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希照 作品数:47 被引量:472 H指数:12 供职机构: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在新生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通过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在新生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观察其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n=30):S组使用8%七氟醚诱导,3%~4%七氟醚维持吸入;RS组采用8%七氟醚、2 μg/kg瑞芬太尼及顺阿曲库铵0.1 mg/kg诱导,术中用2%~3%七氟醚复合每分钟0.15μg/kg瑞芬太尼维持.监测患儿入室后、诱导后、插管后、切皮时、结束时及苏醒时的心率和血压.记录诱导至拔管的时间、停药至自主呼吸恢复的时间以及术后拔管时间,并在拔管时进行镇痛评分(CRIES评分).结果 RS组插管时间短于S组(P<0.05),RS组插管时、切皮时血压低于S组(P<0.05)、心率慢于S组(P<0.05).RS组苏醒时血压高于S组(P<0.05)、心率快于S组(P<0.05).RS组CRIES评分高于S组(P<0.05).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用于新生儿全身麻醉较单纯使用七氟醚血液动力学更加平稳. 贾杰 胡祖荣 邓恋 杨世辉 黄希照 黎昆伟 陈祥楠关键词:芬太尼 麻醉 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在减轻SMIR模型术后疼痛中的作用 黄希照 屠伟锋 周红艳不同温度罗哌卡因剖宫产产妇寒战的临床观察 2010年 目的探讨寒战的发生与罗哌卡因温度的关系及其可能的原因。方法30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三组(Ⅰ组、Ⅱ组和Ⅲ组),每组100例。对照组(Ⅰ组)硬膜外腔分次给予37%0.75%罗哌卡因15ml;实验组(Ⅱ组)硬膜外腔分次给予25℃0.75%罗哌卡因15m1;实验组(Ⅲ组)硬膜外腔分次给予15℃0.75%罗哌卡因15ml。观察记录产妇术中寒战发生的情况(寒战评级、寒战出现时间、寒战停止时间),并持续监测术期呼吸循环的变化,记录胎儿出生后的Apgar评分。结果Ⅰ组、Ⅱ组、Ⅲ组剖宫产产妇寒战的发生率分别为18%、34%、77%。与Ⅰ组比较,Ⅱ组、Ⅲ组寒战出现时间早、停止时间长、寒战评级更高;与Ⅱ组比较,Ⅲ组寒战出现时间早、停止时间长、寒战评级更高。结论罗哌卡因温度下降,寒战程度加重,发生率增加。 刘晶 廖信芳 胡祖荣 黄希照 邓恋关键词:产妇 寒战 鞘内不同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分娩镇痛中的作用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鞘内不同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阻滞在分娩镇痛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初产妇150例,随机分五组:C组、B1组、B2组、B3组、B4组,采用双盲对照观察,各组均为蛛网膜下腔给药后硬膜外留管产妇自控镇痛。C组鞘内药物仅为舒芬太尼2.5μg;B1~B4组为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2.5μg,布比卡因剂量分别为0.5 mg、1.0 mg、1.5mg、2.0 mg。各组硬膜外维持用药相同。比较各组鞘内给药后5 min、10 min、15 min、30 min的视觉模拟评分、镇痛维持时间、运动阻滞情况、各产程时间、出血量、新生儿1 min和5 min Apagr评分。结果:起效时间C组>B1组>B2组>B3组>B4组,维持时间C组0.05)。结论:舒芬太尼2.5μg混合0.5~2.0 mg布比卡因的鞘内注射均可提供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效果,其中鞘内舒芬太尼2.5μg混合1.0 mg布比卡因的分娩镇痛效果最佳。 胡祖荣 陈祥楠 黄希照 贾杰 黎昆伟关键词:布比卡因 舒芬太尼 分娩镇痛 复合麻醉 核心肌群训练联合俯卧位牵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2021年 目的探究核心肌群训练联合俯卧位牵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疼痛、神经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为临床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南部战区总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俯卧位牵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核心肌群训练。比较两组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ASIA神经功能分级以及各炎性因子(CRP、IL-6、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并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观察组ASIA神经功能分级中,观察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评级较治疗前有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CRP、IL-6、TNF-α各炎性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心肌群训练联合俯卧位牵引治疗,可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神经根受压迫,可抑制炎性因子的过度释放,具有较高的应用及推广价值。 廖军锋 黄希照 龙桂花 黄皓 孙铭佩 吕晓宇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疼痛 炎性因子 探讨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对剖宫产产妇术中、术后及新生儿的影响 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研究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对剖宫产产妇术中、术后以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54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每组27例。参照组给予静脉泵注生理盐水,实验组给予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术前(T1)、药物输注10 min(T2)、新生儿娩出(T3)、手术完成(T4)时间段心率、平均动脉压、新生儿分娩2、5 min后阿氏(Apgar)评分以及产妇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产妇T1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T2、T3、T4时间段心率、平均动脉压均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新生儿分娩后2、5 min Apgar评分分别为(9.71±0.38)、(9.94±0.19)分,参照组分别为(9.88±0.28)、(9.87±0.27)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不良反应率为18.52%,低于参照组的25.9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产妇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心率,稳定平均动脉压,值得临床推广。 李海洋 漆冬梅 李永乐 黄希照 黎昆伟关键词:剖宫产 加强型聚脲胺酯钢丝硬膜外导管对剖宫产术麻醉效果的评价 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在剖宫产手术中,比较加强型聚脲胺酯钢丝硬外导管与聚氯乙烯硬膜外导管对硬膜外阻滞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200例拟行剖宫产手术产妇,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随机分为聚氯乙烯硬膜外导管组(A组,n=100)和加强型聚脲胺酯钢丝硬膜外导管组(B组,n=100),以阻力消失作为判断硬膜外穿刺针顺利到达硬膜外腔的标志,记录放置硬膜外导管时遇到的阻力、触电感发生情况及阻滞平面达R的局麻药剂量,并评价麻醉效果。结果两组产妇人口学特征及手术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未遇到明显阻力分别为47.0%和91.0%,遇到轻微阻力分别为40.0%和8.0%;遇到阻力较大,放入导管困难分别为13.0%和1.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触电感发生率为10.0%,B组触电感发生率为1.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需罗哌卡因剂量A组(133.0±26.0)mg、B组(121.0±7.0)mg,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效果评分A组(1.45±0.43)分、B组为(0.47±0.1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型聚脲胺酯钢丝硬膜外导管应用于剖宫产手术硬膜外腔麻醉中,硬外置管顺利,可明显改善麻醉效果。 贾杰 李屹 胡祖荣 黎昆伟 黄希照 陈祥楠关键词:连续硬膜外阻滞 硬膜外导管 麻醉效果 剖宫产 分娩镇痛期间镇静程度与胎心变化规律的临床观测 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评价观测分娩镇痛期间产妇镇静程度与胎心的变化规律。方法收集自然分娩初产妇100例,年龄22~30岁,ASA分级Ⅱ级,孕38~40周,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分娩组和分娩镇痛组,每组50例。常规分娩组按正常阴道分娩步骤实施,不采取任何方式镇痛;分娩镇痛组待宫口开至2~3 cm时采用腰L3-4硬膜外镇痛,随后接电子镇痛泵。比较两组产妇宫口开至3 cm前(T0)、宫口开至3 cm后0 min(T1)、3 min(T2)、5 min(T3)、10 min(T4)、20 min(T5)、30 min(T6)、60 min(T7)时的胎心率及胎心变异数据、产妇心率、平均动脉压、宫缩压力、宫缩时长、麻醉趋势指数(NI)以及胎儿出生后脐动脉pH值和产妇主诉嗜睡时间。结果与常规分娩组比较,分娩镇痛组的胎心率T4和T6时明显降低、T5时明显升高,胎心变异T4时明显降低(P<0.05);产妇心率T6时明显降低,平均动脉压T6、T7时明显降低(P<0.05);宫缩压力T3时明显降低,宫缩时长T3、T5、T6时延长(P<0.05);NI在T5时明显降低(P<0.05);产妇主诉嗜睡时间明显增长;T3时胎心变异与产妇镇静程度呈负相关,T6时胎心率与产妇镇静程度呈负相关。结论分娩镇痛期间胎心变异改变,可能与分娩镇痛期间的镇静程度和宫缩模式改变相关,与分娩镇痛期间循环改变无关,但上述变化并未对分娩结局产生不良影响。 黄希照 杜慧莹 孙铭佩 佘守章 林美芝 林楚楚 罗超容关键词:硬膜外镇痛 分娩过程 心率 子宫收缩 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在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往在官腔镜手术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ASAI~Ⅱ级宫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组(S组),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组(F组)和异丙酚靶控输注组(P组),每组20例。观察三组患者MAP、HR、SpO2、RR,术中体动、术后睁眼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异丙酚的总用量、以及恶心、呕吐等情况。结果与P组(335.9±54.4)mg相比,S组(173.5±47.71mg和F组(210.3±60.7)mg的异丙酚用量和术中体动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S组的睁眼时间(3.2±1.6)min和定向力恢复时间(4.1±1.5)min较F组的睁眼时间(4.8±1.3)min和定向力恢复时间(5.9±3.2)min、P组的睁眼时间(5.0±1.8)min和定向力恢复时间(7.6±2.2)min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S组和F组患者血流动力学亦较平稳,呼吸抑制较P组轻(P〈0.05);三组患者头昏及恶心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异内酚靶控输注用于门诊官腔镜手术,异丙酚用量少,对生命体征影响小,镇痛效果好,术后苏醒迅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杨世辉 胡祖荣 陈祥楠 黄希照 黎昆伟 苏丹晨关键词:舒芬太尼 异丙酚 靶控输注 宫腔镜手术 氟比洛芬酯联合术后硬膜外PCA的预防性镇痛效应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研究切皮前、后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对布托啡诺复合左旋布比卡因术后硬膜外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硬膜外麻醉行择期腹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3组,F1组(n=20)切皮前15~20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2mg/kg,F2组(n=20)切皮后15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2mg/kg,F0组(n=20)未用氟比洛芬酯(对照)。3组术后均实施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PCA)24h,镇痛配方为0.2%左旋布比卡因和0.06%布托啡诺混合液。记录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Ramesay镇静评分、PCA泵的按压次数(D1)与实际进入次数(D2)、各时段总入药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7d镇痛药的使用情况与不良反应。结果3组患者PCA期间VAS、Ramesay镇静评分,D1和D2值在T0、T1时间段内基本相似(P〉0.05)。F0组T2、T3时间段D1、D2值较F1、F2组增高,F0组T2、T3时段PCA入量最多(P〈0.05),而F1组、F2组间无差别(P〉0.05),3组D1和D2值在T2、T3时段均明显高于T0、T1时段(P〈0.05),以F0组最突出(P〈0.05),PCA期间F0组有3例(15%),F1组、F2组各有1例(5%)VAS〉5,并需要额外在硬膜外追加吗啡镇痛。手术后第2d,F2组有1例(5%),F0组2例(10%)需要肌内注射镇痛药物缓解术后疼痛。3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5.0%~25.0%;术后肛门恢复排气的时间F1、F2组明显短于F0组(P〈0.05)。结论切皮前给予患者靶向非甾体类镇痛药氟比洛芬酯2mg/kg较切皮后给药,能增强并延长布托啡诺复合左旋布比卡因硬膜外PCA镇痛效应,达到预防性镇痛目的。 黄希照 佘守章 胡祖荣 许学兵 谢晓青关键词:预防性镇痛 布托啡诺 氟比洛芬酯 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