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管
  • 3篇病理
  • 2篇脑血
  • 2篇脑血管
  • 2篇痴呆
  • 1篇动静脉
  • 1篇动静脉畸形
  • 1篇形态学
  • 1篇杏仁核
  • 1篇性病
  • 1篇性肌萎缩
  • 1篇血管畸形
  • 1篇血管疾病
  • 1篇血管性痴呆
  • 1篇血管性痴呆大...
  • 1篇血浆
  • 1篇抑素
  • 1篇原纤维
  • 1篇神经原
  • 1篇神经原纤维

机构

  • 8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8篇黄克维
  • 3篇桂秋萍
  • 3篇汤洪川
  • 3篇李小刚
  • 2篇王鲁宁
  • 1篇许红民
  • 1篇刘泽艳
  • 1篇王成海
  • 1篇刘树山
  • 1篇凌锋
  • 1篇吴冠华
  • 1篇罗毅
  • 1篇马志忠

传媒

  • 2篇中华神经科杂...
  • 2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军医进修学院...

年份

  • 3篇1996
  • 3篇1995
  • 1篇1991
  • 1篇199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脑动静脉畸形IBCA栓塞后的病理改变被引量:6
1991年
本文报告了9例脑动静脉畸形经 IBCA 栓塞后手术切除的病理观察结果。发现 IBCA 栓塞后血管及周围脑组织无明显炎症,栓塞剂完全置于血管腔内,无吸收现象。这明显不同于国外观察结果,究其原因,可能为我院合成的 IBCA 纯度高于国外产品。同时说明,栓塞剂完全弥散到畸形血管团内,可有效地治疗 AVM,而无明显副作用。
凌锋刘树山吴冠华黄克维王鲁宁罗毅
关键词:脑血管畸形栓塞病理
变性病杏仁核形态学研究被引量:1
1995年
变性病杏仁核形态学研究桂秋萍,黄克维杏仁核是边缘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皮质下结构。1937年Yokovley根据功能首次将杏仁核包括在边缘系统内,1938年HanaldBrackhans又详细描述杏仁核的组织学特点,将杏仁核分成多组亚核群,皮质内侧核群(c...
桂秋萍黄克维
关键词:杏仁核核形态学组织学观察计算机图像分析神经原纤维缠结
缺血性认知障碍大鼠多脑区内神经肽含量的变化被引量:17
1996年
为了解缺血性认知障碍时脑区内神经肽含量的变化,应用Pulsineli4条血管闭塞方法(4VO)制作Wistar大鼠认知障碍动物模型,用水迷宫试验定量研究了模型组大鼠的行为学改变。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在水迷宫中游全程时间显著延长,正确次数显著减少,说明动物模型是成功的,发生了严重的学习记忆障碍。同时采用国际上标准的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了模型5个脑区(额区皮质、颞区皮质、海马、丘脑和纹状体)中生长抑素(SS)、精氨酸加压素(AVP)的含量。结果发现,模型组的额区皮质、颞区皮质、海马、丘脑和纹状体中SS相对含量分别为对照组的60%,68%,68%,61%,52%,模型组和对照组相比,SS在5个脑区中显著降低(降低32%~48%,P<0.01)。模型组的AVP相对含量分别为对照组的32%,73%,57%,48%,59%,模型组5个脑区的AVP含量和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降低27%~68%,P<0.05)。提示动物学习、记忆障碍可能与脑缺血后SS和AVP含量下降有关。
李小刚黄克维汤洪川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神经肽脑缺血
Crow-Fukase综合征──尸检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1995年
报告1例经尸检证实的Crow-Fukase综合征。患者女性,49岁,同时患有多发性周围神经病,肝脾肿大,内分泌功能障碍及皮肤色素沉着,故该病也称之为POEMS综合征。结合文献,就其发病机制进行了简单讨论,并认为该病在临床并非少见,诊断率不高可能与对该病的认识不足有关。
桂秋萍许红民黄克维
关键词:POEMS综合征浆细胞尸检
成人型异染性白质脑病(附病理报告)被引量:1
1990年
本文报导1例成人型异染性白质脑病。临床以进行性痴呆为特点。病理检查见脑白质内及周围神经雪旺氏细胞胞浆内异染性物质沉积,并见典型硫脂包涵体。患者血中硫酸酯酶A活性测定正常。文章对该病之发病机理及组织学检查的重要性进行讨论。
王鲁宁刘泽艳黄克维王东刚
关键词:脑白质营养不良病理
血管性痴呆大鼠脑区和血浆中β-内啡肽含量的变化被引量:18
1996年
采用Pulsinelli4血管闭塞法(4VO)的改良法建立大鼠血管性痴呆(VD)动物模型,用T型水迷宫试验检查动物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并以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VD大鼠4个脑区(额叶皮质、海马、丘脑和纹状体)和周围血浆中β-内啡肽(β-EP)含量。结果表明,VD组大鼠出现严重的学习、记忆障碍的同时其额叶皮质、海马丘脑和纹状体中β-EP含量分别为相应对照组的41%、66%、68%和43%,比对照组显著降低(降低32%~59%,P<0.05)。血浆β-EP含量在两组间则无显著差异。提示VD动物学习与记忆障碍可能与脑缺血后多脑区内β-EP含量降低有关。
李小刚汤洪川黄克维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痴呆Β-内啡肽
老年痴呆患者血浆和脑脊液生长抑素样免疫反应物含量的变化被引量:5
1995年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8例Alzheimer型老年性痴呆(SDAT),30例多发梗塞性痴呆(MID)、35例无痴呆多发脑梗塞(MCI)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浆生长抑素样免疫反应物(SLI)的含量,同时测定了10例MID和19例MCI患者脑脊液(CSF)中SLI的含量。发现血浆SLI含量在SDAT组(71.1±10.6pg/ml)和MID组(103.5±9.5pg/ml)比MCI组(141.9±12.7pg/ml)和对照组(160.0±14.5pg/ml)均降低;MID患者CSF中SLI含量(47.0±23.2pg/ml)明显低于MCI患者(72.7±21.3pg/ml)。血浆SLI下降水平与痴呆程度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李小刚汤洪川黄克维王成海马志忠
关键词:老年性痴呆脑脊髓液生长抑素
成人型脊髓性肌萎缩─附1例临床及病理报告被引量:1
1996年
成人型脊髓性肌萎缩,是一组较少见、以下级运动神经元变性的疾病。发病年龄较晚,多在30岁以后,为性连隐性遗传,主要表现为近端肌萎缩伴球麻痹。可见广泛的束震颤,无锥体束征及感觉障碍。病理上病变仅在脊髓前角及脑干运动神经核,故认为是不同于肌萎缩侧索硬化的一组独立的疾病。现将我院经尸检确诊的1例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进行简单地讨论。
桂秋萍黄克维
关键词:脊髓性肌萎缩病例报告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