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雪峰
- 作品数:6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颅骨固定钉联合医用胶治疗颅骨凹陷性粉碎性骨折
- 2009年
- 吴浩魏宏学冯康王清平胥文德赵自育李忠魏雪峰
- 关键词:医用胶颅骨凹陷骨折闭合性
- CT正常颅脑外伤患者脑脊液红细胞数及颅内压动态分析
- 魏宏学胥文德李忠吴小芳王清平冯康冯彩忠苏小芹吴浩赵自育魏雪峰
- 1、课题来源与背景:甘肃省科学技术厅2003年立项省科技攻关技术项目,立项编号:GS035-A43-068。2、技术原理与性能指标:筛选门诊颅脑损伤经CT检查正常而临床症状,体征明显的患者收住入院,入院后行腰椎穿刺检查,...
- 关键词:
- 关键词:颅脑外伤脑脊液颅内压红细胞数
- 外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后慢性脑积水40例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总结外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后慢性脑积水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外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后慢性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经非手术治疗后好转,32例慢性脑积水患者经侧脑室腹腔分流术,3例术后出现分流管梗阻,腹腔、皮下、颅内感染,拔出分流装置后行二次手术。2例出现颅内出血,经保守治疗后出血吸收。40例患者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良好32例,轻残5例,中残2例,重残1例。结论外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后慢性脑积水应早诊早治,CT和MRI扫描是目前有效的确诊和鉴别手段,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是疗效较好的治疗方式。
- 魏雪峰杨柳冯康
- 关键词:脑积水蛛网膜下腔出血外伤性
- 开颅夹闭与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探讨开颅夹闭与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08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夹闭组和栓塞组,各54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动脉瘤复发及预后评价。结果:开颅夹闭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血管内栓塞组(P<0.05),而住院费用、动脉瘤的复发率、术后1月的GOS评分均低于栓塞组(P<0.05),两组术后6月GO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相比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具有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出血量少等优势,但存在相对费用高,有复发可能等不足,两种术式的远期疗效无统计学差异。
- 胥文德王鹏魏雪峰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栓塞术蛛网膜下腔出血
- CT正常颅脑外伤患者脑脊液红细胞数及颅内压动态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脑脊液红细胞数及颅内压的动态变化对有症状但CT正常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有临床症状但CT正常颅脑外伤患者脑脊液红细胞数与颅内压的动态变化。结果:56例脑脊液检查正常,颅内压180~250mmH2O。38例脑脊液红细胞数数个~数十个,颅内压250~300mmH2O。16例直观脑脊液血性,细胞学检查红细胞满视野,颅内压>300mmH2O。结论:脑脊液红细胞数、颅内压及患者临床症状三者呈正相关。
- 胥文德魏宏学李忠魏雪峰
- 关键词:颅脑外伤CT检查脑脊液颅内压
- 脑室囊肿脑池造瘘术治疗小儿鞍上蛛网膜囊肿的疗效
- 2020年
-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脑室囊肿脑池造瘘术治疗鞍上蛛网膜囊肿(SA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8年1月采用神经内镜下脑室囊肿脑池造瘘术治疗的25例SAC的临床资料。25例术后随访6~19个月,平均(10.32±2.37)个月。结果25例手术时间为53~105 min,平均(72.01±18.37)min;术中出血≥80 ml 9例(36.00%);术后住院时间4~14 d,平均(7.36±2.57)d。术后3~6 d发生发热4例、硬膜下积液5例、头皮下积液2例,对症处理后改善。术后MRI复查显示囊肿明显缩小,脑积水明显缓解,随访期间未见SAC复发。结论神经内镜下脑室囊肿脑池造瘘术治疗SAC安全且有效。
- 胥文德王鹏魏雪峰
- 关键词:神经内镜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