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群邦
- 作品数:4 被引量:46H指数:3
- 供职机构:汕头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803株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来源组成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29
- 2000年
- 分析我院 1997~ 1999年临床分离的 80 3株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来源组成及主要革兰氏阴性杆菌的耐药状况。用 VITEK- AMS32鉴定细菌 ,药敏试验采用 AMS专配试验卡。结果分离率居前五位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是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铜绿假单胞菌、乙酸钙不动杆菌和阴沟肠杆菌。对革兰氏阴性杆菌耐药率最低的抗生素依次是亚胺培南 (10 % )、头孢他啶 (2 7% )、氨曲南 (30 % ) ;耐药率最高的抗生素是氨苄青霉素 (90 % )、四环素 (78% )、头孢唑林 (73% )。结论 :大肠埃希氏菌是临床标本中最常见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和氨曲南对革兰氏阴性杆菌的耐药率最低。
- 李冬梅黄群邦林祥伟陶柏华
- 关键词:革兰氏阴性杆菌耐药性抗生素
- 潮汕地区正常人群和肿瘤患者血清唾液酸水平观察
- 1996年
- 检测了3440例体检健康者,245例其它疾病患者和449例恶性肿瘤患者(MT)血清中唾液酸(SA)含量。结果表明MT的S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MT阳性率:肝癌84.8%、肺癌76.7%、食道癌88.0%、胃病83.3%、乳腺癌76.9%、鼻咽癌77.5%,急性白血病74.2%、其它肿瘤71.8%。胶原性疾病和妊娠可出现假阳性。正常人假阳性1.40%。表明SA含量检测对MT的诊断、病期鉴别和疗效观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黄群邦许淑华
- 关键词:血清唾液酸恶性肿瘤
- 医院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和MIC法耐药性监测被引量:14
- 2001年
- 目的 了解我院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特征。方法 分离及鉴定来自各种临床标本中的 G- 杆菌 10 31株 ,采用回归分析法测定其 MIC。结果 分离率占前几位的 G- 杆菌是大肠埃希菌 (2 8.0 % )、肺炎克雷伯菌(16 .9% )、铜绿假单胞菌 (13.1% )、醋酸钙不动杆菌 (11.7% )、阴沟肠杆菌 (9.4% )等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唑林、头孢呋辛、氨苄西林 (氨苄青霉素 )、哌拉西林 (氧哌嗪青霉素 )和替卡西林的耐药率达 41%~10 0 % ,MIC90 (32~ 2 5 6 ) μg/ ml,显示了较高的耐药性 ;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 (亚胺硫霉素 )的耐药率达 36 % ,MIC90 16 μg/ ;对哌拉西林耐药率较低 (12 % ) ;82 %的铜绿假单胞菌显示六重或以上耐药 ;阴沟肠杆菌和费劳地枸橼酸杆菌对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的耐药率达 49%、6 7% ,对其他所测抗生素耐药率更高 ,达 6 3%~ 10 0 % ,亚胺培南是对其有效的药物 ;不动杆菌、嗜麦芽食窄单胞菌、黄杆菌对所测抗生素广谱耐药 ,亚胺培南对不动杆菌较有效(耐药率 8% ) ,对黄杆菌的耐药率达 5 0 % ;嗜麦芽食窄单胞菌仅对磺胺的耐药率较低 (2 0 % )。结论 几种最常分离的 G-杆菌均有较高的耐药性 ,进行常规的耐药性监测 ,根据药物敏感试验合理应用抗生素十分重要。
- 李冬梅黄群邦林祥伟邓赞章陶柏华
- 关键词: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微生物
- 妇女生殖道单纯疱疹病毒Ⅱ型和人乳头瘤病毒的感染及其相关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
- 1999年
- 为探讨妇女生殖道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erpesSimplesVirus2,HSV2)和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amavirus,HPV)的感染及其相关关系,我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48例患有性病、生殖道感染的妇女和39例正常妇女进行了下生道HSV2、HPV的检测。HSV2在实验组和对照组妇女中的感染率分别是729%和256%,两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HPV在实验组和对照组妇女中的感染率分别是533%和333%,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中HSV2、HPV双阳性率分别是458%(22/48)和231%(9/39),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两组共87份标本中,HSV2和HPV双阳性者占31例,阳性率是356%。统计学分析表明:HSV2和HPV感染之间有极显著的相关性(X2=2408,P<001)。研究表明:患有生殖系感染和性病妇女其HSV2或HPV和HSV2混和感染的机率显著高于正常妇女,HSV2和HPV的感染具有协同作用。由于这两种病毒均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它们在生殖道中感染的相互作用机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李冬梅朱建良黄群邦许淑华张卓然
- 关键词:单纯疱疹病毒人乳头瘤病毒妇女生殖道感染