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立强

作品数:3 被引量:25H指数:2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底栖生物
  • 2篇底栖生物群落
  • 2篇生物群落
  • 1篇东海大陆架
  • 1篇多毛类
  • 1篇眼柄
  • 1篇浙江近海
  • 1篇体长
  • 1篇头胸甲
  • 1篇群落
  • 1篇群落分布
  • 1篇污染
  • 1篇现存量
  • 1篇陆架
  • 1篇近海
  • 1篇环境污染
  • 1篇棘皮动物
  • 1篇甲壳
  • 1篇甲壳纲
  • 1篇侧缘

机构

  • 3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杭州大学

作者

  • 3篇黄立强
  • 1篇王永泓
  • 1篇陈永寿
  • 1篇江锦祥
  • 1篇孟凡

传媒

  • 1篇台湾海峡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海洋学研究

年份

  • 1篇1992
  • 1篇1986
  • 1篇198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K-优势曲线分析污染对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群落影响的初步尝试被引量:14
1992年
多年来国内外学者们多采用Shannon—Wiewer的多样性指数及对数正态分布曲线来分析环境污染对底栖生物群落的影响。这两种方法固然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它们的不足之处在于需要大量的时空资料,否则得出的结论往往模棱两可。沃里克(Warwick,1986)用生物量和数量的K-优势曲线分析苏格兰西海岸Loch Linnhe及Loch Eil 1963-1973年间环境污染变化所导致的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取得了令人意满的结果。我国至今尚未见应用此方法的文章发表。用此方法分析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群落,无论是国内外刊物均未见诸报道。本文用生物量和数量的K-优势曲线分析浙江宁波镇海软相五个断面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的污染现状,并与10a前镇海炼油厂排污前的本底调查作了比较研究。
王永泓黄立强王慧珍尹向芙
关键词:环境污染潮间带底栖生物群落
东海大陆架底栖生物群落分布特点被引量:2
1986年
本文根据国家海洋局1977年10—11月和1978年9—10月,在东海大陆架进行了两航次综合调查所获得的底栖生物资料整理而成。调查范围为26°00′—34°00′N,124°00′—128°30′E。水深为39—569m。全区共布设定量采泥站285个,定性拖网站74个(图1)。获得了定量标本1200份,定性标本4750份。调查的仪器与方法见水刊第四卷第一期第89页.
江锦祥黄立强孟凡
关键词:群落分布多毛类现存量东海大陆架棘皮动物
中国东海口足类(甲壳纲)报告被引量:9
1983年
本文收集1947~1978年期间东海口足类标本,初步鉴定共有22种,隶属4科11属,其中东海新纪录5种,并对每种作了种类描述、生活习性和地理分布的介绍。图版Ⅳ,参考文献31。
董聿茂陈永寿黄立强
关键词:侧缘头胸甲眼柄体长浙江近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