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维

作品数:14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6篇肿瘤
  • 6篇抗肿瘤
  • 4篇抑制剂
  • 3篇阳性
  • 3篇制剂
  • 3篇肿瘤活性
  • 3篇肿瘤作用
  • 3篇细胞
  • 3篇瘤活性
  • 3篇抗肿瘤活性
  • 3篇抗肿瘤作用
  • 3篇活性
  • 3篇噁唑
  • 3篇HER2阳性
  • 2篇代谢产物
  • 2篇阳性乳腺癌
  • 2篇乳腺
  • 2篇乳腺癌
  • 2篇树脂吸附
  • 2篇紫外

机构

  • 9篇福建省微生物...
  • 8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福建省新药(...

作者

  • 13篇黄维
  • 10篇郑卫
  • 5篇许建华
  • 5篇叶敏
  • 5篇贾纬
  • 3篇张敏
  • 3篇江红
  • 3篇杨煌建
  • 3篇傅慧灵
  • 3篇罗燕梅
  • 2篇谢颖
  • 2篇陈丽红
  • 2篇陈宏
  • 2篇张祝兰
  • 2篇陈晓明
  • 2篇陈丽
  • 2篇王传喜
  • 1篇林宇涵
  • 1篇黄楷
  • 1篇周剑

传媒

  • 3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海峡药学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含有双噁唑环的大环内酯化合物
本发明主要提供一个新的含有双噁唑环的大环内酯化合物FW-04-806。从链霉菌FIM-04-806发酵液中提取分离得到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双噁唑环的大环内酯化合物FW-04-806,为研究开发新的抗肿瘤药物提供天然药物化学研...
郑卫程振泰魏天恩程元荣连云阳黄维
文献传递
安丝菌素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丝菌素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安丝菌素类化合物的结构式如下所示:<Image file="DDA0000503587890000011.GIF" he="157" imgContent="undefine...
陈宏郑卫贾纬陈丽陈晓明王传喜黄维杨煌建谢颖张祝兰
文献传递
含双噁唑环的大环双内酯化合物FW-04-806发酵条件优化
2012年
目的对链霉菌FIM-04-806的次级代谢产物,含双噁唑环的大环双内酯化合物FW-04-806进行发酵条件研究。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进行培养基优化,探讨装液量、初始pH值等发酵参数的影响,同时逐级放大进行中试验证。结果确定了最佳培养条件:种子培养基为葡萄糖3%,蔗糖3%,玉米浆粉2%,CaCO3 0.75%,pH7.5;发酵培养基为可溶性淀粉3%,葡萄糖2%,黄豆粉1%,玉米浆粉2%,CaCO3 0.7%,pH7.5,接种量10%。优化后的摇瓶效价较初始水平提高了7倍以上,并在100L自动发酵罐及1.5吨发酵罐上得到验证。结论 FW-04-806优化的发酵条件为其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陈宏贾纬黄维傅慧灵江红郑卫
关键词:次级代谢产物发酵条件优化
新型大环内酯类HSP90抑制剂FW-04-806在乳腺癌中的抗肿瘤作用机制
本课题组从链霉素次级代谢产物中发现新型的大环内酯类化合物FW-04-806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为了明确它的作用靶点我们利用化学蛋白质组学的方法,检测了固相化的FW-04-806与HSP90的N端、C端、M端和全长等HSP...
叶敏黄维吴群丹张敏孔应利曹品容郑卫许建华
关键词:HSP90HER2阳性乳腺癌
FW-04-806的结构分析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研究从土壤链霉菌Streptomyces sp.FIM-04-806发酵产物中分离获得化合物FW-04-806。方法有机溶媒提取菌株FIM-04-806发酵液,用正相硅胶柱层析和高速逆流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得到化合物FW-04-806。通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1H)和碳谱(13C)、X射线单晶衍射等分析对化合物FW-04-806进行结构分析,同时研究了FW-04-806对K562细胞的抗肿瘤活性。结果与结论根据FW-04-806的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1H)和碳谱(13C)、X射线单晶衍射数据,解析出FW-04-806的立体结构图,确定FW-04-806与Conglobatin同质。通过对K562细胞生长抑制的剂量反应曲线获得FW-04-806的IC50为6.66μg/mL,证明FW-04-806具有抗肿瘤活性;小鼠口服给FW-04-806后血药维持时间长,最大血药浓度约能达到IC50的40倍,显示FW-04-806具有较好的药动学特性。
黄维陈宏贾纬傅慧灵许建华江红郑卫
关键词:抗肿瘤活性
子囊霉素的分离与鉴别被引量:2
2010年
应用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的方法从他克莫司产生菌的发酵提取液中分离得到化合物FW99802,经重结晶后得到纯度大于98%的结晶性粉末。对其理化性质的研究及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它与子囊霉素同质。
洪秀清陈秀明乐占线黄维林宇涵郑卫
热休克蛋白90抑制剂FW-04—806对Bcr/Abl阳性白血病细胞的体外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
2015年
目的研究HSP90抑制剂FW-04—806对Bcr/Abl阳性白血病细胞(K562和HL60/Bcr—Abl)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FW-04—806对HL60、K562和HL60/Bcr—Abl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碘化丙啶(PI)染色法检测FW-04—806对K562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FW-04—806对K562和HL60/Bcr—Abl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FW-04-806对K562和HL60/Bcr-Abl细胞增殖和凋亡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线粒体膜电位法检测FW-04—806对K562和HL60/Bcr—Abl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免疫共沉淀法检测FW-04-806对K562和HK60/Bcr—Abl细胞中HSP90/CDC37/Bcr—Abl复合物形成的影响,实时定量PCR法检测FW-04—806对K562和HL60/Bcr—Abl细胞中Bcr/Abl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FW-04—806对HL60、K562和HL60/Bcr—Abl细胞的增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为(30.89±0.12)μmol/L、(9.76±0.19)μmol/L和(8.03±0.26)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0和40μmol/LFW-04.806作用于K562细胞24h后,K562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17.40±0.34)%和(34.33±5.00)%,与对照组[(8.30±0.5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20和40μmol/LFW-04—806作用于HL60/Bcr—Abl细胞24h后,HL60/Bcr—Abl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18.90±1.45)%和(35.60±3.55)%,与对照组[(8.11±2.6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浓度FW-04—806处理K562和HL60/Bcr—Abl细胞24h后,K562和HL60/Bcr—Abl细胞中p-Bcr—Abl及下游p-Stat和p-Crkl呈浓度依赖性降低,AKT、ERK、C—Raf蛋白及其磷酸化水平亦呈浓度依赖性降低。FW-04—806可使K562和HL60/Bcr—Abl细胞的膜电位水平呈浓度依赖性下降,并可干扰K562和HL60/Bcr—Abl细胞中CDC37与HSP90的结合,抑制HSP90/CDC37/Bcr—Abl复合�
孔应利黄维曹品容陈丽红罗燕梅佘冰英许建华叶敏
关键词:白血病热休克蛋白90BCR/ABL
新型大环内酯类HSP90抑制剂FW-04-806在乳腺癌中的抗肿瘤作用机制
本课题组从链霉素次级代谢产物中发现新型的大环内酯类化合物FW-04-806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为了明确它的作用靶点我们利用化学蛋白质组学的方法,检测了固相化的FW-04-806与HSP90的N端、C端、M端和全长等HSP...
叶敏黄维吴群丹张敏孔应利曹品容郑卫许建华
关键词:HSP90HER2阳性乳腺癌
文献传递
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剂的耐药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6年
磷脂肌醇(PI3K)-蛋白激酶B(PKB,Akt)-雷帕霉素靶体蛋白(mTOR)通路抑制剂耐药现象的出现,与其上下游相关联的其他癌蛋白信号通路的反馈机制密切相关。目前已经报道的有关PI3K-Akt-mTOR通路抑制剂耐药机制,基本上可以分为与FOXO和激素受体相关,依赖于MYC,依赖于β-catenin,依赖于JAK/STAT通路,依赖于MAPK通路,及与AXL相关的耐药机制。PI3K-Akt-mTOR通路抑制剂的耐药,极大地影响了该类小分子靶向药物在临床上的使用,通过对其耐药性产生的机制进行探讨和总结,为临床上和其他药物联用克服该类靶向药物耐药提供策略。
曹品容孔应利罗燕梅黄维许建华叶敏
关键词:耐药机制
链霉菌NOV-0827产生的抗肿瘤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
2014年
目的分离、纯化和鉴定链霉菌NOV-0827发酵液中的抗肿瘤活性成分。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柱层析、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等方法对该菌株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方法进行化学结构的鉴定;利用MTT法来检测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从该菌株发酵液中共分离到3个化合物,NOV-0827-A、NOV-0827-B和NOV-0827-C,经波谱方法鉴定分别与文献中报道的氨基香豆素类(aminocoumarin)抗生素新生霉素,大环内酰胺类抗生素GT-32A和GT-32B同质。活性研究表明NOV-0827-B和NOV-0827-C均对结肠癌细胞SW620具有较强的增殖抑制活性,其IC50值分别1.107μmol/m L和5.358μmol/m L。结论首次从同一陆生链霉菌菌株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新生霉素及其他两个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大环内酰胺类物质。
常颖杨煌建周剑黄维黄楷张引孙菲郑卫
关键词:链霉菌新生霉素分离纯化抗肿瘤活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