为影响中国近海的气旋路径有北移的趋势。(2)进入我国近海的温带气旋主要有4个生成源地,按比例由高到低分别是江淮气旋(38.9%),东海气旋(25.2%),黄河气旋(24.3%)以及蒙古气旋(11.6%)。气旋入海后,当大气海洋条件适合时,可以爆发性增长,气旋爆发性增长的主要区域在朝鲜半岛及以东洋面以及日本以东洋面,在我国近海气旋爆发的比例较小。(3)气旋生命史主要为1~7 d,但生命史为1~4 d 的气旋比例最大,平均占气旋总数的52%,其中夏季长生命史气旋(大于10 d)的比例最大,为8%,冬季最少,接近3%。冬季气旋最强,气压分布区间大;夏季弱气旋多,中心气压分布集中。
秦听魏立新
关键词:中国近海温带气旋爆发性气旋
北极海冰与北半球大气环流及气温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利用NASA的北极海冰密集度资料(分辨率1.0°×0.25°,时间1979.10—2002.8)对冬季(12—2月)鄂霍次克海到白令海(42°—66°N、131°—158°W)的海冰场进行EOF分解,得到特征向量的空间分布及时间系数。利用NCEP再分析月资料(分辨率2.5°×2.5°,时间1979—2002年),采用合成分析的方法,分别对该区域海冰分布第一特征向量时间系数超过+0.5和低于-0.5年份做冬季500 hPa高度、1000 hPa高度、1000 hPa气温的合成距平场。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的海冰分布与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气环流和气温有显著的关系,同一模态下的海冰分布反位相时对应的大气状况也有明显的相反趋势。
魏立新秦听马静
关键词:EOF分解
东海近海海雾日变化特征及生成的水文气象条件分析被引量:8
2012年
统计分析了东海沿海5个海洋站点的水文气象历史数据,对该区域雾生的日变化特征及海雾维持的气象条件包括气-水温差、风向风速等做出了初步评价。结果显示,除南麂站外各站点上午有雾的情况最多,下午次之,夜间有雾的情况偏少。出雾时气-水温差的阈值大于平流雾形成所要求的气-水温差范围,说明东海沿岸也受非平流雾的影响。另外,多岛区域与开阔水域相比,近岸岛与远离大陆的岛屿相比,雾的日变化规律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别。
马静于芸魏立新
关键词:日变化特征气象条件
南极海冰增加对全球7月气候的影响被引量:5
2003年
采用了OSU两层大气环流模式进行数值试验,研究了南极海冰增加的气候效应.试验中海温取为气候平均值,南极海冰作为外强迫源影响大气,大气响应完全是环流内部调整的结果.调整的途径首先是对外强迫的局地响应———南极下垫面的温度发生变化,结果使得冬季南大洋绕极低压带的位置偏北、强度增加,南半球大气以强经向环流为主,绕极气旋强大活跃.这种变异主要以Rossby波列的形式影响到南半球的中高纬度,再通过斜压的越赤道气流,即经向热交换的变化影响到北半球的大气环流,导致北半球夏季大气环流呈纬向分布,极地冷空气活动减弱.大气环流的变异又影响到气候诸要素,反映明显的是越赤道气流在印度洋上的加强和太平洋上的减弱,使得西南季风加强,东南季风减弱;太平洋副高位置的偏北,导致中国华北、华东和江淮流域少雨、高温,北美中高纬度严重多雨和低温.
魏立新解思梅张占海
关键词:南极海冰数值模拟气候效应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